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为财,解锁快乐与知识宝藏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财富,在人们心中往往有着多样的定义,是金银珠宝,还是权势地位?但在作者眼中,财富有着截然不同的模样。一本本看似普通的书,却蕴含着无尽的价值。它们宛如一把把神奇的钥匙,为作者打开了通往快乐与知识的大门。想知道书是如何成为作者独一无二的财富吗?让我们一同走进作者的阅读世界。

作文正文:

财富是什么?财富是怎样的?财富能带给人们什么呢?这一连串的问题,我想也只有财能解答了吧。“财”嘛,就是由“贝”和“才”组成的,“贝”,我想应该是指物质方面的;“才”,我想是指精神方面的;这两方面都有人追求,可是我的财富却与众不同。

我的财富就是书。你可以说它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说它是精神方面的,因为它给我带来了知识,也带给我欢乐。

书带给我的财富是快乐。常想起小时候,我特别喜欢看童话故事,以至于吃饭都能忘记,总要妈妈来叫我。我每次看童话故事时都有不同的感觉;故事情节有起伏,我的心也跟着忽上忽下;当故事中的王子打败喷火的恶龙时,我也觉得大快人心,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了;当故事中的主人公拯救了整个王国,举国欢庆的时候,我的心情也会随之兴奋起来;当公主被巫婆诅咒时,我也不禁为她担心起来,同时也咒骂那巫婆的恶毒。看课外知识书时,我总喜欢把知识要点,画记下来,重复读记,觉得自己也变成了学识渊博的人。书带给我的快乐是很多的,它让我鱼儿一样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书还像一个导游,我看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为我解读自然密码,告诉我在这茫茫宇宙中,只有地球是唯一目前我们人类能过赖以生存的家园。它告诉我:木星差占“取代”了太阳,这些“贯古今、串未来”的许多鲜为人知的事情。书还像我的一个朋友,总在发现新知识的.时候第一时间和我分享快乐。书更像一个严厉的老师,要求我把知识记下,这使我能够与父母“高谈阔论”。虽然有些知识已被我遗忘,但总之我还是从书中获得了快乐。

有时,从书中学习知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就好比我上次,看到一个知识点,是说和世界最大一次火山爆发有关的知识。我不最大这个事件,于是我查找书籍,最后“掘地三尺”,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又多知道一个世界性大事件。虽然解决这个问题有些难度,可我却喜欢克服困难,寻求知识的过程。

这就是我的财富,让我快乐的财富。

详细点评 :

1. 写作优点

1. 开篇设问,引发兴趣(第 1 段):文章开篇通过 “财富是什么?财富是怎样的?财富能带给人们什么呢?” 这一连串问题,迅速抓住读者的好奇心,引发读者对财富概念的思考。随后对 “财” 字拆解,从物质和精神层面解读,进而引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财富 —— 书,过渡自然,逻辑清晰。

2. 情感真挚,阅读感受细腻(第 3 段):在描述阅读童话故事的感受时,作者将自己的心情与故事情节紧密相连,“故事情节有起伏,我的心也跟着忽上忽下”,生动地展现了阅读时的沉浸式体验。“当王子打败恶龙,我大快人心;公主被诅咒,我为她担心” 等表述,细致入微地传达出作者对故事中人物命运的真切关注,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极易产生情感共鸣。

3. 善用比喻,生动形象(第 3 段):把书比作 “知识海洋”,自己像 “鱼儿遨游”,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在书中汲取知识时的自由与畅快;将书喻为 “导游”“朋友”“老师”,分别从解读知识、分享快乐、严格教导等不同角度,全面且生动地阐述了书在作者生活中的多元角色,让书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4. 叙事具体,展现求知过程(第 4 段):以查找世界最大火山爆发事件为例,详细描述了自己从遇到问题到 “掘地三尺” 查找书籍,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功夫不负有心人” 体现出作者克服困难后的成就感,真实展现了探索求知的乐趣,使文章内容更具说服力。

2. 不足之处及建议

1. 语言表述可更精炼(第 1 段):“这一连串的问题,我想也只有财能解答了吧。‘财’嘛,就是由‘贝’和‘才’组成的”,表述稍显啰嗦。可改为 “这一连串问题,或许能从‘财’字中寻得答案。‘财’由‘贝’与‘才’组成”,使语句更加简洁流畅。

2. 逻辑连贯性可提升(第 3 段):在列举书像 “导游”“朋友”“老师” 这部分内容时,逻辑稍显混乱,各比喻之间的衔接不够自然。可以在每个比喻前加上过渡句,如 “书不仅是知识的海洋,更像一位尽职的导游”“书作为导游,为我揭开知识的面纱,同时,它还是我贴心的朋友” 等,增强段落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3. 深度挖掘不足(全文):文章主要围绕书带来快乐和知识展开,可适当增加一些对书如何影响自己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更深层次内容的阐述。比如在描述阅读课外知识书后,可补充 “这些知识不仅丰富了我的谈资,更让我在看待世界时多了一份理性与思考,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升文章的思想深度。

关联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