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在古文中的作用

来源:好师来教育一帆~整理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语法现象,指的是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其词性或用法,从而获得新的意义。这种现象不仅丰富了古文的表达方式,也增加了语言的表现力。以下是词类活用的一些主要类型及其作用:

词类活用在高中古文考试中的用法

1. 名词作动词:

作用:使语言更加简洁、生动。

例子:例如《史记·项羽本纪》中的“沛公军霸上”,其中“军”本为名词“军队”,在这里活用为动词“驻扎”。

2. 动词作名词:

作用:使表达更加凝练。

例子:例如《论语·学而》中的“学而时习之”,其中“习”本为动词“复习”,在这里活用为名词“练习”。

3. 形容词作动词:

作用:使描述更加生动、形象。

例子:例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吾羞,不忍为之下”,其中“羞”本为形容词“羞耻”,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感到羞耻”。

4. 名词作状语:

作用:使句子结构更加紧凑。

例子:例如《左传·曹刿论战》中的“夜缒而出”,其中“夜”本为名词“夜晚”,在这里作状语,表示“夜晚”。

5. 使动用法:

作用:使句子表达更加直接、有力。

例子:例如《孟子·梁惠王上》中的“劳其筋骨”,其中“劳”本为形容词“劳累”,在这里作使动用法,表示“使……劳累”。

6. 意动用法:

作用:使句子表达更加主观、情感化。

例子:例如《史记·项羽本纪》中的“吾得兄事之”,其中“兄”本为名词“兄长”,在这里作意动用法,表示“把……当作兄长”。

在高中古文考试中,词类活用的考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识别词类活用:

要求:考生需要能够识别出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其用法。

例子:例如“沛公军霸上”,需要识别出“军”在这里是名词作动词,意为“驻扎”。

2. 解释词类活用的意义:

要求:考生需要能够准确解释词类活用后的意义。

例子:例如“夜缒而出”,需要解释“夜”在这里作状语,表示“夜晚”。

3. 分析词类活用的作用:

要求:考生需要能够分析词类活用在句子中的作用,例如使语言更加简洁、生动、凝练等。

例子:例如“劳其筋骨”,需要分析“劳”在这里作使动用法,使句子表达更加直接、有力。

4. 翻译句子:

要求:考生需要能够将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

例子:例如“吾羞,不忍为之下”,需要翻译成“我感到羞耻,不愿意居于他之下”。

以下是最近几年高考中涉及词类活用的部分题目

1. 2019年全国卷I:

题目: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吾得兄事之

B. 劳其筋骨

C. 夜缒而出

D. 沛公军霸上

分析:其中“兄”、“劳”、“夜”都是名词作状语,而“军”是名词作动词,因此选D。

2. 2020年江苏卷:

题目: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吾羞,不忍为之下

B. 劳其筋骨

C. 夜缒而出

D. 沛公军霸上

分析:其中“羞”是形容词作动词,而“劳”、“夜”、“军”分别是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因此选A。

3. 2021年全国卷III:

题目: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吾得兄事之

B. 劳其筋骨

C. 夜缒而出

D. 沛公军霸上

分析:其中“兄”、“劳”、“夜”都是名词作状语,而“军”是名词作动词,因此选D。

4. 2022年北京卷:

题目: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吾羞,不忍为之下

B. 劳其筋骨

C. 夜缒而出

D. 沛公军霸上

分析:其中“羞”是形容词作动词,而“劳”、“夜”、“军”分别是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因此选A。

总结

词类活用是古文中一个重要的语法现象,掌握其类型和用法对于理解和翻译古文至关重要。在高中古文考试中,考生需要通过识别、分析、解释和翻译等手段来应对词类活用的相关题目。通过对历年高考题目的分析,可以看出词类活用的考察形式多样,考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古文基础和灵活的运用能力。

更多高中语文备考知识...

关联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