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雨中的思念与缅怀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文章以清明节的典型景象“雨”开篇,点明雨与清明节的紧密联系以及雨所营造出的淡淡悲凉和忆念氛围。接着引用杜牧的诗句强化这种情感基调,随后作者通过回忆一次在清明节回乡祭拜的经历,具体描绘了当时的场景、人物的情感以及自己的内心感受,最后以拜祭结束后的景象收尾,进一步烘托出忧伤与痛楚的氛围。作文正文:
清明节,给人的印象总是一片雨。仿佛有了这雨,清明节才能显出它的淡淡悲凉和丝丝忆念的味道来。是清明成全了这场雨,更是这雨衬托了清明。望着这飘洒的雨,才更能引得人们心中那种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当到清明节时,我心里都会默默吟诵这首唐朝诗人杜牧的诗。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而春季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往年清明节的回忆。
那天,细雨蒙蒙,天空阴沉沉的。我心中涌着辛酸的波浪,一次又一次地拍打着我心灵的彼岸。我们一家人经过了几个小时的路程,终于回到了老家。我那可爱的家乡此时此刻已经失去了昔日的生机,村子里到处都弥漫着悲伤的.气息,这不禁让人想起太多早已粉尘的往事,早已被埋没在心底的记忆。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到陵墓了,我们走到三个土包前,只见妈妈仔细地把土包前的杂草清除干净,接着又将带来的一些水果和蔬菜放在那三个土包前面的石板上,然后找了几根木柴点燃,烧起了纸钱。这时,妈妈和我姨都抽泣开了。她们的眼泪打在了我的心上,打开了我的记忆,使我想起了我那慈祥善良的外祖母,使我想起了她那甜美的笑容和那温柔的目光。顿时,我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眼泪,转身哭了起来,我心想:外婆,这几年您在那儿过的好吗?您不要担心我们,我们都很好。在这里,我让小雨点把我对您的思念带到天上去,希望您能感受得到。
拜祭结束之后,我们静静地离开了。在那广阔的平野上,只有风儿还在吹动,带着忧伤与痛楚飘向远处。
详细点评 :
优点: 情境交融,氛围营造出色:开篇通过对清明时节雨的描写,如“雨纷纷”“细雨蒙蒙,天空阴沉沉的”,为全文奠定了一种淡淡的哀伤基调,让读者能迅速进入到那种缅怀的氛围中。同时,将雨与人们心中的哀愁和思念相联系,情景交融,使情感表达更加自然且富有感染力。例如“望着这飘洒的雨,才更能引得人们心中那种淡淡的哀愁和思念”,巧妙地借助雨这一意象引出了人们的情思。 · 细节描写生动,情感真挚:在回忆祭拜外祖母的过程中,对人物动作、神态和心理的描写细致入微。像“妈妈仔细地把土包前的杂草清除干净,接着又将带来的一些水果和蔬菜放在那三个土包前面的石板上,然后找了几根木柴点燃,烧起了纸钱”,一系列动作描写展现了祭拜仪式的庄重与肃穆;“妈妈和我姨都抽泣开了。她们的眼泪打在了我的心上,打开了我的记忆”则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情感状态,让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对外祖母的思念之情以及当时的悲伤氛围,情感真挚动人,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 结构清晰,首尾呼应:整体结构较为完整,开头以对清明之雨的感触引入,中间详细叙述祭拜经历,结尾以风儿带着忧伤与痛楚飘向远处的景象作结,不仅与开头的哀伤氛围相呼应,而且给人一种余韵悠长的感觉,使文章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不足: 语言稍显平实,文采欠缺:部分语句表述较为直白和平铺直叙,缺乏一定的文学性和诗意。例如“我心想:外婆,这几年您在那儿过的好吗?您不要担心我们,我们都很好”,这种表达比较口语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文章的感染力。 · 部分用词不够精准:文中“早已粉尘的往事”表述有误,可能想表达的是“早已尘封的往事”,“粉尘”一词在此处使用不当,影响了语义的准确性。 · 情感表达略有单一:文章主要围绕对外祖母的思念展开,情感相对集中在这一个方面,略显单一。可以适当拓展一些对其他已故亲人或故乡的情感交织,使情感层次更加丰富多元。建议:· 提升语言文采:可以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来润色语句,比如“清明时节雨纷纷,那雨丝如同天地间垂下的珠帘,每一根都缠绕着无尽的思念与哀愁”,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也可以增加一些成语、古诗词的引用,提升文章的文化内涵和文学性。 · 锤炼词语,确保精准表达:仔细检查用词,对于表意不准确的词语及时更换,如将“粉尘的往事”改为“尘封的往事”,使文章表达更加严谨准确。 · 丰富情感层次:在缅怀外祖母的同时,可以适当提及一些对其他亲人的思念或者对故乡变化的感慨等,使情感表达更加立体多元。例如,在描述村子景象时,可以穿插一些对故乡往昔美好回忆的描述以及如今物是人非的叹息,这样既能丰富文章内容,又能从更多角度展现清明节所蕴含的情感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