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花之乐:五一的劳动与美味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文章开篇点明时间是五月,且是五一放假期间,引出全家一起去摘槐花的事件,随后描述了摘槐花的过程以及回家后用槐花包饺子品尝美味的经过,最后表达了摘槐花和吃槐花带来的快乐与感悟。

作文正文:

五月是槐花盛开的季节,五一放假那天,我们全家一起去摘槐花。

爸爸拿着竹竿,妈妈和我各拿一个袋子,向目的地走去。一路上,看到我们家乡的小山坡上,平地里,到处都有槐树的身影,槐花如雪,阵阵幽香让人陶醉!槐花含羞待放,一朵朵,一串串,一簇簇,在一片片嫩绿的叶子中。我们一家人在山路上漫步,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哇!好大的一棵槐树下,爸爸说:“咱们在这里摘吧,”,我高兴的说:“太好了!”槐花树绿中透着白,白中透着绿,很奇妙。槐花进入盛开的时候不仅花香四溢,还可以自己采摘,我们一家人一起摘过,看到了许多的槐树,上面长满了白色的一串串的槐花,就像一个个的小灯笼挂在树枝。真好看!爸爸拿着带着镰刀的竹竿钩下高出的一枝枝槐花,对我们说:“槐花全都盛开的话不好吃,还没开花的槐麦好吃。”我问爸爸:“槐麦是什么?”爸爸回答说:“槐麦就是还没开花的槐花的花骨朵。”我又说道:“我知道为什么槐麦好吃了。”爸爸说:“为什么?”我说:“因为槐花的花蜜被蜜蜂采走了。”爸爸和妈妈笑的前仰后合,不一会儿,爸爸就钩下了许多槐麦的树枝,我们全家坐在地上捋槐麦,不一会儿,槐麦就捋完了,装满了两个大袋子。我们高高兴兴的回家去。

回去的路上,我对爸爸说:“我也想吃槐麦,让妈妈给我包饺子吧。”妈妈答应了,说干就干。妈妈开始做饺子馅,先把鸡蛋放进锅里炒一下,再把粉条放进锅里煮煮,把韭菜剁碎,三样东西都放在一起搅拌,下面是最重要的环节—把适量的槐麦放进锅里,翻炒一下,再和它们一起搅拌,放入各种调料,然后就可以包饺子了,最后把包好的饺子下锅,煮几分钟。妈妈给我捞了一大碗热气腾腾的饺子。我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啊!太好吃了。爸爸和妈妈开心地笑了。

摘槐花体会到五一劳动的快乐!吃槐花品尝到人间的美味。

详细点评 :

(一)优点

1. 主题明确,围绕中心:文章紧紧围绕“槐花”展开,从摘槐花到吃槐花饺子,主题突出,让读者清晰地了解到作者在五一期间围绕槐花展开的活动与感受,即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品尝到人间美味,没有过多的旁枝末节干扰,能很好地把握文章主旨。

2. 描写生动,富有画面感:在描写槐花时,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和细致的描写手法,如“槐花如雪,阵阵幽香让人陶醉!槐花含羞待放,一朵朵,一串串,一簇簇,在一片片嫩绿的叶子中”,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生动地描绘出槐花的颜色、香气、姿态等,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槐花盛开的场景之中。在描写摘槐花的过程中,“爸爸拿着带着镰刀的竹竿钩下高出的一枝枝槐花”“我们全家坐在地上捋槐麦”等语句,动作描写具体,画面感强,能让读者感受到当时的场景与氛围。

3. 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整体语言风格朴实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但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摘槐花活动的期待、对槐花的喜爱以及与家人一起劳动和享受美食的快乐。例如“哇!好大的一棵槐树下,爸爸说:‘咱们在这里摘吧,’我高兴的说:‘太好了!’”这种简单的对话描写,生动地展现出作者当时的兴奋心情,情感表达真挚,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4. 结构清晰,条理分明: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点明主题和时间,中间详细叙述摘槐花和吃槐花饺子的过程,结尾总结全文,升华主题,强调了摘槐花和吃槐花带来的快乐与意义,使文章层次清晰,逻辑连贯,便于读者理解。

(二)不足

1. 语言表达稍欠精准与文采:部分语句表述较为口语化和随意,例如“槐麦就是还没开花的槐花的花骨朵。”“我知道为什么槐麦好吃了。”这些句子虽然通俗易懂,但在书面表达中可以更加精炼和优美。在描写景色和情感时,可进一步丰富词汇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以提升文章的文学性。

2. 细节描写深度不足:在描述一些环节时,比如制作饺子馅的过程,虽然列举了步骤,但每个步骤的描写比较简略,缺乏更细腻的感受和细节描写。对于家人之间的互动描写也可以更加深入,例如在摘槐花或包饺子过程中家人的交流、神态等,这样可以更好地展现家庭的温馨氛围和亲情关系。

3. 文章深度略有欠缺:文章主要侧重于讲述活动过程和表面的快乐,对于“劳动快乐”和“人间美味”的内涵挖掘不够深入。可以在文中适当增加一些对劳动意义的思考、对家庭亲情在共同活动中的体现等内容,使文章不仅仅停留在活动的叙述上,更具思想深度和情感厚度。

具体建议

1. 优化语言表达:将一些口语化的表述改为更书面化的语言,如“槐麦就是还没开花的槐花的花骨朵”可改为“槐麦乃是尚未绽放的槐花花骨朵”。同时,在描写景色和情感时,增加一些优美的词汇和修辞手法。例如描写槐花盛开的景象时,可以这样写:“槐花似雪般纷纷扬扬,每一朵都像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挂在枝头,散发着迷人的芬芳,那阵阵幽香如灵动的精灵,在空气中轻盈穿梭,令人心醉神迷。”

2. 深化细节描写:在描述制作饺子馅的过程时,详细描写每一步的感觉和细节,如“妈妈把鸡蛋打进锅里,随着油温升高,鸡蛋液在锅中迅速膨胀、变黄,发出‘滋滋’的悦耳声音,妈妈熟练地用铲子翻炒,鸡蛋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接着,粉条在沸水中欢快地翻滚,像一群嬉戏的孩童,煮好后捞出,妈妈把它们剁成碎末。韭菜被妈妈一刀刀细致地切碎,那浓郁的韭菜香扑鼻而来。”对于家人之间的互动,可以多描写一些表情、动作和言语,如“爸爸一边钩槐花一边笑着说:‘这槐花可真是个好东西,既能看又能吃。’妈妈在一旁接过槐花枝,温柔地捋着槐麦,笑着回应爸爸:‘是啊,等会儿吃饺子就更开心了。’”

3. 提升文章深度:在文中适当增加对劳动意义的感悟,比如在描述完摘槐花的过程后,可以加上一段这样的文字:“通过这次摘槐花,我深刻体会到了劳动带来的快乐与满足。每一朵槐花都凝聚着我们的汗水与努力,这让我明白,只有付出劳动,才能收获美好的成果。而这份劳动成果,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收获,更是精神上的滋养。”在吃到槐花饺子时,也可以进一步阐述人间美味与家庭亲情的联系:“这一碗碗槐花饺子,蕴含着家的温暖和亲情的味道。在这简单的食物中,我品尝到了父母对我的爱与关怀,也感受到了家庭的力量。这种美味,是因为有了亲情的陪伴而更加珍贵,它就像生活中的点点繁星,照亮了我们的心灵。”

关联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