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夜的饺子趣事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春节,是阖家团圆、充满欢乐祥和氛围的时刻。在这个特殊的夜晚,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了自己在大年三十独自包饺子的经历,与看春晚、玩游戏等传统过年活动相互交织,展现了别样的春节风情,让我们感受到春节里动手制作美食带来的独特乐趣以及家庭团聚的温馨。作文正文:
大年三十,家家张灯结彩,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大年十三家家吃团圆饭,看春晚联欢晚会,喜欢玩电脑的我们正在玩游戏,准备玩一个通宵。但我却和以往不同,由于十分饿,我看有没有什么吃的,爸妈又不在家,我发现肉,青菜和面粉,心想,不如来包饺子吧,我说干就干。
我把青菜洗得十分的干净,把青菜切成碎末,我开始唱起小歌来,左切切,右切切,上切切,下切切,没有哪里我不切……;很快,青菜切好。我从冰箱里把肉拿出来,在热水里泡十五分钟,肉变软,我把肉取出来,放在一块菜板上,我便使出我的大绝招,“肉末乱砍”。我剁不到一会儿,手就酸没力气,脸上一副十分累的表情,澎湃的热情犹如大火被水给扑灭。我一想到那香喷喷的饺子在我肚中徘徊时,我就立刻又有力气,拿着刀用劲的剁,功夫不负有心人,肉终于被我剁成肉末。接着就是拌面,我先找来一些水,把面粉加水后面成面团,左锤右打,终于把面团也做好。下面最难的是做包子皮,我拿来面棍,左推推右推推,前推推,后推推,一个超薄的x皮做好。我把饺馅放入皮中,把交结处按紧,我这个饺子就做好。一个有普通饺子的十个大,放在桌子上像挺着大肚子的将军。包十多个,面不够,馅也不多,把最后一个包完后就下饺子,由于饺子太大,一次只能下五六个,烧十五分钟左右,第一锅熟,爸妈回来,把我的`饺子拿去给别人吃,还好我还有十来个,我又下第二锅,等的时候在看电视,过一会,我想应该熟吧,一看一个也没,原来被爸妈这两只“老鼠”偷吃,于是我下第三锅,我就站在那里看着饺子,终于熟,我迫不及待地吃一口,真香太好吃,太有意思……
过春节真开心,自己包饺子更开心!,此时北京时刻12:00,电视发出报时的声音,屋外响起爆竹声。
详细点评 :
优点: 1. 选材新颖:在大年三十这个特殊的背景下,没有着重描写传统的团圆饭、春晚等常规过年场景,而是聚焦于自己包饺子的有趣过程,选材角度独特,给读者带来新鲜感,使文章区别于常见的春节记叙文。 2. 情节曲折有趣味性:包饺子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从切菜、剁肉时遇到的困难,如手酸没力气,到后面做饺子皮的不易,再到下饺子后饺子被爸妈“偷吃”的小插曲,情节富有变化,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故事性,吸引读者持续阅读下去。 3. 语言生动活泼:运用了较多口语化、形象化的表述,如“左切切,右切切,上切切,下切切”“肉末乱砍”“左推推右推推,前推推,后推推”等,使文章语言充满童趣,具有很强的画面感,让读者能够轻松地想象出作者包饺子时的可爱模样和忙碌场景。 4. 主题清晰明确:围绕春节期间自己包饺子展开,结尾点明“过春节真开心,自己包饺子更开心”,清晰地传达出在春节这个特殊时刻,通过自己的劳动制作美食所带来的独特快乐和满足感,升华了主题。 不足: 1. 部分用词不准确:例如“我便使出我的大绝招,‘肉末乱砍’”,“乱砍”一词不太恰当,可改为“乱剁”,使表达更准确;还有“一个超薄的 x 皮做好”,这里的“x”应明确为“饺”字,否则会让读者感到困惑。 2. 描写稍显粗糙:在描述包饺子的一些关键环节,如面团的制作、饺子皮的擀制等过程中,缺乏更细致的描写,例如面团的软硬度、饺子皮的形状和厚度等细节都可以进一步刻画,以便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包饺子的全过程。 3. 情感深度可加强:虽然文章提到了自己包饺子很开心,但整体情感表达相对较浅,可以深入挖掘一下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内心感受,比如克服困难后的成就感、对家人未能一起包饺子的遗憾等情感,使文章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建议: 1. 修改用词,确保表达准确清晰,避免使用容易产生歧义的表述,如将“一个超薄的 x 皮做好”改为“一个超薄的饺皮做好”。 2. 在描写包饺子的过程中,增加更多细节描写,如“我小心翼翼地将面粉倒入盆中,缓缓加入清水,一边加水一边用筷子搅拌,直到面粉变成一团柔软且富有弹性的面团,不沾手也不沾盆”,这样能使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包饺子的过程。 3. 深化情感表达,可以在文中适当增加一些对自己内心感受的描述,比如在爸妈不在家时的孤独感、包饺子过程中对家人的思念以及最后吃着自己包的饺子时的满足和幸福等情感,这样可以使文章更具感染力,让读者更能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