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策之失:曹军因蒋干建议陷入火攻绝境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在孔明草船借箭成功后,曹操因十万支箭的损失而忧心忡忡。谋士蒋干自信献计,提出将战船相连的策略,却未考虑火攻隐患。曹操采纳后,曹军下战书,最终在东吴火箭攻击下损失惨重,曹操对孔明的仇恨也愈发深重 。作文正文:
曹操知道孔明草船借箭事成功之后,每天都在为这十万支箭发愁。觉睡不好,饭吃不香,气得火冒三丈。
一天清晨,曹营召开大会,曹操对谋士们说:“你们给我说说各自的计策!”没有人回应。曹操一拍桌子,怒吼道:“废物!难道你们就没脑子思考吗?”蒋干想了想,站起来自信满满地说:“将军稍安勿躁,我有计策。”
“哦,你有何意见?”曹操问道。“诸葛亮那种计划我早就用过了,只是当时我有事,没有及时赶到罢了。”他慢慢地说,“我有一种更好的办法。把每条船连起来,我们展示在上面行动或打仗不就更方便了吗?”曹操连连拍手称赞,可他又问:“如果孔明用火攻怎么办?”蒋干还沉浸在他的才华中,赶忙说:“不会的,东吴不会想出来的!”
于是,曹军便给东吴下了战书。清早,曹军就布置好了船,孔明早就知道了他们的诡计,命人准备火箭,自己摇着羽毛扇,当做不知道。
曹军刚踏上船顶,火箭齐飞,火光冲天。曹军被烧的哭爹喊娘,有的还被淹死在江里,场面真是惨不忍睹!
曹操回营后,暴跳如雷。不仅丢了十万之箭,还弄丢了几十条船。气得曹操吐了血,对天发誓:非要杀掉孔明,从能解心头之恨!
详细点评 :
· 优点
· 情节连贯:文章围绕曹操对草船借箭的后续反应展开,以蒋干献策为转折点,自然地引出曹军再次失败的情节,整体故事脉络清晰,读者能够较容易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例如从曹操因箭发愁召开大会,到蒋干献计,再到曹军遭火攻,层层推进。
· 人物形象鲜明:通过对曹操语言、动作的描写,如 “一拍桌子,怒吼道:‘废物!难道你们就没脑子思考吗?’”“暴跳如雷”“气得曹操吐了血” 等,生动地展现出曹操暴躁、愤怒的性格特点;蒋干 “自信满满”“还沉浸在他的才华中” 等描述,凸显其自负、缺乏远见的形象 。
· 不足
· 逻辑瑕疵:蒋干说 “诸葛亮那种计划我早就用过了,只是当时我有事,没有及时赶到罢了”,草船借箭本是孔明的智谋,蒋干此说法缺乏合理依据,且在原著及相关故事背景中并无此情节铺垫,显得突兀,破坏故事逻辑。
· 细节简略:在描写火攻场景时,“曹军刚踏上船顶,火箭齐飞,火光冲天。曹军被烧的哭爹喊娘,有的还被淹死在江里,场面真是惨不忍睹!” 过于简略,未能细腻地刻画火攻时的紧张氛围、曹军混乱的具体情形以及双方战斗的细节,使得精彩的战争场面不够生动,难以让读者产生强烈的代入感。
· 语言表述:部分语句存在表述问题,如 “把每条船连起来,我们展示在上面行动或打仗不就更方便了吗?” 中 “展示” 一词用词不当,表意不明;“非要杀掉孔明,从能解心头之恨!” 存在错别字,“从” 应改为 “才” 。
· 缺乏深度:故事仅停留在事件叙述层面,对于人物心理的深度挖掘、事件背后的原因以及蕴含的道理等方面缺乏进一步探讨,使得文章整体显得较为单薄,思想性不足。
具体建议
1. 修正逻辑问题:删去蒋干关于 “早就用过草船借箭计划” 的不合理表述,或者重新构思一个符合逻辑的蒋干献计缘由,例如蒋干从以往的水上作战经验出发,提出战船相连的想法。
2. 丰富细节描写:在火攻场景描写中,可增加对火势蔓延过程、曹军不同人物的具体反应等描写。如 “火箭划破晨雾,带着刺耳的呼啸声扎进曹军相连的战船。瞬间,干燥的船帆燃起熊熊烈火,浓烟滚滚升腾。曹军士兵们惊慌失措,有的被火焰吞噬,发出凄厉的惨叫;有的慌不择路,跳入江中,却被湍急的水流迅速吞没;还有些士兵挥舞着兵器试图扑灭火焰,却只是徒劳,整个江面陷入一片混乱与火海之中”。
3. 优化语言表达:仔细检查文章语句,确保用词准确、表意清晰,及时修改错别字和语病。对于复杂的语句,可分割成更简洁易懂的句子。
4. 提升文章深度:在故事结尾部分,可适当加入对曹操失败原因的分析,如决策的盲目、对谋士建议缺乏审慎思考等;或者通过曹操的反思,揭示一些关于决策、智谋等方面的道理,提升文章的思想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