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无理取闹,坚守理性尊重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常常倡导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然而,现实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如广场舞老人抢占篮球场、熊孩子恃宠而骄等,这引发了作者对于如何正确对待他人以及如何坚守自身立场的深入思考,进而提出要基于正确的价值观去尊重和关爱他人的观点。
作文正文:
都是第一次做人,我凭什么让你?
相信大家都看过不少这样的新闻:一群跳广场舞的老人们抢占了少年的篮球场,受到少年们的反抗还振振有词,耍赖打滚,各种招式全用上。这种新闻中的老人们明明做错了事情,反而不认账,倚老卖老,将这些年轻人弄得不知道该做什么。这些人仗着自己年纪大,仿佛就有了胡闹的资本。如果受到反驳还会还以不尊老的指责他人。
对于那些不讲理的人我想说,你只不过比我多活了两年而已,我凭什么要把你放在眼里?
有一些熊孩子恃宠而骄,想要的东西必须得到,得不到就一哭二闹三上吊。而他们的父母竟然不制止,反而更纵容他们的小孩,要风给风,要雨给雨,惯得不得了。这些熊孩子们有什么?他们只有骄傲的性子和纵容他们的父母,这难道不是倚幼卖幼吗?如果换做高明的父母,两巴掌扇过去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
你只不过比我年幼了几岁,有你父母宠你就罢了,我凭什么要让你?
古人言:尊老爱幼。尊敬老人,爱护幼儿,这是对的。但是,我们不能什么样的`老人都去尊,什么样的幼儿都去爱,对待有道德观念,是非观念的老人,我们要果断地尊,对待懂得进退的幼儿我们要去爱。而对待倚老卖老,蛮不讲理的老人我们不必去尊,对待熊孩子及其惯孩子的父母我们不必去爱。因为一个没有正确价值观的人不配得到我们的尊,我们的爱。我们不是冷漠无德,我们只是懒得去管你,懒得去教育你而已。
没有人有义务帮助你,提醒你,让着你。不要把别人对你的关心当成理所当然,让与不让都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详细点评:
优点 · 主题明确且具有现实针对性:文章围绕社会热点现象展开讨论,直指那些违背公德和常理的“倚老卖老”“恃幼而骄”行为,观点鲜明地提出不能盲目尊老爱幼,而要以道德观念和是非观念为判断标准,主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导向价值,能引起读者对这类现象的关注和反思。 · 结构清晰有条理:整体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篇通过描述广场舞老人和熊孩子的不良行为引出话题,中间分别对两种现象进行深入剖析,并表达对这类无理行为的态度,结尾总结强调应基于正确价值观去尊重和关爱他人,层次分明,逻辑连贯,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作者的思路。 · 语言流畅自然:使用较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如“耍赖打滚”“各种招式全用上”“恃宠而骄”“一哭二闹三上吊”等表述,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不良行为的表现,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 论据充分恰当:文中列举了广场舞老人抢占篮球场、熊孩子在父母纵容下的任性行为等具体事例作为论据,有力地支撑了作者的观点,使文章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不足 · 论证深度不足:文章主要停留在对现象的表面描述和简单评论上,对于背后深层次的社会原因挖掘不够,如为什么这些老人和家长会出现这样的行为,仅仅是从个人品德角度归因,缺乏更全面的社会环境、教育背景等方面的探讨,使得文章在思想深度上有所欠缺。 · 语言表达准确性欠佳:部分语句存在用词不当或表意模糊的问题,例如“我们只是懒得去管你,懒得去教育你而已”这句话,语气过于强硬且带有负面情绪,与文章整体的理性探讨氛围不太相符,可能会引起读者的反感;还有一些词语使用不够精准,如“果断地尊”中“果断”一词用在此处表意不太准确,可改为“理性地尊”。 · 逻辑连贯性有待加强:在论述过程中,对于不同现象之间的过渡衔接不够自然流畅,例如从广场舞老人的例子突然转到熊孩子的例子,缺乏更紧密的逻辑联系,使文章整体的逻辑性受到一定影响。 具体建议 1. 深化论证内容:在分析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其背后的社会原因,如社会老龄化带来的老年人心理变化、家庭教育理念的偏差等,使文章更具深度和广度。可以查阅相关社会学研究资料,引用权威数据和专家观点来丰富文章内容。 2. 优化语言表达:仔细斟酌用词,避免使用过于情绪化和极端化的表述,将“懒得去管你,懒得去教育你”改为“我们倡导理性的引导和教育,而非过度溺爱或放纵”,使语气更加平和理性。对其他表意模糊的词语进行替换或修改,确保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性。 3. 增强逻辑连贯性:在不同段落和例子之间增加过渡性语句,使文章的逻辑更加顺畅。比如在从广场舞老人过渡到熊孩子的例子时,可以说“同样的道理,在面对孩子时,也存在着类似的因教育缺失而导致的问题……”,这样能使两个部分更好地衔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