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处的温暖:陌生人的善意与父母的包容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在拥挤的公交站台,老人主动让行的话语如春风拂面;面对不理想的成绩单,父母温暖的鼓励驱散了少年的阴霾。两件看似平凡的小事,却在作者心中种下了善意与理解的种子,诠释了感动往往藏于生活褶皱中的真谛。作文正文:
每一个人都发生过感动的事,那一件件感动的事时常在我的脑海中回荡,到今天没办法忘却。今天我就来讲几件事。
有一次,我要坐公交上学,但有大多数人在排队,公交车来时,所有人如洪水般的蜂拥而上,即使只能挤半步也拼命的往前推。但有一位老先生不是往前挤,而是往后退。他说:“学生在学常识、道理,大大家要辛苦的上班,他们都很赶时间,而我呢,只不过去买点餐,做几顿饭,没什么好着急的,但不可以耽搁他们。”当我看到他的举动时,不由用赞赏,敬佩的目光看向他。
还有一次,三门主课发期末试题的时候,我一看到成绩单,心里顿时冰冰凉,想:这下死定了,我的成绩综合排行榜居然是28名,我之前还跟母亲说肯定能考进前10名的,但目前呢,离第10还整整相差18名。我很想哭,但我不敢在同学面前哭,生怕他们嘲笑我:你是否女生,假如你是男生,即使流血也不可以流泪,而你呢,分数低就流眼泪了,真的是个懦夫。想到这里,我快点把成绩单迅速塞进书包,怀着沉重的心情向家跑去。到了家,我看到父母正在为我筹备可口的'饭菜,没想到他们居然会为我这个笨蛋做饭。吃饭的时候,我也没心情,非常快父母发现了我的异样,以为我生病了,就用手来摸我的额头,我看到了,连忙说:“我没生病。”“难倒是你这次没考好?”母亲问了一下。我点了点头,然后低声地把成绩告诉他们。母亲听了,居然没怪我,还微笑着对我说,下次争取进步,把你的不甘心挣回来。这次,我被父母的理解和爱感动了,我发誓下次必须要考好。
每一个人都有被感动的事,这件事大概非常小,或者只不过一句话,但却足以温暧人心,让人感动。
详细点评 :
(一)写作优点: 选材贴近生活(第 2-3 段): 选取 "公交车让座"" 考试失利 " 等日常场景,容易引发读者共鸣。 老先生 "往后退" 的动作与 "大家要辛苦上班" 的话语,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人物形象。 情感表达真实(第 3 段): "冰冰凉"" 沉重的心情 " 等心理描写,准确传达考试失利后的挫败感。 父母 "筹备饭菜"" 摸额头 " 等细节,展现亲情的温暖与包容。 主题升华自然(结尾段): 用 "温暖人心" 的总结,将个体经历升华为普遍情感体验,增强文章感染力。 (二)改进建议: 细节描写深化: 第 2 段可补充环境描写:"七月的蝉鸣撕扯着空气,公交站台的金属座椅被晒得发烫",通过感官描写增强场景真实感。 第 3 段 "迅速塞进书包" 可改为 "成绩单在掌心攥出褶皱,像揉碎的希望",用比喻强化情感表达。 人物刻画加强: 老先生的外貌描写:"洗得发白的蓝布衫,鼻梁上架着用胶布粘过的眼镜",塑造更立体的人物形象。 父母安慰时的动作:"母亲放下筷子,用指腹轻轻拭去我眼尾的泪",替代直白的 "微笑着说",增加画面感。 结构优化: 在两件事之间加入过渡句:"如果说陌生人的善意是偶然的星光,那么父母的包容则是永不熄灭的灯塔",增强文章连贯性。 结尾段可增加呼应:"如今每当我在公交车上看到老人,总会想起那个炎热的午后",形成时空对照。 语言润色: 第 2 段 "所有人如洪水般的蜂拥而上" 可改为 "人群像被惊起的蝗群,推搡着涌向车门",避免常见比喻,增强新颖性。 第 3 段 "没什么好着急的" 可改为 "我的时间不过是菜市场到厨房的距离",用诗意表达替代直白叙述。 (三)段落修改示例: 原文:"当我看到他的举动时,不由用赞赏,敬佩的目光看向他。" 修改:"他佝偻的脊背在人群中格外显眼,褪色的帆布包随着身体摇晃,我望着他被汗水浸湿的衣领,突然觉得这抹蓝色比盛夏的天空更清澈。" 原文:"母亲听了,居然没怪我,还微笑着对我说..." 修改:"母亲的筷子在瓷碗沿顿了顿,我盯着她鬓角新添的白发,看她如何把责备化作温柔的叹息:' 我们一起看看错题好吗?'" 综合建议: 1. 增加环境描写密度,如用 "蝉鸣"" 发烫的座椅 " 等元素烘托氛围 2. 建立人物标志性特征,如老先生的蓝布衫、母亲的白发 3. 运用通感手法,如 "咸涩的泪水混着米饭的香甜" 增强感染力 4. 强化两件事的内在联系,如 "善意的传递" 主题贯穿全文 该文章情感真挚但稍显平淡,通过细节深化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可显著提升感染力。建议在叙事中增加 "慢镜头" 描写,如细致刻画公交车上的推挤动作、成绩单上的数字特写等,让感动更具画面冲击力。同时,可加入更多象征元素,如用 "蓝布衫" 象征善意,"成绩单的褶皱" 隐喻成长阵痛,使主题表达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