俭以养德,传承有我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每当提到勤俭节约,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表现和感受。有些人因自己的勤俭节约而自豪,有些人则因不勤俭节约而惭愧。而 “我” 在生活中虽有几分勤俭节约,但深知其重要性,并努力践行,还希望通过自己影响他人,让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使国家更加富强。
作文正文:
每当提到勤俭节约时,有些人会很自豪,因为他们每天都很勤俭、节约。也有些人会感到惭愧,因为他们每天不勤俭也不节约。对于我而言,在生活中我有几分勤俭也有几分节约。
勤俭节约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情。勤俭了才能知道东西来之不易,才知道珍惜,珍惜了才能节约,不勤俭哪有节约啊!
每次去旅游胜地时,我都会发现有很多人把没有喝完的水给扔了,当时就想把瓶子捡起来给他们,让他们把水喝完,并告诫他们不要浪费。在一些酒店里,尤其是自助餐厅有很多很多剩菜剩饭,有一些年轻人明明吃不了那么多,他们还拿那么多,我就很气愤。
在家里,妈妈上厕所的时候经常忘了关灯,每次我都及时的帮妈妈把灯关掉。有的时候爸爸放水放过了头,水溢出来了,但爸爸没听见,我就替爸爸关了水龙头。记得我小的时候吃饭经常掉米粒,爸爸就教育我不要浪费,这些米是爷爷在老家辛辛苦苦,一滴汗一滴汗种出来的。上学后学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我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勤俭节约应从自我做起,自己做好勤俭节约,身边的人也会受到影响,也会变的勤俭节约。一个传给一个,一个影响一个,慢慢的全社会都会形成勤俭节约的风气。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才会传承下去,我们的国家才会变的更加富强。
详细点评:
优点 · 主题明确:文章围绕 “勤俭节约” 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如旅游胜地的浪费现象、家里父母的行为以及自己的经历等,清晰地表达了对勤俭节约的看法和传承这一美德的决心,主题贯穿始终。 · 贴近生活:文中所举事例均来自日常生活,如妈妈上厕所忘关灯、爸爸放水过头、旅游时看到的浪费现象以及自己小时候吃饭掉米粒等,这些事例真实可感,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使读者更能深刻理解勤俭节约的重要性。 · 结构清晰: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阐述不同人对勤俭节约的态度,引出主题;中间分别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述;结尾强调勤俭节约应从自我做起以及对传承传统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意义,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不足 · 语言表达较平淡:整体语言较为平实、口语化,缺乏文采和修饰,如 “每次去旅游胜地时,我都会发现有很多人把没有喝完的水给扔了”“在一些酒店里,尤其是自助餐厅有很多很多剩菜剩饭” 等表述过于直白简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章的感染力和可读性。 · 论述不够深入:虽然列举了很多事例,但对于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和意义的论述大多停留在表面,如只是提到 “勤俭节约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情”“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才会传承下去,我们的国家才会变的更加富强” 等,缺乏更深入的分析和阐述,使文章的思想深度不够。 · 内容稍显单薄:除了列举事例和简单论述外,文章缺乏更多的拓展和延伸,如可以适当引用一些名人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古今中外的节俭故事等,以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说服力。具体建议 · 提升语言表达: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或优美的词语来修饰句子,如 “旅游胜地本应是享受美景的地方,然而却常常见到一些人随意丢弃未喝完的水瓶,仿佛那不是珍贵的水资源,而是一文不值的废弃物,这让我痛心不已”,使文章更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 深化论述内容:在论述勤俭节约的重要性时,可以结合社会现实和个人发展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如 “勤俭节约不仅是对资源的珍惜,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敬畏态度。在当今资源紧张的时代,每一份节约都可能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能让我们养成自律和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助力个人的成长与进步”。 · 丰富文章内容:除了现有的事例,可以增加一些历史上或身边的关于勤俭节约带来良好影响的具体事例,或者引用一些相关的统计数据,如 “据统计,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高达 2000 多亿元,这些粮食足够养活 2 亿多人”,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震撼力。还可以增加一些自己在践行勤俭节约过程中的具体做法和感悟,使文章更具个性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