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匹红纱里的生命悲歌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在寒风凛冽的集市中,卖炭翁的一车炭被官府低价夺走,仅余半匹皱皱巴巴的红纱和一丈绫。为救卧病在床的老伴,他无奈走进布庄售卖 “布”。然而,微薄的收入仍未能挽回老伴的生命。最终,卖炭翁安葬老伴后,牵着牛走向深山,只留下被夕阳拉长的孤寂背影,诉说着命运的悲怆与无奈。

作文正文:

卖炭的老爷爷一只手牵着瘦弱的牛,一只手拿着红纱和绫,漫无目的地在集市上走着,集市里人很少,天气很寒冷,但比天气更寒冷的是卖炭翁的心。他的炭被官府以很低的价格买走了,现在生活很凄苦,他和老伴一辈子无儿无女,老伴卧病在床。病情恶化,就等着这笔钱救命呢,但现在,一车炭没了,只剩下半匹皱皱巴巴的红纱和一丈绫。

卖炭翁偶然间看见了一家布庄,他栓好牛,看着皱皱巴巴的布,有点不好意思进去了,但转眼一想:都已经这样了,能多拿一点儿钱是一点吧。他鼓起勇气,走进布庄。一进门,就听到一个中年妇女对他说:“请问您是买布还是卖布?卖炭翁颤抖着声音说:‘卖布。”接着不好意思的把布递给老板。老板堆满笑容的脸瞬间凝固了起来,卖炭翁看到了忙说:“老板,我也知道这布有点皱,您多给点儿钱吧,我老伴还要钱救命呢!布老伴叹了口气说:”罢了罢了,您这么大岁数了,就十个铜钱吧,可不能再多了,不瞒您说,这布庄生意越来越差,如今,各家各户能吃饱饭就不错了,基本上没人找我们买布做新衣服了,我们也很难啊。”卖炭翁感激地说:大家都不容易啊,非常谢谢您,能买下我这布,我先告辞了。“说玩,卖炭翁走出了店门,身后传来老板响亮的声音:‘不用谢,不用谢,欢迎下次光临。”

卖炭翁牵着牛,向着家的方向走去,他心中隐隐感觉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他加快了回家的脚步,急忙赶回家,原本3个时辰的路一个小时就到了,回到家,发现老伴已经去世了。

他麻木的抱起了老伴,泪水在他的脸上肆意流淌,第二天,他安葬老伴后,牵着牛,向深山走去,夕阳将他的背影照的很长很长。

详细点评 :

优点:

· 情节完整:文章以卖炭翁炭被夺为开端,围绕其试图通过卖红纱绫换钱救老伴展开,经历布庄交易、赶回家发现老伴去世、最后走向深山的过程,情节连贯,起承转合自然,清晰地展现了卖炭翁悲惨命运的轨迹。

· 情感渲染:文中多处语句细腻地渲染了悲苦的氛围和卖炭翁的情感。如 “天气很寒冷,但比天气更寒冷的是卖炭翁的心”,通过对比突出卖炭翁内心的绝望;“他麻木的抱起了老伴,泪水在他的脸上肆意流淌”,用 “麻木”“肆意流淌” 等词生动地刻画了他失去至亲时的痛苦与无助 。

· 人物刻画:在布庄交易场景中,通过卖炭翁与老板的对话,如 “老板,我也知道这布有点皱,您多给点儿钱吧,我老伴还要钱救命呢!”“罢了罢了,您这么大岁数了,就十个铜钱吧…… 我们也很难啊。” 展现了卖炭翁的无奈和老板虽也艰难但仍有一丝善意的形象,使人物形象较为立体。

不足:

· 逻辑细节:文中将红纱绫表述为 “布”,存在概念混淆。红纱和绫属于丝织品,与布的材质和制作工艺不同,表述不够准确,易造成读者误解。如 “不好意思的把布递给老板” 。

· 语言表达:部分表述较为口语化和平淡,缺乏文学性和感染力。例如 “大家都不容易啊,非常谢谢您,能买下我这布,我先告辞了。”“不用谢,不用谢,欢迎下次光临。” 对话过于直白、日常,没有体现出人物当时复杂的情感和情境氛围,可适当润色。

· 环境描写:环境描写较少,除开头提及 “天气很寒冷”“集市里人很少” 外,没有更多对环境的细致描绘。其实可以通过更多的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增强故事的感染力,比如回家途中的环境,以景衬情。

· 情节深度:故事整体停留在事件叙述层面,对于卖炭翁命运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挖掘不够深入,缺乏更深刻的主题表达和思考。

具体建议:

· 修正概念:将文中涉及 “布” 的表述改为 “红纱和绫”,保证概念准确。

· 润色语言:对人物对话和叙述语言进行文学化处理。如卖炭翁的话可改为 “老板,我这红纱绫虽皱了些,但实在是走投无路,家中老伴等着这钱救命,您行行好,多给些吧!” 老板的话可改为 “老人家,不是我狠心,如今生意惨淡,十个铜钱已是极限,您且体谅则个。”

· 增加环境描写:在卖炭翁回家途中,可描写 “寒风卷着枯叶,在他脚边打着旋儿,天空阴云密布,仿佛也在为他的命运悲叹。路边的树木光秃秃的,像是一个个沉默的看客,见证着他的凄凉归途”,以此烘托气氛。

· 深化主题:在结尾处适当加入对当时社会黑暗、底层百姓悲惨命运根源的思考,如 “他一步步走向深山,背影渐渐融入暮色。在这世道,像他这样被命运碾碎的人,又何止千万,那吃人的官府、艰难的世道,何时才是尽头?” 使文章主题更具深度。

关联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