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试题答案与解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文艺政策经历了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其价值取向不断嬗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1978年,政治挂帅,文艺政策的价值取向以政治标准为核心要素,体现为电影对意识形态的着力张扬。

1979﹣1992年,多元探索文艺政策的价值取向,鼓励文艺创作的多元化,电影经由传统到现代的变革。

1993﹣2000年,市场化转型,文艺政策的价值取向关注文艺作品的商品属性,电影的商业化日益凸显。

2001年至今,产业化建设,文艺政策的价值取向强调文艺构建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电影产业成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金宜鸿《新中国文艺政策与当代中国电影发展》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具体史实,围绕“文艺政策”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章节:高一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6 大众传媒的变迁
答案:

论题:新中国文艺政策的发展演变与中国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

阐述:

新中国自1949年成立以来,其文艺政策经历了显著的发展阶段,这些阶段的演变不仅反映了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也深刻影响了文化艺术的创作方向和表现形式。以下将详细探讨几个关键时期的文艺政策及其背后的社会背景。

1. 1949-1978年:政治挂帅与意识形态的强调

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面临着重建的任务,同时需要巩固新政权,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文艺政策:此时期文艺政策以政治标准为核心,强调电影等艺术形式在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作用。电影成为政治教育的工具,如《白毛女》等作品,体现了对旧社会的批判和新社会的赞美。

影响: 这一时期的文艺作品强化了社会主义价值观,但也限制了艺术创作的多样性和自由度。

2. 1979-1992年:多元探索与改革开放

背景: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社会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型,思想文化领域也逐渐开放。

文艺政策: 政府鼓励文艺创作的多元化,电影从传统的革命题材转向更加多样的现代题材,如《红高粱》等作品,展现了更丰富的人性和社会现实。

影响:文艺创作的多元化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同时也为后来的文化市场化奠定了基础。

3. 1993-2000年:市场化转型与商品属性的关注

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开始被视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文艺政策:文艺作品的商品属性被重视,电影产业开始追求票房和商业利益,如《霸王别姬》等作品,不仅艺术成就高,也取得了良好的市场表现。

影响: 电影的商业成功推动了电影产业的发展,但也引发了关于艺术与商业之间平衡的讨论。

4. 2001年至今:产业化建设与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背景:进入21世纪,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竞争日益激烈。

文艺政策:强调文艺在构建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电影产业被视为展示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如《英雄》、《战狼2》等作品,不仅在国内取得成功,也在国际上产生了影响。

影响:电影产业的国际化提升了中国的文化影响力,同时也促进了国内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新中国文艺政策的发展演变与中国社会的变迁紧密相连。从政治挂帅到市场化转型,再到产业化建设,每个阶段的文艺政策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发展需求,同时也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多样化和国际化。未来,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文艺政策将继续适应新的社会条件,促进文化的繁荣和国家的软实力建设。

解析:

关联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