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刺与感恩:母亲节的厨房里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本文以 "鱼刺卡喉" 为情感触发点,通过父母紧张救助与子女主动感恩的双向叙事,展现了家庭中爱的流动。作者以 "准备食材" 为核心行动,将日常琐事升华为母亲节的特殊献礼,语言质朴却充满温度,细节处见成长,平凡中显深情。作文正文:
在我的家庭里,爸爸妈妈很爱我,我也非常爱爸爸妈妈。生活中我们处处相互关心。
记得有一次,我们家吃鱼,我最喜欢吃鱼了,看到鱼就食欲大开,吃着吃着,突然觉得喉咙不对劲了,是被鱼刺卡住了,我又急又慢地说:“爸,我被鱼刺卡住了。”爸爸、妈妈一听,都慌了神,赶紧忙活起来,爸爸端起了杯子让我喝水,等一口水喝下去了,妈妈又拿来了一块饼子,让我大吃一口,没等饼子吃完,爸爸又拿来了醋让我喝。
就这样折腾了好一阵子,我感觉嗓子不难受了,总算是把鱼刺吞下去了,爸爸、妈妈才算长疏了一口气。我看到爸爸、妈妈忙活的样子和紧张的神情,心里很感动,真正体会到父母对我的关爱。
第二天是母亲节,我放学回家后,爸爸、妈妈还没有回来,我想:“今天是母亲节,我应该给妈妈做点什么事情,给她一个惊喜,回报父母对我的关爱。”这样想着,我就寻思着做什么,走进厨房,我看到有大白菜,我心里一怔:“何不把菜准备好呢?”
于是我把手洗干净,系好了围裙,把菜放到盆子里,打开水轮头放满了水,仔细的把菜洗干净,然后又冲洗了一遍。拿来了案板,把菜放到上面,用菜刀咔喳咔喳的切了起来,开始我还不熟练,切了一会后,菜刀在我手里就变得得心应手了,一阵就把菜切好了。我又拿来了西红柿、葱等洗干净。我想:“等会儿爸爸、妈妈回来看到我准备好了菜,一定会大吃一惊的。”
就在我准备好菜的同时,妈妈下班回来了,忙碌了一上午,够累的了,但还是赶紧准备做饭,一进厨房,看到我准备的菜,她不由的一怔,说:“哦,这是马丹阳准备的菜吗?”我说:“是的,今天是母亲节,我要为妈妈做点事情。”妈妈听了,心里舒服多了,夸我说“你真是个孝顺的好孩子”!似乎疲劳也没有了,脸上露出了甜蜜的微笑,我看到这个情景,甭提心里有多高兴了!
“父母爱我,我爱父母”,这句话永远铭刻在我心里。父母对我的爱,我要用爱去回报,我要用一生来回报这种养育之恩。
详细点评 :
一、写作优点: 情感真挚,细节鲜活 1. 第二段 "爸爸端水杯、妈妈拿饼子、递醋" 的连续动作描写,真实再现家庭应急场景,充满生活气息。 2. "咔喳咔喳切菜声" 的听觉描写,"案板上整齐码放的西红柿、葱" 的视觉细节,使厨房场景跃然纸上。 结构完整,首尾呼应 1. 以 "父母爱我,我爱父母" 开篇点题,中间用鱼刺事件铺垫,结尾以 "用一生回报" 呼应,形成情感闭环。 2. 从 "被照顾者" 到 "主动关怀者" 的角色转变,通过具体行动(准备食材)自然呈现,避免说教感。 语言平实却富有感染力 1. "心里很感动,真正体会到父母的关爱" 的直白表达,符合儿童视角的真诚。 2. "脸上露出了甜蜜的微笑" 的神态描写,胜过千言万语的抒情。 二、不足之处及建议: 语言表达稍显平淡 1. 问题: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较少,如 "水龙头放水" 可加入 "哗哗的流水像欢快的歌谣" 增强画面感。 2. 建议:将 "冲洗了一遍" 改为 "水珠顺着白菜帮子滚落,在阳光里碎成星星",提升语言美感。 主题升华可深化 1. 问题:结尾 "用一生回报" 稍显空泛,未与具体行动(如学习、分担家务)结合。 2. 建议:补充反思:"原来回报不是惊天动地的承诺,而是像今天这样,把对父母的爱融入每一次择菜、切菜的日常。" 场景过渡可优化 1. 问题:从 "鱼刺事件" 到 "母亲节准备食材" 的衔接稍显突兀,缺乏时间或情感线索。 2. 建议:增加过渡句:"那个被鱼刺刺痛的夜晚,母亲布满血丝的眼睛成了我心中最亮的星,催促着我在母亲节做点什么。" 人物形象可立体化 1. 问题:父母形象以 "关爱者" 为主,缺乏个性化特征(如母亲的职业、父亲的爱好)。 2. 建议:补充细节:"母亲总爱把围裙系成蝴蝶结,父亲的袖扣永远闪着银光",增强人物真实感。总结建议:本文已具备完整的情感表达和叙事逻辑,若在语言生动性、主题深度和人物塑造上加以改进,可进一步提升感染力。重点修改方向: 1. 增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画面感; 2. 将 "回报" 的承诺具体化为可延续的日常行动; 3. 加入过渡句,使事件衔接更自然; 4. 通过个性化细节丰满父母形象,避免人物扁平化。 通过这些调整,文章将从 "记录事件" 升华为 "诠释亲情",在展现家庭温暖的同时,也展现子女对爱的深刻理解与主动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