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的逃亡终章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南郭先生家境贫寒,为养家糊口到齐国都城求职。恰逢齐国招募乐工,无吹竽一技之长的他冒险混入宫廷乐队,凭装腔作势获取俸禄多年。然而齐宣王驾崩后,齐泯王喜好改变,南郭担心露馅,最终仓皇逃亡。文章以南郭先生的经历告诫人们,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久不了的。

作文正文:

南郭先生家境十分贫寒,一到冬天,全家人吃不饱,穿不暖。南郭妻子逼他外出挣钱,南郭为了养家糊口,只得离家周游列国,开始了打工流浪的生活。

一日,南郭来到了齐国都城,发现街头巷尾张贴了皇榜,上面告示:如有会吹竽者,即刻到宫廷报到。此时,厌倦了奔波劳苦的南郭,似乎忘记了自己没有吹竽的一技之长,开始“鬼迷心窍”,做起了进皇宫享受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好日子的美梦。于是,他稍作打扮,倾囊而出买了一只竽,壮着胆子来到宫门外。

侍卫把南郭领进宫殿。齐宣王看见乐工来者如云,已是十分快活,得知南郭又是异国乐师,于是决定不加考核,就把他编进了乐队。南郭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从此好不快活。

每当乐队演奏时,乐队阵容整齐,竽音清新悦耳,响彻大殿,还有美女歌舞,齐宣王端坐在龙椅上,眼睛欢喜成一条缝。齐宣王总是被眼前的盛况陶醉,每次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殿下的南郭鼓着腮帮像青蛙,按着竽眼儿的手指上下滑动,挺着一天天隆起的肚皮,肥头晃来晃去,装模作样还真让人看不出他是个地道的.“滥竽”。一天天下来,总是平安无事。

到了月底发薪水的时候,南郭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养家糊口有了依靠。第一年,南郭用尽心事在装腔作势上,心想一定不可漏出马脚;第二年他想,皇帝呀你真是个傻瓜,居然被我蒙骗,我也用不着用心学艺了。到了第三年,南郭更是巴望齐宣王长命百岁,再能装下去几年。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天,齐宣王突然得怪病驾崩了。太子齐泯王登基,他和父王不一样,而是喜欢听独奏。南郭十分担心自己马上露馅,招来个欺君杀头之罪,心想:“三十六计,走为上。”

于是,南郭收拾起自己的衣服和剩余的银两,乘着夜幕,准备逃跑。虽然说在宫里几年,但慌慌张张,在后花园不是撞上假山,就是撞上大香炉,搞得满脸是包,体无完肤。忽然看到一个狗洞,无可奈何地钻洞逃出了皇宫。

走在逃亡的路上,南郭想着宫里的优越生活,想到自己没有了工作,以后一家人的生计该怎么办?

南郭啊南郭,你何时才能想到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道理呀?

详细点评 :

优点

1. 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

· 故事围绕南郭先生的求职、骗薪、担忧、逃亡展开,情节跌宕起伏。从他一开始的“鬼迷心窍”混入宫廷乐队,到齐宣王在位时的平安无事,再到齐泯王登基后的危机爆发,最后到狼狈逃亡,每一步都充满了戏剧性,吸引读者不断往下读。例如,南郭在乐队里装模作样多年,却平安无事,而齐宣王驾崩这一情节成为了故事的重大转折,引发了南郭的逃亡之旅,增加了故事的紧张感和不确定性。

· 对南郭逃亡过程的描写也十分精彩,“在后花园不是撞上假山,就是撞上大香炉,搞得满脸是包,体无完肤。忽然看到一个狗洞,无可奈何地钻洞逃出了皇宫。”生动地展现了他逃亡时的狼狈和急切,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效果。

2. 人物形象鲜明

· 南郭先生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通过对他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如“开始‘鬼迷心窍’做起了进皇宫享受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好日子的美梦”“鼓着腮帮像青蛙,按着竽眼儿的手指上下滑动,挺着一天天隆起的肚皮,肥头晃来晃去,装模作样”,将一个贪婪、虚伪、没有真才实学却又妄图侥幸的人展现在读者面前。他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也被细腻地描绘出来,从最初的侥幸到后来的得意,再到最后的恐慌和悔恨,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3. 主题明确,具有教育意义

· 文章以南郭先生的经历为主题,深刻地揭示了“没有真才实学,靠假冒过日子是长不了的”这一道理。通过南郭先生在宫廷的遭遇以及最终的逃亡结局,警示人们要脚踏实地,凭借真实的本领生活,否则只能落得悲惨下场,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不足

1. 语言表达略显平淡

· 整体语言风格较为平实,部分表述不够生动形象。在描述音乐、场景等方面可以更加细腻和富有感染力。例如,在描写乐队演奏时,“竽音清新悦耳,响彻大殿,还有美女歌舞”,可以进一步丰富对音乐的描写,如“竽音如潺潺流水般清新悦耳,在大殿中回荡,与美女的翩翩歌舞相得益彰,仿佛将人带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仙境。”

· 一些用词可以更加精准和多样,避免重复和单调。例如,“南郭鼓着腮帮像青蛙”这一句,“鼓着”一词可以换成更有表现力的词语,如“南郭腮帮鼓胀,宛如一只凸眼青蛙”。

2. 情节发展稍显突兀

· 齐宣王驾崩到齐泯王登基这一情节过渡较快,缺乏一些铺垫和交代。可以在这中间增加一些情节,比如齐宣王得病的一些征兆或者朝堂上对于新王登基的一些议论和准备,使情节发展更加自然流畅。例如,“齐宣王近日龙体欠安,宫中太医频繁出入宫殿,朝堂之上也悄然有了关于新王登基的议论。突然有一天,齐宣王病情加重,不久便驾崩了。太子齐泯王顺理成章地登上了王位。”

3. 心理描写可深化

· 虽然对南郭的心理描写有一定的体现,但还可以进一步深化。在南郭得知齐泯王喜好听独奏后,可以更详细地描写他内心的挣扎和思考过程。比如“南郭听闻齐泯王喜欢听独奏后,如坐针毡,心中慌乱不已。他暗自思忖:‘我本无真才实学,如今新王登基,喜好改变,定是容不得我这等滥竽充数之辈。若继续留在宫中,迟早露馅,招来杀身之祸;可若就此离开,又有些不舍这宫中的优渥生活。如何是好?’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最终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

建议

1. 提升语言表达

· 多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在描写场景、人物、音乐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刻画,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例如,在描写宫廷的奢华时,可以用“宫廷之中,金碧辉煌,红墙绿瓦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仿佛是一座华丽的童话城堡。”

· 丰富词汇储备,避免用词的重复和单调。注意词语的搭配和选择,使表达更加精准和恰当。可以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积累好词好句等方式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优化情节发展

· 在情节转折处增加必要的铺垫和交代,使情节发展更加自然合理。可以设置一些伏笔,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埋下线索。例如,在齐宣王在位时就可以适当提及朝堂上对新王的培养和期望,为齐泯王登基后的情节做铺垫。

· 控制情节的节奏,避免情节发展过于急促或拖沓。在关键情节处可以适当展开描写,增加情节的张力和吸引力。比如在南郭的逃亡过程中,可以详细描写他的心理活动和遇到的困难,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他的恐慌和绝望。

3. 深化心理描写

· 加强对人物心理的挖掘和描写,尤其是在关键时刻。通过内心独白、回忆、联想等方式,展现人物复杂的心理世界。例如,在南郭得知齐泯王喜好后的心理描写中,可以增加他对过去行为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恐惧等内容。

关联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