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小可爱们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这篇文章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作者身边两位性格迥异的小亲人——弟弟和妹妹。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现了弟弟的聪明伶俐以及妹妹的任性脾气,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童趣。
作文正文:
我身边有许多我熟悉的人,不过我最喜欢的人就是我的弟弟。
我的弟弟今年四岁了,长得可爱极了!瓦盖头的发型,月亮似的'眉毛,小小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大家都叫他“小宝贝”。
一次,奶奶在后院里绣十字绣。绣着绣着,忽然,奶奶手一抖,针就掉到地上了。奶奶在地上摸来摸去,怎么也找不到。弟弟见了,不知道奶奶在干什么,于是,他就走上去问:“奶奶,你在干什么?”“我的针丢了。”奶奶很焦急,“你能帮我找找吗?”“好呀。”可是,他却像一匹小马一样飞快地跑回了房间。
奶奶不知道他为什么跑得这么快,于是,大声地叫道:“你不是帮我一起找针的吗,快回来呀!”
过了会儿,弟弟回来了,只见他手上拿着一块吸铁石,趴在地上吸来吸去,“咦?你在干什么?”奶奶奇怪地问。“呆会儿你就知道了。”果然,不一会儿,针就被找到了。弟弟举着针自豪地说:“我上次在书上看见过,吸铁石可以吸铁的东西,奶奶你的针不就是铁的吗?”
奶奶笑着说:“你可真聪明呀!”
我的妹妹个子矮矮的,头发短短的,脸圆圆的,眼睛黑的,样子非常可爱。但妹妹有一个臭脾气。就是她想要的东西一定要得到。
有一次晚上,我和妹妹在房间里玩得好好的。突然,不知为什么妹妹嚎啕大哭,边哭边说:“我要夹子,夹头发……”一哭就是一个小时,妈妈怎么哄都不行。后来,妈妈也忍不住生气了,大声地对妹妹说:“再哭就让你出去!”可我妹妹不吃这一套,还是哭个不停,妈妈就真把妹妹拉到房间门外。这时,奶奶被惊醒了,问清了事情后,大家才知道原来夹子就在奶奶的房间里。可是妹妹似乎还没闹够,又说:“我要买夹子。”最后在奶奶好说歹说下,并答应明天给她买,妹妹才不哭不闹乖乖地睡觉去了。
我妹妹脾气很臭吧,我可不敢惹她哦!
详细点评:
优点 人物形象鲜明:对弟弟和妹妹的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如弟弟的“瓦盖头的发型,月亮似的眉毛,小小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妹妹的“个子矮矮的,头发短短的,脸圆圆的,眼睛黑的”,这些描写让读者能够清晰地在脑海中勾勒出他们的模样,感受到他们的可爱。 事例典型,突出性格:选取了奶奶绣十字绣掉针,弟弟用吸铁石帮忙找到针这个事例,生动地展现了弟弟的聪明机灵。而妹妹为了夹子嚎啕大哭,甚至闹了一个小时,妈妈生气、奶奶被惊醒等一系列情节,又将妹妹的“臭脾气”刻画得淋漓尽致。这些事例具体、生动,使人物性格特点更加突出。 语言生活化,富有童趣:文中对话自然、真实,如弟弟说“呆会儿你就知道了”,以及奶奶夸他“你可真聪明呀”,这些话语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场景之中,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符合描写小孩子的基调。 情感真挚:作者在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对弟弟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妹妹又爱又无奈的感受,这种真实的情感表达使文章更具感染力,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 不足与建议 段落衔接问题:文章在从弟弟的事例转换到妹妹的事例时,衔接不够自然。建议在段落之间添加一些过渡性的语句,如“说完弟弟的趣事,再来说说我的妹妹,她可和弟弟不太一样哦”,使文章的过渡更加流畅,增强整体性。 语言表达的精炼性:有些句子可以更加精炼。例如,“大家才知道原来夹子就在奶奶的房间里”可以改为“大家才发现夹子就在奶奶房间”,意思不变,但更加简洁明了,避免冗余。 增加心理描写:在描写妹妹哭闹的场景时,可以适当加入作者的心理活动,如“看着妹妹哭得这么厉害,我真是又着急又无奈,心里想着这小祖宗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消停啊”,这样能够更深入地展现作者的内心感受,丰富文章的情感层次。 丰富描写手法:除了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还可以尝试运用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特点。例如,在描写弟弟聪明时,除了正面描写他的行为,还可以写其他家人对他的夸赞反应,从侧面体现他的机灵,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深化主题:文章主要围绕弟弟和妹妹的性格特点展开,可以在结尾部分适当升华主题,如提到这些童年的趣事对家庭氛围的影响,或者表达对亲情的珍惜等,使文章的思想内涵更加深刻,而不仅仅是对人物的简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