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试题答案与解析

黄宗羲“藏天下于天下”的思想与王夫之“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的思想如出一辙。二者实质上都(  )
章节:高考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答案:
B
解析:

相关试题:

  • 打破朝代界限,建立长时段历史脉络,根据以下历史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历史背景:


    1.明代内阁制(1368-1644):

    明代初期,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设立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内阁成员由皇帝任命,主要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阁的权力逐渐增强,尤其是在明中期以后,内阁首辅成为实际上的宰相。

    2.英国枢密院制度(16-17世纪):

    英国枢密院是英国王室的高级顾问机构,起源于中世纪。在16-17世纪,枢密院的权力达到顶峰,负责处理国家的重要事务。随着议会权力的增强,枢密院的权力逐渐被削弱,最终被内阁制度所取代。

    3.朝贡体系(明清):

    朝贡体系是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一种制度,主要通过周边国家向中国朝贡来维持外交关系。明清时期,朝贡体系达到鼎盛,成为东亚地区的主要国际关系模式。

    4.'一带一路'倡议(2013至今):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现代国际合作和发展战略,旨在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文化交流等方式,促进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问题:

    1.比较分析:

    请比较明代内阁制与英国枢密院制度在权力结构、职能演变和政治影响方面的异同,并分析其背后的历史原因。

    2.继承与创新:

    从朝贡体系到'一带一路'倡议,分析中国对外交往模式的演变过程。结合具体史实,论述'一带一路'倡议在继承传统对外交往模式的基础上,如何进行创新和发展。

    3.综合论述:

    结合上述材料,论述历史制度与对外交往模式之间的关系。如何从长时段的历史脉络中,理解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角色和地位变化?

    要求:

    1.结构清晰:回答应包含引言、主体论述和结论三个部分。主体论述应分别回答上述三个问题,并结合具体史实进行分析。

    2.论证充分:回答应充分引用历史材料,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和论证,避免空泛的论述。

    3.语言准确:语言应准确、简洁,避免使用模糊和不确定的表述。

    查看答案与解析

关联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