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之行:文化瑰宝中的成长插曲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在爷爷的故事里,故宫承载着无数的历史传奇。终于,作者迎来了亲身探秘故宫的机会。然而,这场游览之旅并非一帆风顺,既有对古老建筑的惊叹,也有意外走散的波折。想知道作者在故宫究竟经历了什么吗?又如何在困境中感受到温暖与善意?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充满惊喜与感动的故宫之行。

作文正文:

爷爷常常给我讲故宫里中国发生的故事。终于,爸爸借出差的机会带我游览故宫。清晨,太阳已经爬上天空,树草上的露珠散发耀眼光芒。我和爸爸迎着朝阳,向故宫出发。

慢慢地汗水湿透我们的衣服,头上渗满了发尖,不过一想到马上要见到故宫,心里面充满了期待。突然,前面路上人群分成几个长长队伍,故宫终于到了。

远远地就看到前面黄色天安门,门前布满了人群,他们正从几个圆形小洞口进入故宫。我忍不住跑了过去,天安门门前有几座玉白色大桥,前面是长长朱红大高墙,给人庄严感觉。

很快通过了高大午门,太阳照的地板隐隐发亮,前面的金黄色太和殿屋顶也似乎透着光彩,让人张不开眼睛,但可以看到屋檐顶上的仙人走兽。午门和太和殿有一个宽大广场,上面没有树木草地,广场尽头有乳白色台阶,真不知道电视里面蒙面人怎么跳进来的。上了台阶,看到需要几个大人才能抱住的铜龟和铜鹤,龟鹤栩栩如生好像要跳出来。周围栏杆雕刻各式各样龙,屋上墙壁有着许多不认识的精美图案,有飞龙、狮子,也有花草。听旁边导游说,这里是皇帝举办各种大典的.地方。

听着导员解说,顺着人流,我又参观了许多乾清宫、养心殿、延禧宫,看着漂亮水池、精美的金水桥、多彩墙画,才发现我和爸爸走散了。

旁边的叔叔、阿姨、导游不断安慰我,才没有把泪水留下来。戴眼镜叔叔放弃了参观,联系着我爸爸,终于在神武门门口找到同样红着眼睛爸爸。不过,他没有批评我,只说了声对不起,在太和殿看的入神,没有注意到我。

晚上,我睡得很香,我又回到了故宫,参观着我们祖先留下瑰宝,还看到了帮助我们叔叔、阿姨们……

详细点评 :

1. 写作优点

1. 情感铺垫自然(第 1 - 2 段):开篇提及爷爷常讲故宫故事,为作者对故宫的向往埋下伏笔,“一想到马上要见到故宫,心里面充满了期待”,将期待之情具象化,使读者能感同身受作者对游览故宫的渴望,为后续游览情节做了良好情感铺垫。

2. 景物描写细致(第 3 - 4 段):描写故宫建筑时,“黄色天安门”“玉白色大桥”“长长朱红大高墙”“金黄色太和殿屋顶” 等,从颜色角度细致勾勒出故宫建筑色彩鲜明、庄重威严的特点;“可以看到屋檐顶上的仙人走兽”“周围栏杆雕刻各式各样龙,屋上墙壁有着许多不认识的精美图案,有飞龙、狮子,也有花草”,对建筑细节的描绘生动形象,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故宫建筑的精美与文化底蕴。

3. 情节真实动人(第 5 - 6 段):作者描述自己与父亲走散及重逢的过程,真实自然。“旁边的叔叔、阿姨、导游不断安慰我” 体现陌生人的温暖,“戴眼镜叔叔放弃了参观,联系着我爸爸” 这一细节突出他人热心,而父亲 “只说了声对不起,在太和殿看的入神,没有注意到我”,展现出父亲的愧疚,使整个情节充满生活气息与情感张力。

2. 不足之处及建议

1. 语句语病与表述问题(第 1 - 2 段):“树草上的露珠散发耀眼光芒” 表述较平淡,可改为 “草木上的露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头上渗满了发尖” 存在语病,应是 “头上的汗珠渗到了发尖”,修改后语句更通顺、生动。

2. 逻辑连贯性欠佳(第 4 - 5 段):从描写太和殿直接跳到走散情节,过渡突兀。可添加过渡句,如 “沉浸在太和殿的宏伟与精美中,我不知不觉随着人流继续前行,可当我回过神来……”,使情节衔接自然流畅。

3. 深度挖掘欠缺(全文):文章主要停留在游览见闻和走散经历描述上,可深入挖掘故宫文化内涵对自己的触动,以及从陌生人帮助中获得的感悟。比如结尾可补充 “这次故宫之行,不仅让我领略到祖先留下的建筑瑰宝,更让我在走散后的温暖救助中,体会到人性的美好与善良。故宫的文化底蕴与陌生人的善意,都将成为我成长路上宝贵的财富”,提升文章思想深度。

4. 语言丰富度不足(全文):用词较为平实,描述感受、动作等缺乏变化。如表达期待,可使用 “翘首以盼” 等词;描写走,可使用 “踱步”“穿梭” 等。同时,可多运用修辞手法,如 “金黄色的太和殿屋顶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散发着令人目眩神迷的光彩”,增强语言表现力,让文章更具文采。

关联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