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警钟: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路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人是自然界食物链顶端的物种,也是大自然的得意杰作之一。然而,人类却自以为是地球的主人,对空气、水、动植物等自然馈赠的资源肆意破坏,忘记了生态平衡也有忍受的限度。本文将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和谐共生。
作文正文:
人是自然界食物链顶端的物种,也是大自然的得意杰作之一,但是人类自以为是地球的主人,空气、水、动植物、石油、矿藏这些自然馈赠的资源,人类认为是理所应当,如红蚂蚁,在接受馈赠之后,以怨报德,忘恩负义,肆意破坏自然,殊不知,生态平衡也有忍受的限度。
生物书上说“在那么多生物中,只有人类能在生物圈各个圈层内活动,并能改造生物圈”。力量在人的手中,但是由于滥用力量,一次又一次的激怒自然,慈爱的自然母亲虽然可以轻易的毁灭人类,但她下不去手,去惩治胡作非为的儿女。
要知道虽然人类的历史有几万年之久,但在46亿年的.地球眼中,不过是一群蹒跚学步的娃娃而已。
“人之初,性本善”,从古到今,有数不清的人说出了人性的黑暗面,有人说乌鸦羊羔也知报恩,可人不知如果自然崩溃了,人类也要灭亡。
各个物种之间,互相影响,不能让生态平衡倾斜。美国曾有一个叫西雅图的印第安酋长,发表过《只有一个地球》的演讲,向人们深刻阐述了地球对人类的重要性。
人性是极其顽固而现实的,面对恶化的环境,已经有人思考,如果有一天地球被破坏的千疮百孔,不再适合居住,
人类可以乘着飞船逃离太阳系,转移到其他宜居星球,但是茫茫星海再找一个地球谈何容易,不知收敛,即便找到了也不过又一个星球被破坏,所以我倡议以下几点:
一是做到低碳出行,有助于保护臭氧层,防止阳光直射南极冰山,冰山融化会使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城市;二是控制人口,过多的人口会加重地球的负担,人人都要吃饭,人多需求的粮食就多,土地会不堪重负,所以与其低质量繁衍,不如高质量生活;
第三不要滥伐林木、猎杀动物,动植物和人类相辅相成,如果动物灭绝,人类的生活会受很大影响,加拿大曾因猎杀狼,破坏了平衡,兔子繁殖过多,草原被破坏,最后不得不花大价钱进口狼去抓兔子。
人与自然,如寄生虫和宿主,宿主死了,寄生虫必死无疑,现在地球的自然灾害越来越多,这是自然对人类无知、贪婪的反击,人不能鼠目寸光,要早日醒悟,爱护这的家,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详细点评 :
优点:
1. 主题明确:文章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滥用出发,深入探讨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主题鲜明,引人深思。
2. 论据充分:通过引用生物书上的观点、西雅图印第安酋长的演讲以及加拿大狼与兔子的例子,有力地支撑了文章的论点。
3. 逻辑清晰:文章结构合理,先提出问题,再分析原因,最后给出解决方案,逻辑性强。
4. 语言生动:如“慈爱的自然母亲虽然可以轻易的毁灭人类,但她下不去手”等句子,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
不足:
1. 部分表述过于绝对:如“如果有一天地球被破坏的千疮百孔,不再适合居住”,这种表述可能过于悲观,且缺乏科学依据。
2. 论据单一:虽然文章给出了几个有力的例子,但整体上论据还是略显单一,可以考虑增加更多不同领域或文化背景下的例子。
3. 部分句子冗长:如“要知道虽然人类的历史有几万年之久,但在46亿年的地球眼中,不过是一群蹒跚学步的娃娃而已。”这句话较长,阅读起来可能稍显吃力。
具体建议:
1. 调整表述:对于过于绝对或悲观的表述,可以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加客观和科学。例如,可以将“如果有一天地球被破坏的千疮百孔,不再适合居住”改为“如果地球环境持续恶化,可能会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严重影响”。
2. 丰富论据:可以增加更多不同领域或文化背景下的例子来支撑论点,使文章更加全面和有说服力。例如,可以引入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或者现代科技在环保领域的应用等。
3. 简化句子:对于较长的句子,可以进行适当拆分或简化,以提高可读性。例如,“要知道虽然人类的历史有几万年之久,但在46亿年的地球眼中,不过是一群蹒跚学步的娃娃而已。”可以改为“尽管人类历史已有数万年,但在拥有46亿年历史的地球面前,我们仍显得十分稚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