读〈海底两万里〉有感:想象之舟,驶向文学深海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本文作者以自己对《海底两万里》的阅读经历为切入点,先讲述了与书结缘的过程及初读感受,接着介绍了小说主要内容、作者生平创作情况,随后深入探讨了小说中想象的特质与意义,并联系生活实际阐述想象对写作的重要性,最后表达了对该书的高度赞美与推荐。
作文正文:
我平时喜欢看课外书,只要有书看,可以饭不吃,觉不睡,整日整夜地看,因此家里人都叫我“书虫”。不久前,我在表哥的家里看到一本新出版的《海底两万里》,精美的封面和金色的书名立刻吸引了我,于是,我不管表哥是否正在阅读,硬是把这本书借了回去。捧读这本书,起初我还想逐字逐句慢慢地欣赏,但不知不觉中,我就被书中描述的曲折的情节所吸引,更为作者那超乎寻常的想象力所折服。就这样,我陶醉着、感叹着进入了一个从未见过的世界。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是凡尔纳,他小时候酷爱科学,又喜欢幻想,原本他想当律师,后来因为结识了著名作家大仲马,在后者的鼓励下,走上了创作之路。凡尔纳一生中共创作了宏伟、巨大的小说近七十部,《海底两万里》是他著名的三部曲之一,这部小说描述的是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在海底深处旅行的故事。这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落到了怪物的背脊上,其实这怪物不是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潜水船船长尼摩邀请他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许多危险,最后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凡尔纳小说中准确预见到了许多未来的事物:电报、传真、高速列车、核动力潜水艇、直升机……这些东西当时还并没有制造出来,但凡尔纳在小说中却活灵活现地进行了描绘,使我们不得不惊叹于他超强的想象力。读他的小说,我们会觉得凡尔纳肯定是个了不起的旅行家,但实际上绝大部分关于自然环境的描述都来自于他令人难以置信的想象能力;他的作品把他在旅途中、阅读中,或生活中的经历、见闻、知识融会贯通串在一起,读他的作品不仅是一种文化消遣,而且上了一节生动形象的地理历史课、科普知识课;他笔下的情节尽管非常的离奇,却总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真实与可信。
我们老师经常说:“写作文一定要展开想象,千万不能照着生活如实地记录,那样就变成了记录片了。”以前我对这并不以为然,总认为作文要真实,怎么能靠想象来写呢?现在看了这本书,我才认识到,想象不是毫无根据地虚构,而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所展开的合理的联想。瓦特正是有了“为什么蒸汽能把壶盖顶起来”的思考,才有了后来蒸汽时代的到来;莱特兄弟正是有了“人能否长上翅膀,像鸟一样在天空中飞翔”的异想,才有了人类飞翔天空的现实……让我们呼唤更加飞扬的想象,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文学的世界里尽情地遨游吧!《海底两万里》已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虽然他写的都是平凡小事,但读后仍使我们激动不已,使我们进入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
总而言之,我不知道可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赞美这本书,总觉得自己的赞美难以表达这本书内容之美好、意义之深远于万一。所以,我只好就此停下,请读者们自己去体会吧!希望有更多的小朋友来欣赏这本书,得到更多的收获。
详细点评:
(一)优点 1. 内容丰富且结构清晰 · 文章涵盖了多方面内容,从个人阅读兴趣引出《海底两万里》,再介绍小说情节、作者生平,进而分析小说中想象的元素及意义,最后表达对书的喜爱与推荐,层层递进,逻辑连贯,使读者能全面深入地了解书籍相关信息。 · 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开头提出自己爱看书被称为“书虫”并对《海底两万里》产生浓厚兴趣,中间分别从小说自身、作者情况、想象价值等展开论述,结尾总结全文,强调书的美好与希望更多人阅读,整体结构严谨。 2. 语言较为流畅自然 · 表述较为通俗易懂,没有过多晦涩难懂的词汇和复杂的句子结构,能够将自己的想法清晰地传达给读者。例如在描述书中情节时“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许多危险”,用简单的语言勾勒出海底旅行的路线与精彩之处。 · 文中使用了一些形象的表达,如“我陶醉着、感叹着进入了一个从未见过的世界”,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让读者能更好地体会作者阅读时的沉浸感。 3. 观点明确且有深度 · 明确提出想象在写作中的重要性这一观点,并通过凡尔纳的创作实例以及瓦特、莱特兄弟等的事迹进行论证,使观点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如“以前我对这并不以为然,总认为作文要真实,怎么能靠想象来写呢?现在看了这本书,我才认识到,想象不是毫无根据地虚构,而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所展开的合理的联想”,体现了作者对想象认识的转变与思考。 (二)不足 1. 描写相对单一 · 在对《海底两万里》内容的介绍上,多为情节的概括性叙述,缺乏对精彩片段的具体描写,难以让未读过此书的读者真切感受到其情节的曲折离奇与魅力。例如在描述追捕独角鲸怪物这一情节时,只是简单提及,没有详细的场景描写或人物反应刻画。 · 对书中人物形象的描写也不够丰满,如阿龙纳斯、尼摩船长等人物,只是提到了他们在故事中的大致行为,没有深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内心世界等,使人物形象不够立体。 2. 语言文采稍欠 · 整体语言风格较为平实,修辞手法运用较少,在表达对书的赞美之情时,用词不够丰富生动。例如“不知道可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赞美这本书,总觉得自己的赞美难以表达这本书内容之美好、意义之深远于万一”,此处表述较为直白和简略,缺乏更细腻的情感抒发与更具文采的表达方式。 · 部分语句存在口语化痕迹,如“我不管表哥是否正在阅读,硬是把这本书借了回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章的文学性。 (三)具体建议 1. 增加细节描写 · 在介绍《海底两万里》内容时,选取一两个精彩情节进行详细描写,如尼摩船长带领众人在海底森林狩猎的情节,可以描写海底森林的环境、各种奇异生物的形态、人物的动作与表情等,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 对书中主要人物进行更深入的刻画,比如分析尼摩船长的神秘气质、阿龙纳斯教授的学者风范等,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等方面展现其性格特点,让人物更加鲜活。 2. 提升语言文采 · 在表达对书的赞美时,运用更多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例如“《海底两万里》就像一座文学宝库,里面藏着无尽的知识宝藏;又似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徐徐展开一个奇幻的海底世界;更像一首激昂的乐章,奏响了探索未知的旋律”。 · 对口语化语句进行润色,使其更符合书面语表达习惯,如将“我不管表哥是否正在阅读,硬是把这本书借了回去”改为“我不顾表哥是否正在阅读,执意将这本书借了回来”,提升文章的整体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