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试题答案与解析

每年的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天上午,全国多地都会举行悼念活动,纪念死难同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抗日战争使军民伤亡3500万以上,其中军队伤亡380余万,占各国伤亡人数总和的三分之一;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军在中国造成一次性800人以上伤亡的惨案至少有173个;按照1937年的比价,中国官方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达1000多亿美元,间接损失达5000亿美元;日本投降前夕,日军在中国战场的兵力为186万人,其海外总兵力为358万,在华兵力占其海外总兵力的50%以上,等等。

﹣﹣摘编自《求是》杂志社课题组:《铭记伟大历史彰显学术话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理论研究成果综述》

上面是关于日本侵华战争的一组数字,让亿万炎黄子孙重温历史并再一次重新审视和思考。请从维护人类文明成果的高度和角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深刻阐释抗战胜利的历史内涵。(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章节:高考历史专题五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考点6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答案:
(答案仅供参考:)

论题: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人类文明成果的守护者

阐述:中国抗日战争是二战期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人类文明成果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首先,从人道主义的角度来看,中国抗日战争是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行为的坚决抵抗,保护了亿万中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基本人权。在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超过3500万,其中军队伤亡380余万,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破碎和深重的悲痛。中国的抗战,是对人性尊严和生命价值的坚守,展现了人类对和平、正义的追求。

其次,从文化传承的视角出发,中国抗日战争有效地保护了中华文明的延续。战争期间,许多文化遗产遭到破坏,但中国人民在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努力保存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例如,南京大屠杀期间,尽管遭受了极大的苦难,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觉和民族精神并未被摧毁。这种文化的韧性和生命力,为战后的文化重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再次,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分析,中国抗日战争不仅为中国自身的解放做出了贡献,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力量,为盟军在其他战场的战略部署赢得了时间和空间。特别是日本投降前夕,其在华兵力占其海外总兵力的50%以上,这充分说明了中国战场对整个战争结果的决定性影响。

最后,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考虑,虽然战争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战后的经济重建也是在废墟中寻找希望的过程。中国官方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达1000多亿美元,间接损失达5000亿美元,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无数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和对未来的不懈追求。

综上所述,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对侵略者的有力回击,更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守护。它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彰显了人类对和平、正义的共同追求,并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解析:

相关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由于不满蒋介石的内战政策发动了“西安事变”。逼蒋抗日,震惊世界。围绕着西安事变,出现了极其复杂的局面,各方纷纷表态。

    ①日本等国的势力力图借此挑起中国内战,谴责张、杨,以便乘机大规模侵华。

    ②国民党亲英美派宋美龄、宋子文等坚决反对讨伐张、杨,坚持营救蒋介石,主张和平解决。

    ③国民党亲日派何应钦等视张杨为叛逆,主张武力讨伐。

    ④张、杨为停止内战,要求抗日发动政变。但面对复杂的形势,骑虎难下,急切盼望中共协调解决危机。

    ⑤广大人民群众(尤其西北人民)痛恨蒋介石祸国殃民政策,强烈要求杀蒋。

    请问:以上表态的势力里面,你认为还缺少哪几种(至少两种)较重要势力的表态?他们的态度应该是怎样的?阐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查看答案与解析

关联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