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拜忆深情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文章开篇点明是清明节快到了,而作者今年无法回家扫墓的遗憾之情,从而引出对去年清明节和爷爷一起去姥姥坟上祭拜的回忆。通过描述祭拜过程中的细节,如准备祭品、拔草、摆祭品、放鞭炮、磕头以及与爷爷的对话等,展现了清明节祭拜的传统习俗和浓浓的亲情氛围,最后表达了对姥姥的思念与祝福以及每年祭拜的决心。作文正文:
又是一年的清明节快到了,我今年没法回家去亲人的坟上扫暮了,好可惜呀!以前每年快到过清明的时候,我的爷爷都要很早准备一些上坟的东西,似鞭炮、纸钱,还有一些菜呀!
记得是去年的`清明节,天下着蒙蒙细雨,我和爷爷拿着一些上坟的东西的东西去姥姥坟上祭拜,路很滑,我很小心地边走边和爷爷说:“爷爷,你小心点,路很滑的小心摔跤,爷爷说没事的,你自己注意点就行了”。我和爷爷有说有笑的来到坟前,爷爷看到姥姥的坟上长着很长很长一根的草,他用手使劲的拔,我在边上把这些零零碎碎的小草拔掉,雨是越下越大了,没一会儿功夫,坟上的小草全部拔得干干净净了。我们把带来的酒和米饭还有一些小菜都摆在了姥姥的坟前,放鞭炮,嗑三个头,我听见爷爷嘴里小声的唠叨些什么,我对姥姥说:姥姥你在天上还好吗?你要是在天上过得好记得保佑我们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每年我们都会来跟您扫暮的。拜完我们收拾好地上的东西又和爷爷一起回家了。
详细点评 :
优点: 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详细描述了在清明节与爷爷一起去祭拜姥姥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姥姥的思念和对爷爷的敬重之情,如“我和爷爷有说有笑”“我对姥姥说:姥姥你在天上还好吗”等语句,生动地展现了祖孙三代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容易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 细节描写具体生动:文中对祭拜场景的细节刻画十分细致,从“爷爷很早准备一些上坟的东西,似鞭炮、纸钱,还有一些菜呀”,到“坟上的小草全部拔得干干净净了”,再到“把带来的酒和米饭还有一些小菜都摆在了姥姥的坟前,放鞭炮,嗑三个头”等一系列动作描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清晰地感受到了清明节祭拜活动的传统与庄重,增强了文章的画面感和可读性。 · 语言平实质朴,自然流畅:全文语言简洁明了,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堆砌,以一种近乎口语化的表述方式讲述故事,如“天下着蒙蒙细雨”“路很滑,我很小心地边走边和爷爷说”等语句,通俗易懂,使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同时也体现了民间故事叙述的质朴风格。 不足: 部分语句存在语病和错别字:例如“我今年没法回家去亲人的坟上扫暮了”,“扫暮”应改为“扫墓”;“记得是去年的清明节”,“”符号使用错误且多余;“拿着一些上坟的东西的东西”存在语义重复问题,可删去后面一个“的东西”。这些语病和错别字会影响文章的整体质量和阅读体验。 · 标点符号使用不当:文中部分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够准确规范,如“爷爷你小心点,路很滑的小心摔跤”,“路很滑的小心摔跤”这部分表述的标点符号应改为“路很滑,小心摔跤!”,以更好地表达语气和语义;“我听见爷爷嘴里小声的唠叨些什么”,这里的“小声的”应改为“小声地”,“的”用于修饰名词,“地”用于修饰动词,此处应使用“地”来修饰动词“唠叨”。 · 整体描述稍显平淡,缺乏深度挖掘:文章主要侧重于对祭拜过程的表面描述,虽然细节丰富,但在情感表达和主题深化方面有一定的欠缺。例如,对于爷爷的形象和情感可以通过更多的细节描写和内心独白来进一步丰富立体,对于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和家族情感传承等方面也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挖掘,从而使文章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记叙文,更能引发读者对传统文化和亲情关系的深入思考。 建议: 仔细校对,修正语病和错别字:在完成写作后,认真检查文章中的语法错误、错别字和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问题,确保文章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可以多读几遍文章,也可以请他人帮忙校对,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及时修改。 · 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加强对标点符号使用方法的学习,根据句子的语气、结构和语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同时,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用法,避免出现语义重复或用词不当的情况,使文章的语言更加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 深化主题,增强文章的内涵和深度:在描述祭拜过程的基础上,可以增加一些对爷爷形象和性格特点的描写,比如爷爷在祭拜时的神态、动作所体现出的对姥姥深深的爱和怀念之情,以及这种情感对家人的影响等。此外,可以适当引入一些清明节的历史渊源、文化意义等内容,将个人的祭拜经历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探讨家族情感在代际间的传承和发展,使文章的主题更加深刻,具有更强的思想性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