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节的自立清洁之旅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五一劳动节,本应是劳动的日子,作者决定走进自己凌乱已久的“垃圾场”房间,开启人生第一次独自的房间大扫除,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种种困难与挑战,最终成功完成任务并领悟到做事的道理。

作文正文:

五一劳动节,顾名思义,这天是百分之百要劳动的。所以,我走进我那千年不扫一次地的“垃圾场”开始了人生第一次自己独自清理房间。

一向做事邋里邋遢的我,第一次独自打扫房间,真的不知道从何下手啊!算了!管他三七二十一,先扫地吧。于是我拿起扫把,再颇似猪圈的房间里慢悠悠地扫起地来。空旷的'地方是扫干净了,但是,电脑桌和多媒体信息箱的旁边都是电线和数据线,特别难扫。所以,我只能把电线和数据线一根一根的移开,再清理。过了好久,终于把地扫干净了,真不容易啊!

地是扫干净了,可是还有许多污垢死死的粘在地砖上。没办法,只好拿小铲子一点一点的铲干净,上面的污垢虽然清除了,但,还有一道痕迹。不过没关系,拿湿抹布反复的在地砖上擦就差不多干净了。不擦不知道,一擦吓一跳,房间的垃圾和污垢倍多啊!

地砖清理完毕,准备整理桌子,我先把桌子上的摆设与杂物都放在床上,再开始擦桌子,不一会桌子就擦干净了。再把桌子上的摆设原模原样的放回去,把杂物扔掉,桌子也清理好了。

最后一步,整理衣柜,虽然我的衣服并不是很多,但,我的衣服绝对是数一数二的乱了。先叠衣服,再叠裤子,最后放回衣柜,大功告成,看着这整整齐齐的衣服,我欣慰的笑了。

“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所以我们做一件事不能半途而废,要做就应该做到底,不要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放弃。

详细点评 :

(一)优点

1. 主题明确:紧扣五一劳动节的主题,通过讲述自己独自打扫房间的经历,突出了劳动的过程和意义,最后得出“有志者事竟成”的感悟,主题清晰且具有一定的深度,使文章不仅仅是简单的劳动叙述,还蕴含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涵。

2. 条理清晰:按照打扫房间的顺序,从扫地、清理地砖污垢、整理桌子到整理衣柜,依次叙述,层次分明,让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整个打扫过程的逻辑和步骤,有助于读者理解作者的思路和劳动的艰辛与乐趣。

3. 叙事真实:文中对自己打扫房间时遇到的困难描写得十分真实,如电线和数据线难扫、污垢难以清除等细节,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仿佛看到了作者在凌乱的房间里忙碌的身影,增加了文章的可信度和亲和力。

(二)不足

1. 语言较为平淡:整体语言风格较为平实、简单,缺乏文采和生动性。在描述事物和动作时,多是平铺直叙,例如“先扫地吧。于是我拿起扫把,再颇似猪圈的房间里慢悠悠地扫起地来”,可以使用一些更形象、有趣的修辞手法或词汇来使句子更出彩。

2. 情感表达不够丰富:虽然在结尾处表达了欣慰和对做事态度的感悟,但在打扫过程中的情感变化描写较少,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自己在面对困难时的烦躁、想要放弃但又坚持下来等情绪描写,使文章的情感起伏更加明显,增强读者的阅读共鸣。

3. 细节刻画不足:对于房间的“垃圾场”状态、摆设等可以有更细致的描写,比如具体有哪些杂物、灰尘有多厚等,这样能更好地衬托出劳动成果的显著,也能让读者更深入地感受到房间的变化。

具体建议

1. 提升语言文采:在描述动作和场景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例如:“我拿起扫把,就像一个勇敢的战士,准备攻克这片脏乱的‘领地’,那扫把在地面上挥舞,仿佛是在与灰尘和垃圾进行一场激烈的战斗。”

2. 增强情感表达:在打扫过程中,当遇到困难想放弃时,可以这样写:“看着那似乎永远扫不完的灰尘和纠缠不清的电线,我心里一阵烦躁,甚至闪过一丝放弃的念头,但一想到劳动的意义,我还是咬咬牙坚持了下来。”

3. 细化场景描写:对房间的初始状态进行更细致的刻画,如“我的房间就像一个被遗忘的角落,杂物七零八落,衣服胡乱堆放,灰尘厚厚的一层,仿佛给一切都蒙上了一层灰纱,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沉闷的气息。”这样能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房间的变化和劳动的不易。

关联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