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爱,成长的暖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以 5 岁堂弟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引入对往昔与母亲相处或缺失母爱时光的回忆,抒发对母亲情感的认知变化与感悟。作文正文: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象块宝……”听着5岁的堂弟用稚嫩的声音唱着这支歌,往日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眼前。
我出生后不久,就一直待在奶奶家,爸爸妈妈在杭州做生意,爸爸偶尔会回来看我,但妈妈从来没有。有一次,我称妈妈为坏蛋,唱歌也自作主张得唱“世上只有妈妈坏”,弄得一家人哭笑不得。那时,我多么希望可以和妈妈朝夕相处,真真正正感受到母爱的温馨和甜蜜……时光如白驹过隙,我长大后,爸爸妈妈也从杭州回来了,我便与他们住在一起。但和妈妈的距离依然遥远……
一天,妈妈去沧州了,家里就只有我和爸爸。我就像一只刚出笼的小鸟,爸爸也像个大孩子一样,陪我一起玩。我们把家里弄的一团乱,虽然很开心,但是总觉得少了一个人,浑身不自在。这时,我回想起和妈妈在一起的时光,突然觉得很想她。晚上,妈妈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我们劈头盖脸地骂了一顿,然后细心收拾我们的“猪窝”。
也许你会觉得挨训斥是受罪,但是我却把这看做是幸福,因为妈妈骂我是爱我。妈妈的训斥让我改掉了很多坏毛病,让我懂得了批评也是一种爱的体现。我不再恨她了,我反而觉得她是我最爱的人。她或许很唠叨,或许很讨厌,但她是我们的母亲啊!她就像是太阳一样,永远照耀着我。
母亲是什么?母亲是你遇到痛苦时第一个想到的人。母亲是虽然你惹她生气,她也不会惩罚你的人。因为你是她的孩子,她怕伤害你。美丽的亲情,源自母亲的眷恋,源自母亲的关怀,源自母亲那份无私的又是无尽的爱!
详细点评:
(一)优点 1. 情感真挚:文章围绕自己与母亲的关系展开,从渴望母爱到与母亲产生隔阂,再到理解母亲的爱,情感表达真诚细腻,如“我不再恨她了,我反而觉得她是我最爱的人”,能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起伏与转变。 2. 主题突出:紧扣母爱这一主题,通过回忆不同阶段与母亲的互动,深刻阐述对母爱的理解和珍惜,使文章中心明确,层次分明。例如从儿时渴望母爱,到长大后经历具体事件体会母爱的深沉。 3. 语言平实自然:叙述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堆砌,用简单质朴的文字讲述生活中的故事,更易引起读者共鸣。像描述和爸爸一起玩后的混乱场景以及妈妈回家后的反应,生动形象且真实可感。 (二)不足 1. 描写手法较单一:在人物描写方面,多是简单的叙述,缺乏对人物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等多方面的综合描写。如回忆与母亲相处的时光,只是提及很少能见到母亲,没有深入刻画重逢时的场景。 2. 情节不够丰富:整体情节较为平淡,主要集中在家庭生活中的几个片段,缺乏跌宕起伏或更具感染力的事件支撑。比如写和爸爸一起玩,只是简单描述弄乱家里,可增加一些有趣的互动细节或意外情况。 3. 深度略有欠缺:对母爱的感悟虽然表达清晰,但在挖掘母爱的内涵和意义方面不够深入。可以进一步探讨母爱如何影响个人性格塑造、价值观形成等深层次内容。 具体建议 1. 丰富描写手法:在描述与母亲相关的场景时,增加对母亲和自己的外貌、神态、动作等描写。比如回忆中第一次见到母亲回家时,她的穿着、表情,自己当时的兴奋或局促的状态等,使画面更生动。 2. 增添情节波澜:可以在叙述中设置一些小悬念或冲突。例如在和爸爸玩耍等待妈妈回家时,接到妈妈的电话说有突发情况不能按时回,之后又突然回家,制造紧张和惊喜的氛围,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3. 深化主题内涵:在表达对母爱的感悟时,结合具体事例阐述母爱对自己成长的深远影响。比如因为母亲的某次教导,在面对困难时学会了坚强;或者因为母亲的关爱,培养了自己的善良品质等,使文章更有深度和思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