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生活的点滴中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作者以看到的一则广告引出对爱的感悟,随后讲述了自己在中学阶段与父母发生的冲突以及内心变化,通过细腻的情节描写展现了父母深沉的爱,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与愧疚之情,深刻地阐述了“爱,不用刻意安排,只要用心感受”这一主题。

作文正文:

曾经看过一则广告,一位小男孩手端一盆水吃力地走过来,用稚嫩的声音对母亲说:“妈妈,洗脚!”望着画面中那位母亲惬意的笑容,我不由潸然泪下。是啊,爱,原来如此简单。步人中学后,一种沉闷与莫名的烦恼取代了儿时的快乐天真。过去爸爸妈妈是我心中的神,可现在,我竟

然学会了和他们顶嘴吵架。那天,因为爸爸炒的菜不合我的胃口,便大吵大闹,硬把心情不错的妈妈惹恼了。妈妈阴沉着脸,斥责道:“有你吃的就行了,还这么挑三拣四。你总说我不给你脸面,你给过我好脸色吗?”妈妈沉积了很久的`怒气暴发了。我碗一摔,冲到房间里,将门使劲一扳,呆坐在那里,任眼泪四处流淌。

没过多久,爸爸拿着一条毛巾走了进来。他抚了抚我的长发,把毛巾搭在我肩上,简单地说了一句“快睡吧!”每每这个时候,爸爸总会出现在我面前。不过,我已经反感了,一个男人,像是一个全职的保姆,几乎看不到他的男子汉气概。我没有理会爸爸,反而大声地吼了起来:“我不需要你的怜悯。”可爸爸似乎并不在意我的话,依然拿起毛巾,拭擦着我脸上的泪痕。之后又帮我整理好床被,轻轻地扶着我躺下。爸爸出去了,可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

深夜,妈妈和爸爸轻轻走了进来,我赶紧闭上眼装睡。“你这么放心不下,开始为什么骂得那么狠呢?”爸爸轻轻地说道。“你又不是不知道,我是急性子。”妈妈解释说,“看她那么哭,我这个当妈的又怎么会心安啊?可她总是不能理解我们的一片苦心啊!”听到这里,我不由地鼻子一酸,泪水滚了下来,一滴一滴,浸湿了枕头,也化开了我心中的那股怨气,仅存的,是一种无言的感激。

爱,不用刻意安排,只要用心感受,它就会悄悄地出现在你我身旁。

详细点评:

(一)优点

1. 情节真实且贴近生活:文章所叙述的事件——孩子与父母因生活习惯和观念产生矛盾是现实生活中极为常见的场景,如“因为爸爸炒的菜不合我的胃口,便大吵大闹”“我碗一摔,冲到房间里,将门使劲一扳”,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使读者能够迅速代入情境,感受到作者复杂的情感变化。

2. 人物形象鲜明:通过对父母行为动作、语言的描写,生动地刻画了父母的形象。母亲“阴沉着脸,斥责道:‘有你吃的就行了,还这么挑三拣四。你总说我不给你脸面,你给过我好脸色吗?’”展现出母亲性格中的直爽与对孩子的不满;父亲则更多的是默默的关怀,“他抚了抚我的长发,把毛巾搭在我肩上,简单地说了一句‘快睡吧!’”体现出父亲的温和与内敛。这种鲜明的人物塑造让读者对父母有了清晰的印象。

3. 情感表达细腻深入:作者善于通过细节来传达情感,如“每每这个时候,爸爸总会出现在我面前。不过,我已经反感了,一个男人,像是一个全职的保姆,几乎看不到他的男子汉气概”,将自己对父亲行为的误解和内心的叛逆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在听到父母深夜的对话后,“我不由地鼻子一酸,泪水滚了下来,一滴一滴,浸湿了枕头,也化开了我心中的那股怨气,仅存的,是一种无言的感激”,又将内心从怨恨到感激的转变描写得真切动人,使读者能深刻体会到作者对父母的复杂情感。

4. 主题突出且富有深度:文章围绕“爱”这一主题展开,从最初对广告中简单爱的感动,到生活中与父母冲突时对父母之爱的质疑,再到最后理解并感激父母的爱,层层递进,深刻地揭示了“爱,不用刻意安排,只要用心感受”的主题内涵,让读者对爱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二)不足

1. 语言文采稍欠:整体语言较为平实,在描写人物和情感时,用词不够丰富生动。例如在描述母亲的生气状态时,可以使用一些更具表现力的词语或修辞手法来增强画面感。如“妈妈阴沉着脸,斥责道……”可改为“妈妈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犹如乌云密布,她提高音量斥责道……”

2. 心理描写可深化:在作者与父母发生冲突以及内心转变的过程中,心理描写虽然存在,但仍有可挖掘的空间。比如在与父母顶嘴后,作者可以进一步深入描写自己内心深处的挣扎、对父母看法的矛盾等多方面的心理活动,使读者更能深入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具体建议

1. 提升语言文采:多运用一些优美的词汇、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润色语句。例如在描写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时,可以用更生动的比喻,“爸爸的关爱就像那冬日里的暖阳,默默地温暖着我,虽不炽热耀眼,却持久而深沉”。同时,在描述人物神态和动作时,也可以更加细致入微,突出人物的情感特点。

2. 深化心理描写:在关键情节处,增加对自己内心深层次想法和感受的描写。比如在与父母顶嘴后回到房间,可以这样写:“我摔下碗,冲进房间,用力关上门,心中满是愤怒与委屈。我不明白,为什么父母不能理解我,为什么他们总是用一种我无法接受的方式来爱我。我坐在床边,眼泪不停地流,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刚才与父母争吵的画面,那些刺耳的话语仿佛还在耳边回响。我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太过分了?是不是应该尝试去理解他们的苦心呢?”通过这样的心理描写,可以让读者更清晰地看到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关联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