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节下乡:从厌倦到沉醉的乡村生活之旅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劳动节假期,作者随口一句话竟被父母送去乡下,起初内心厌倦,而后竟被乡下的可爱之处深深吸引,开启了一段独特的乡村体验之旅,从中感受到乡下生活的别样趣味。

作文正文:

劳动节快到了,于是我们迎来了长长的劳动节假期。刚放劳动节假的那一天晚上,我随口和爸爸妈妈说了一句:带我起劳动吧。

正应了那一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的古话。像他们那天晚上说的那样第二天早上他们便把我送去了乡下。刚到这里的时候我的心里是充满厌倦的。一方面是在赌气,而另一方面是这里的环境实在是太糟糕了。一天以后我便被这个地方的可爱之处吸引住了。

每天早上五点多,公鸡开始喔喔喔地叫,好像军营里的军人早上起来吹哨一样,可响亮了。最奇怪的是那些鸡呀、鸭呀、鹅呀,也跟着叫起来了,就像是公鸡的学生一样,公鸡唱一句害它们就唱一句,可好玩了。公鸡叫完了之后,母鸡总会带领一群小鸡在房前屋后走来走去,似乎是在散步,公鸡呢?它呀就在它的妻子和孩子周围走动,就像在保护它们一样。

乡下人家大都在门前搭一个瓜果架,上面爬满了瓜和绿绿的瓜叶,比城市大楼门前的石狮子可爱多了,因为石狮子样子看上去非常凶猛,使人不敢靠近。

在农村,一般人家里的厨灶都是靠着墙角的,而由于他们大多是以木柴为燃料,所以四周的墙都被熏的乌黑,而烟筒是在厨灶的上方,靠着墙角,倚着其中的两面墙用短小的砖块砌成,高出屋顶约半米长。记得有一首歌“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开始准备晚饭了,到了傍晚,家家户户的烟囱冒起了袅袅炊烟,只见炊烟婀娜的身姿,缓缓的升起然后渐渐的淡去。

啊!我觉得乡下人的生活真有趣。

详细点评 :

(一)优点

1. 情节富有戏剧性:文章以“带我起劳动吧”这句话为开端,巧妙地引发了后续被送往乡下的情节,这种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的安排制造了戏剧性的冲突,吸引了读者的兴趣,使读者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作者在乡下的经历,增强了文章的故事性和可读性。

2. 描写生动细腻:在描写乡下生活的场景时,作者运用了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例如对早晨公鸡打鸣以及鸡鸭鹅跟随叫声的描写,“公鸡开始喔喔喔地叫,好像军营里的军人早上起来吹哨一样,可响亮了。最奇怪的是那些鸡呀、鸭呀、鹅呀,也跟着叫起来了,就像是公鸡的学生一样,公鸡唱一句害它们就唱一句”,通过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家禽的叫声描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乡村早晨的热闹与活力。对瓜果架的描写“上面爬满了瓜和绿绿的瓜叶,比城市大楼门前的石狮子可爱多了”,形象地对比出乡村事物的质朴与亲切,使读者对乡下的瓜果架有了清晰的画面感。

3. 情感转变真实可感:作者成功地表达了自己从对乡下的厌倦到被吸引的情感转变过程。一开始直白地表述“心里是充满厌倦的”,然后在描述乡下生活的过程中,通过各个场景和细节的铺陈,如对公鸡一家的有趣互动、瓜果架的可爱以及炊烟袅袅的美景等描写,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变化,这种情感的转变自然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使读者也仿佛经历了一场对乡村从排斥到喜爱的心灵旅程。

(二)不足

1. 语言稍欠精炼:部分语句的表达略显拖沓,例如“而由于他们大多是以木柴为燃料,所以四周的墙都被熏的乌黑”,可简化为“他们多以木柴为燃料,四周墙被熏得乌黑”,这样更加简洁明了,不影响语义的表达。

2. 深度略有欠缺:文章主要侧重于对乡下生活表面现象和有趣之处的描写,对于劳动节下乡劳动这一主题的深入挖掘不够。虽然提到了劳动节假期,但在实际内容中并没有充分体现出劳动的元素以及劳动所带来的价值和意义,更多的是在欣赏乡村生活的景象,缺乏对劳动内涵的探讨和感悟,使得文章在主题的深化上有所不足。

3. 结构稍显松散:整体结构上,文章各段落之间的连贯性不够紧密。比如从公鸡打鸣的场景突然转到瓜果架的描写,过渡不够自然,每个段落像是独立的片段,缺乏一条贯穿始终的清晰线索将其有机地串联起来,导致文章整体的结构略显松散,影响了阅读的流畅性。

具体建议

1. 精简语言:仔细审视文章中的句子,删去不必要的字词和重复啰嗦的表达,使语言更加简洁有力。例如,在描述炊烟的部分,“到了傍晚,家家户户的烟囱冒起了袅袅炊烟,只见炊烟婀娜的身姿,缓缓的升起然后渐渐的淡去”,可改为“傍晚,家家户户烟囱冒起袅袅炊烟,缓缓升起又渐渐淡去”,这样既保留了原意,又使表达更加简洁。

2. 深化主题:在文中适当增加关于劳动的具体内容和感悟。比如可以描述自己在乡下参与了一些劳动活动,像帮忙采摘瓜果、喂养家禽等,然后通过这些经历阐述自己对劳动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对劳动创造价值的体会,从而使文章的主题更加契合劳动节这个特殊的背景,也能让读者从文章中获得更多关于劳动的思考。

3. 优化结构:在段落之间添加过渡性语句,使文章的衔接更加自然。比如在写完公鸡打鸣的段落后,要写瓜果架时,可以添加“欣赏完这有趣的晨曲,我的目光又被屋前的瓜果架吸引了”,这样就能更好地将不同场景串联起来,增强文章的整体性和连贯性,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顺畅地跟随作者的思路领略乡下生活的魅力。

关联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