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与小孩:共破新衣骗局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皇帝新衣大典后,面对大臣质疑,处死说实话者,后又怀疑自身被骗,与大臣商议抓骗子无果,最终在小孩帮助下成功抓获骗子并予以惩治,皇帝还与小孩成为好友。

作文正文:

皇帝的___大典结束了,皇帝问大臣们___怎么样?大臣们都说好,但有一个大臣却说:“皇帝啊!那两个织工是骗子,他们把您给骗了。皇上身上的衣服远没有以前的漂亮!”皇帝听了,说:“那你说一说,我的衣服哪儿不漂亮?”大臣听了,结结巴巴地说:“皇……皇……皇帝,您的确没……没穿衣服呀!”皇帝听了,勃然大怒:“好啊,你这个坏蛋!敢说本王没穿衣服!太可恶了。你和那个小孩一样笨!我要治你的罪!”

说实话的大臣被处死了,但皇帝心里却不踏实了:他们说的是真的吗?为了验证事实,皇帝让全部大臣穿一遍这件衣服。结果皇帝愤怒了,“敢让我丢人?有你们的好果子吃!”皇帝和大臣们商议,决定要抓住那俩骗子,砍头!

皇帝派士兵捉拿骗子。但是,他们把京城全部搜了一遍,却是一无所获。皇帝和大臣们又商议了一番,万般无奈决定让那个说实话的小孩来抓骗子。小孩对皇帝说:“皇帝,我们要去最安全的地方去找,那就是皇宫里的森林。因为你们大人都说‘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皇帝听了,觉很有道理,便让士兵带着小孩去了皇宫。

他们把森林全部封锁了起来,连一只蚊子也不能逃出来。最后,在一棵大树上,两个骗子被抓了下来。

这下,京城里可热闹了。人们都纷纷议论,是砍头?还是绞刑?小孩说:“先让他们尝尝被骗的滋味!”在监狱里,小孩进去骗骗子:“你们可以活着离开这里。但你们要把骗到的钱给我!”小孩把钱骗到手了,两个骗子以为自由了。刚出监狱门,一支箭射在了一个骗子的脚边,接着,几万支箭向他俩射来。

就这样,皇帝和小孩成为了好朋友。

详细点评 :

1. 优点

1. 情节有创新发展:在《皇帝的新装》原著基础上,对情节进行了新的拓展。从皇帝对质疑的反应,到搜捕骗子,再到小孩参与并成功抓到骗子,故事有新的看点。例如让小孩运用 “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这一理念在皇宫森林找到骗子,构思比较巧妙。

2. 人物形象有互动:展现了皇帝、大臣、小孩等不同人物形象,且人物之间有互动。小孩在故事中起到关键作用,推动情节发展,与皇帝成为好友这一结局,也为故事增添了温暖色彩,如 “就这样,皇帝和小孩成为了好朋友”。

3. 主题有体现:通过故事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诚实、勇敢等品质的赞扬,以及对骗子行为的批判。小孩敢于出谋划策抓骗子,与皇帝和大臣们最初的表现形成对比。

2. 不足

1. 语言问题突出:存在错别字,如 “觉很有道理” 应为 “觉得很有道理”。语句表述不通顺,像 “皇帝问大臣们___怎么样?” 表述不明,影响理解。部分用词口语化严重,如 “有你们的好果子吃”“连一只蚊子也不能逃出来” 等,降低了文本的文学性。

2. 细节描写匮乏:对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不足。在皇帝与大臣对话场景,皇帝发怒时的表情、动作,大臣回答时的紧张模样都未展现;小孩抓骗子过程中,森林环境、骗子被发现时的反应等也缺乏描写,使故事画面感差,难以让读者产生代入感。例如 “他们把森林全部封锁了起来,连一只蚊子也不能逃出来。最后,在一棵大树上,两个骗子被抓了下来。” 这段叙述过于简略,没有营造出抓捕的紧张氛围。

3. 逻辑合理性欠缺:皇帝处死说实话的大臣后,又突然怀疑自己被骗,转变有些突兀,缺乏合理的过渡。小孩骗骗子的情节中,骗子轻易相信小孩,且皇帝的惩治方式(用箭射)也显得比较随意,不符合正常逻辑。

3. 建议

1. 修正语言错误:仔细校对全文,纠正错别字和语病。日常注重语言积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减少口语化词汇的使用。如将 “有你们的好果子吃” 改为 “定要让你们付出惨痛代价”;“觉很有道理” 改为 “觉得很有道理” ,使语句通顺且更具文采。

2. 丰富细节内容:描写皇帝发怒时,“皇帝听了,瞬间怒目圆睁,双手紧握拳头,身体微微颤抖,大声吼道:‘好啊,你这个坏蛋!敢说本王没穿衣服!太可恶了。你和那个小孩一样笨!我要治你的罪!’”;描写小孩抓骗子时,“他们小心翼翼地走进森林,茂密的枝叶遮挡住阳光,四周弥漫着神秘的气息。士兵们按照小孩的指示,仔细搜索每一处角落。突然,一个士兵指着一棵大树喊道:‘在那儿!’只见两个骗子蜷缩在大树的枝干上,脸色苍白,眼中满是惊恐。” 通过这些细节使故事更加生动形象。

3. 优化情节逻辑:在皇帝怀疑自己被骗的情节前,添加一些铺垫,如皇帝回宫后看到百姓异样的目光,或是其他大臣私下的议论,让皇帝的转变更自然。对于小孩骗骗子环节,完善骗子轻信小孩的理由,比如小孩编造一个让骗子觉得有利可图且可信的谎言;皇帝惩治骗子时,采用更合理、符合故事背景的方式,如按照法律审判,公开处决等,使故事逻辑更加严谨。

关联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