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风景”:无声的守护与理解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作者以秋风萧瑟的夜晚为背景,讲述了一位父亲为正在中考备考的女儿,多次向邻居请求降低噪音的故事。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父亲深沉的爱、邻居的理解与关切,以及“我”对这一天所蕴含爱的深刻感悟,突出了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与关爱的主题。
作文正文:
一个个秋风萧瑟的夜晚,又是在门外,一个模糊的身影伴随着一阵阵敲门声……
“对不起,能请您把音量调低些吗?”爸爸低头哈腰地对四楼的邻居说道。“呃……好吧!”还没说完,爸爸又打断了他,“我家小孩在做作业,您这声音……有点响。”“呯!”随着房门的紧闭声,爸爸一转身,叹了口气,眉峰轻蹙。顿时,他周围的空气似乎被牵绊住了,充斥于其中的只有淡淡的忧伤和无奈。
这,是一个普通的“风景”,一个六号楼居民人人皆知的画面。因为,几乎每天的这个时刻,五楼的这位父亲都会来请求邻居们不要发出音响去影响我——一个为中考“奋战”的学生。
但是,天知道,这哪有不发出声响的理由?暂且不论六楼张大妈用洗衣机发出的“嗡嗡”声,就算是四楼小吴放的摇滚乐都已足以让我不能安心做作业了。
“唉,实在太有影响了!今天再去说一声吧!”爸爸还没等那“乐章”开始奏响,就已经思忖着去和邻居们说了:“爸,你就别去了,人家凭什么就听你的啊?”屋内的我听到爸爸的抱怨,心中就如同像一枚核桃被猛地敲开了,微凉苦涩的滋味涌上心头。我忍不住冲出去对他说道。
“不行!”爸爸根本不听我的劝说,直冲出家门。
我趴在窗口,不忍又不住地看着这一时刻地场景:一个年过半百地父亲将要为他的女儿付出他的尊严!一只手举起来了,当我正准备“享受”几分钟的噪音时,忽然地,声音消失了!父亲“欲叩而止”的手瞬间僵硬了。六号楼在此刻,回到了“万籁此俱寂”的场面。
消失了吗?不,以前的“风景”正渐渐潜入夜的踪迹,如今,那一天的寂静却一如既往地延续着,我在心中铭记着这一天。
记住这一天,记住那一刻,记住身边所有人的爱。因为这一天中蕴含着父亲的爱,蕴含着邻居的理解与关切,更蕴含着我对“爱”这一名词的用心诠释!
详细点评:
(一)优点
1. 环境描写渲染氛围:开篇“一个个秋风萧瑟的夜晚”的描写,为整个故事奠定了宁静且略带忧伤的基调,使读者能迅速代入情境,感受到故事中人物所面临的无奈与困扰,如“顿时,他周围的空气似乎被牵绊住了,充斥于其中的只有淡淡的忧伤和无奈”,环境与情感相融合,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 情节设置富有波澜:从爸爸多次去请求邻居,到“我”对爸爸劝说无用,再到爸爸执意出门后的意外结果,情节起伏跌宕。尤其是邻居从发出噪音到突然安静的转变,如“‘呯!’随着房门的紧闭声,爸爸一转身,叹了口气,眉峰轻蹙……忽然地,声音消失了!”这种强烈的反差,吸引读者不断深入阅读,想知道事情的缘由。
3. 人物刻画细腻入微:对爸爸的动作、神态描写极为细致,“爸爸低头哈腰地对四楼的邻居说道”“一只手举起来了”“父亲‘欲叩而止’的手瞬间僵硬了”,生动地展现了爸爸为了女儿在学习环境中努力克制、卑微又坚定的形象;同时,通过对“我”的内心描写,如“心中就如同像一枚核桃被猛地敲开了,微凉苦涩的滋味涌上心头”,也侧面反映出事件的复杂性以及人物间的情感纠葛。
4. 主题表达深刻真挚:文章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简单的邻里关系事件,更深刻地传达了爱的主题。父亲的爱体现在为女儿的学习环境的不懈努力,邻居的理解与关切则从他们的默默改变中得以彰显,而“我”对这一天的铭记,更是将这种爱升华到对生活中所有爱的理解与感恩,使文章主题富有深度和广度。
(二)不足
1. 语言表述稍显拖沓:部分语句较为冗长,例如“还没说完,爸爸又打断了他,‘我家小孩在做作业,您这声音……有点响。’”可简化为“爸爸打断他:‘我家孩子做作业,您声音有点大。’”这样能使表达更为简洁明快,增强语言的节奏感。
2. 描写手法相对单一:在描写过程中,较多地侧重于动作和简单的心理描写,对于环境、人物等其他方面的描写手法运用不够丰富。比如在描述邻居时,除了噪音这一行为特征外,没有更多的细节描写来丰富邻居的形象,使得人物形象略显单薄。
具体建议
1. 精简语言表达:仔细审查语句,去除不必要的字词和重复啰嗦的表达,让语言更加凝练。如在描述对话部分,可直接阐述关键内容,避免过多的修饰词和冗长的叙述。
2. 丰富描写手法:增加对邻居的细节描写,可以从外貌、生活习惯等方面入手,使邻居的形象更加立体鲜活。例如,在提到四楼小吴放摇滚乐时,可以简单描述一下小吴平时的形象特点或者房间的布置风格,暗示他热爱音乐的性格,这样在他被爸爸提醒后突然安静的举动就更具合理性和说服力,也能进一步丰富文章内容。同时,在环境描写方面,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夜晚的环境描写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更好地烘托出故事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