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踏青:稽灵山与黎阳水街之行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唱着儿歌《春天在哪里》,新一年春天来临,学校于 4 月 2 日组织全校师生奔赴稽灵山公园与黎阳水街,开启一场春日踏青之旅,探寻春的足迹。

作文正文: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当我唱着小时候老师教给我们的儿歌《春天在哪里》时,我感到新一年的春天已经到来,我们可以去踏青,去寻找春天的足迹,这不,我们学校就在4月2日,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组织我们全校师生去稽灵山公园和黎阳水街感受春光。

一进稽灵山公园东大门,扑面迎来的树木让我们兴奋不已,我们带了摄影装备的同学时不时地拍照留念。要说起里面的树木种类,那我们可真是见识到了。有金钱松,少说有十米多高;有喜树,它的枝干很细,有同学就根据谐音把它讲成了“细树”……稽灵山公园中有稽灵山庄、稽灵湖、望江亭、听涛亭和文昌阁五个景点。稽灵湖周围大片的松树林棵棵挺拔高大,它们这些小姑娘们个个都爱漂亮,都把湖面当做自己梳妆的镜子。而文昌阁分为三层,第一层有六个面,其中有几个面还有楹联。

参观完了稽灵山公园,我们穿过古色古香的文峰桥,来到黎阳水街游玩。黎阳水街里有许多咖啡馆,小吃店,要不是我们带了食物,我们都会被引诱过去了。大致游览了一番,我们找了一片阴凉的空地,按已经分好的小组就地休息,大家都把自己带来的食品拿出来分享。同学们有的在玩飞行棋,有的在跳皮筋,还有的同学组成摄影小组,去各处拍照。

不知不觉,太阳已经爬上了山顶,我们这一次的春游结束了,同学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了黎阳水街。

详细点评 :

优点:

情景交融,氛围渲染出色:文章开篇以经典儿歌引入,瞬间勾起读者对春天的美好憧憬,为全文奠定轻快、愉悦的基调。在描述稽灵山公园与黎阳水街景色时,用词优美且生动形象,如“扑面迎来的树木让我们兴奋不已”,将师生置身于春日美景中的欣喜表现得淋漓尽致;“松树林棵棵挺拔高大,它们这些小姑娘们个个都爱漂亮,都把湖面当做自己梳妆的镜子”,巧用拟人手法,赋予松树灵动俏皮之感,使静态景物“活”了起来,让读者仿若身临其境,一同感受春日出游的欢乐氛围。

· 结构清晰,移步换景有序:作者按照游览顺序行文,从稽灵山公园东大门入园写起,依次介绍园内树木、景点,再过渡到黎阳水街游玩,最后以太阳西斜、结束返程收尾,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如“参观完了稽灵山公园,我们穿过古色古香的文峰桥,来到黎阳水街游玩”,简单一句过渡自然流畅,引领读者跟随师生脚步穿梭于不同场景,领略多样春光。

· 细节丰富,生活气息浓郁:文中不乏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像同学把喜树谐音调侃成“细树”,同学们在黎阳水街分享食物、玩飞行棋、跳皮筋等,这些细节充满校园生活趣味,拉近与读者距离,展现春游途中轻松惬意、活力满满的青春模样。

不足:

部分表述稍显平淡:整体描写虽生动,但局部语句较直白简单,例如“要说起里面的树木种类,那我们可真是见识到了”,陈述略显生硬,可优化为“园内树木种类繁多,真令我们大开眼界”。

· 修辞运用不够多元:全文主要运用拟人修辞,稍显单一。若能适当穿插比喻、排比等修辞,增强语言感染力,可使文章更出彩。如描写稽灵湖周边景色,可增添“阳光洒下,波光粼粼的湖面似无数钻石闪烁,与岸边嫩绿松林交织成一幅绚丽春景图”。

· 情感深度可拓展:文章侧重于游玩过程与景色呈现,对春游蕴含的成长意义、同学间情谊升华等情感层面挖掘不足,结尾仅“依依不舍”稍作提及,略显仓促,未能充分升华春游感悟。具体建议:

优化语言表达:精简、润色平淡语句,提升文采。如上述例子,把直白陈述改为生动感慨式表述;多积累好词好句,替换普通词汇,像用“繁茂”“葱郁”替代“多”“茂盛”等形容树木。

· 丰富修辞运用:在不同段落灵活搭配多种修辞。描写黎阳水街建筑风貌,可用排比句“咖啡馆飘着醇厚香气,小吃店透着烟火热气,古雅店铺燃着岁月静气”,强化画面感与节奏感。

· 深化情感内涵:结尾处增加同学互动、成长感悟段落,如“此次春游,不仅饱览春色,更在彼此陪伴中学会珍惜时光、团结协作,春日暖阳下,友谊悄然升温,带着满满收获,我们期待下一次同行”,升华主题,让文章更有深度与回味。

关联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