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试题答案与解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现代国家转型的过程中,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演变是一国政治文明水平的显著标志。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根本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其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坚持与发展,而且也是对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批判性继承与创新。“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古典大一统正是在中国发展的路径依赖和人民的选择之下,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融合,从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摘编自韩向臣、李龙《政治制度与政治文明:现代中国的新大一统模式》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1.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
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一根本制度。
内容:1954年,新中国制定了第一部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是中国历史和文化传统中“民本”思想的现代体现和发展。
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初步形成,为中国的政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背景: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和而不同”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内容: 政治协商制度允许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和决策,形成了广泛的民主参与机制。
意义: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增强了政治体制的包容性和灵活性,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3. 法治建设的推进与深化:
背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加强了法治建设,推动了法律体系的完善。
内容:依法治国成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方略,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
意义:法治建设的推进与深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法不阿贵”的精神,为现代国家治理提供了规范和保障。
4. 基层民主的探索与实践:
背景:在农村和城市社区,中国探索并实践了基层民主,如村民自治和居民委员会选举。
内容:这些实践允许群众直接参与基层事务的管理和决策,实现了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意义:基层民主的探索与实践,继承了中国传统社会中“乡贤治理”的模式,同时赋予了其新的时代内涵。
5. 党的领导与国家治理的结合:
背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之一。
内容:党的领导与国家治理体系相结合,确保了国家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意义:这种结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有效推动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演变,不仅继承了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精髓,而且通过创新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求,展现了中国政治文明的独特魅力和强大生命力。
相关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查看答案与解析
材料一
美国的政党体制是两党制,民主党和共和党作为美国政治舞台上最重要的两大党,在与“三权”相应的各政治平台上展开角逐,尤其是为总统和参众两院议员席位进行激烈竞争,而其他党派由于美国选举制度的影响以及两大党各自具有一定的包容性、灵活性,难以长时间存在并扩大。
——胡鞍钢等《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是一党制,而是立足于共同政治经济基础上的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也不是多党制,而是共产党执政、多党参政。在政治关系上,各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两者是合作关系;在政权关系上,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参政,两者是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而不是竞争性的轮流执政关系。
——周余云《多维视野下的中国政党制度》
——周余云《多维视野下的中国政党制度》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美中两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中两国政党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 从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公开报道来看,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广泛使用中华民国国旗而很少使用中共党旗。但在华北各抗日根据地,中共党旗则经常使用于各种节庆活动中。这表明当时中共( )
- A尚未形成高度一致的革命文化
- B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
- C正在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
- D政治影响力存在着地区差异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