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钧炭 半生寒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七旬老者在寒风刺骨、白雪皑皑的清晨,拖着单薄的身躯上山砍柴制炭,只为摆脱生活困境。当他拉着千余斤木炭来到集市,满心期待能换得温饱时,却在宫门前遭遇宦官强取豪夺。一车用命换来的木炭被无情夺走,只留下老人在风雪中徒留无奈与悲怆。作文正文:
“喔……喔……喔……”,天蒙蒙的亮了,太阳公公伸了伸懒腰。我在床上来回的滚动,想偷个懒,突然一阵冷风吹过,我那破烂的门窗顿时吱吱乱响,北风呼啸着也仿佛在陈述着愤怒。外面早已成了白雪皑皑的世界。
这一来,我彻底没了睡意,再看看自己那单薄的衣裳。我决定上山砍柴,我走在乡间的路上,陡峭的小山夹杂着呼啸勃然大怒的北风,让我步履艰难。我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砍柴,一定可以摆脱现在的困境的。我 靠着这种意念爬过了山。
映入眼帘的是一棵棵的参天大树,虽然被白雪覆盖住了原本挺拔的身姿,却又不失威信。我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不禁思考,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像这颗大树这么的威严啊!虽然我已经75岁了,但遇到大官也只能夹着尾巴逃跑。我扔不下心去砍它,看着白雪皑皑的天气,自己单薄的衣裳,被大风刮跑的门窗,不停咕咕叫的肚子,我忍下心砍了它。
到了集市,装木炭的牛车上的牛也没了斗志,懒懒的靠在一棵大树上,我此时也没有时间去管牛了。左右打量周遭的环境。集市上的人熙熙攘攘的,我不知道我此时到哪里去卖这一车的炭。
不多久,到了宫门南门,安顿好牛车,就看到两个骑着高头大马,得意忘形的官人。我心里咕哝着,这两个人是谁啊!
他们向我这边,大摇大摆地走了过来,这时才看清楚,原来是皇宫出来的宦官。那个穿黄色衣服的宫人,什么都没说,就赶着我的牛朝皇宫走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宫人们硬是赶着走,我百般不舍。要知道那可是我用命换来的,要不是坚强的意识,我早就死了。
详细点评 :
优点: · 环境烘托氛围:文章开篇通过 “天蒙蒙的亮了,太阳公公伸了伸懒腰”“破烂的门窗顿时吱吱乱响,北风呼啸着也仿佛在陈述着愤怒”“白雪皑皑的世界” 等环境描写,生动地营造出寒冷、萧瑟的氛围,为后文老者艰难的生活境遇和悲惨遭遇埋下伏笔,奠定了情感基调。 · 心理刻画真实:在描述老者面对参天大树不忍砍伐,最终因生活所迫下定决心时,“我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不禁思考,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像这颗大树这么的威严啊!虽然我已经 75 岁了,但遇到大官也只能夹着尾巴逃跑。我扔不下心去砍它,看着白雪皑皑的天气,自己单薄的衣裳,被大风刮跑的门窗,不停咕咕叫的肚子,我忍下心砍了它”,细腻地展现了老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其生活的不易 。 · 情节脉络清晰:文章按照 “清晨起床 — 决定砍柴 — 砍柴过程 — 到达集市 — 遭遇宦官夺炭” 的顺序展开,情节推进自然,层次分明,读者能够清晰地把握故事发展脉络。 不足: · 语言表达问题: · 部分表述存在口语化和低幼化倾向,如 “太阳公公伸了伸懒腰”“北风呼啸着也仿佛在陈述着愤怒”,与文章整体悲怆沉重的氛围不协调;“我在床上来回的滚动,想偷个懒” 表述过于随意,缺乏文学性。 · 语句存在语病,例如 “陡峭的小山夹杂着呼啸勃然大怒的北风” 中 “勃然大怒” 用于形容北风搭配不当;“我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此处 “岗位” 用词不准确,老者砍柴并非职业岗位,表述突兀。 · 人物塑造扁平:文中对老者的刻画仅停留在外在行为和部分心理描写,缺乏更深入的人物形象塑造,没有通过更多细节展现其性格、过往经历等,使人物形象不够丰满立体;对于宦官的描写也较为简略,仅通过 “骑着高头大马,得意忘形”“大摇大摆” 等词语,未能进一步刻画其恃强凌弱的形象,削弱了冲突张力。 · 细节描写不足:在砍柴、赶车前往集市、与宦官对峙等关键情节中,缺乏具体细节描写。如砍柴时的具体动作、集市的热闹场景、与宦官交流的过程等,导致故事画面感和感染力不足。 · 主题挖掘浅显:文章仅讲述了老者炭被夺走的事件,未深入挖掘背后的社会阶层压迫等深层次问题,使得故事缺乏思想深度和内涵。 具体建议: · 优化语言表达: · 替换口语化和低幼化表述,如将 “太阳公公伸了伸懒腰” 改为 “晨光熹微,黯淡的天色逐渐被破晓的微光撕开”;“北风呼啸着也仿佛在陈述着愤怒” 改为 “北风如猛兽般嘶吼,裹挟着彻骨寒意,似在为这世间的不公鸣不平”。 · 修正语病,将 “陡峭的小山夹杂着呼啸勃然大怒的北风” 改为 “陡峭的小山在呼啸的北风中巍然矗立”;“我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改为 “我伫立在林间” 。 · 丰富人物塑造: · 补充老者的背景信息,如回忆年轻时的经历、为何至今贫困等,让读者更深入了解人物;增加老者的外貌描写,如 “他布满皱纹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沧桑,浑浊的眼睛里却仍闪烁着倔强的光芒”,使形象更立体。 · 对宦官的描写可通过更多细节展现其嚣张跋扈,如 “那宦官头戴乌纱,嘴角挂着轻蔑的笑,用手中的马鞭随意地敲打着车身,眼神中满是对老者的不屑” 。 · 增加细节描写:在砍柴情节中,可描写 “我握紧那把早已磨得发亮的斧头,奋力挥向树干,木屑飞溅,每一次用力都伴随着骨骼的酸痛,可我不敢停下,因为我知道,这一斧一斧砍下去的,是全家人活下去的希望”;在集市场景描写中,可加入 “集市里人来人往,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食物的香气,可我无暇顾及,只一心想着快点卖掉木炭”。 · 深化主题表达:在结尾处,可加入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如 “望着远去的牛车,我瘫坐在雪地上,寒风依旧呼啸。这一车炭,是我用老骨头换来的,可在这些人眼中,不过是随手可取的玩物。这世道,又有多少像我这样的人,在严寒中苦苦挣扎,却无人问津?” 以此提升文章的思想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