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的绿色行动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3 月 12 日植树节这天,“我”和小琳在老师带领下去田野植树。我们历经波折选中“风水宝地”,努力挖坑、填土、浇水,在与时间赛跑中完成种植,最后满怀期待与小树苗告别,期待它长成“绿色卫士”。作文正文:
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我和小琳扛着锄头、铲子,提着水桶,在老师的带领下向田野进发。
我们在田野里找到了一个“风水宝地”,我对小琳说:“嗯,这儿有鸟儿伴奏,有蚯蚓松土,有雨露滋润,是个植树的好地方。”
于是,我挽起袖子,拿起锄头,对准“靶心”,用力一挖,呀!锄头卡在泥土地了,看来干巴巴的泥土要与锄头来一场激烈的拔河比赛了,我手握锄头,拼命地往外拔,费了好大劲才把锄头拔出来呀!我一点也不泄气,撸起袖子加油干!不过多时,一个又圆又深的坑就挖好了。
小琳走过来,拿起树苗,插入树坑,我和小琳检查了一番,正准备填土,王老师大声宣布:“植树时间只剩下六分钟了,加油!”
我见时间不多,于是,我用“狗刨式”,把硬土“刨”成了细土,又连蹦带跳地把土踩实了。小琳拎起水桶,在树根周围浇水,自言自语道:“小树苗,风吹雨打、风雪欺压你不用怕,它会使你变得更强壮。努力生长吧!”
小树苗喝足了水,顿时精神饱满了,我和小琳与未来的“绿色卫士”握手、合影,然后带着一份期待回家了!
详细点评:
优点: 主题明确:围绕植树节的植树活动展开,开篇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结尾表达对树苗成长的期待,使主题清晰明了,让读者能迅速把握文章主旨。 · 描写生动:对劳动过程的描写较为细致,如“锄头卡在泥土地了,看来干巴巴的泥土要与锄头来一场激烈的拔河比赛”,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挖土的困难,使劳动场景栩栩如生;“我见时间不多,于是,我用‘狗刨式’,把硬土‘刨’成了细土,又连蹦带跳地把土踩实了”,动作描写生动,展现了紧张的劳动氛围和“我”的机灵。 · 人物刻画有特点: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展现出人物性格特点。如“我对小琳说:‘嗯,这儿有鸟儿伴奏,有蚯蚓松土,有雨露滋润,是个植树的好地方。’”体现了“我”善于观察和思考;“我一点也不泄气,撸起袖子加油干!”表现出“我”遇到困难不退缩的品质;小琳“自言自语道:‘小树苗,风吹雨打、风雪欺压你不用怕,它会使你变得更强壮。努力生长吧!’”展现了小琳的温柔善良和对小树苗的美好祝愿。 · 语言风格活泼:整体语言通俗易懂,使用了一些口语化表达,如“风水宝地”“狗刨式”等词语,使文章充满生活气息,亲切自然,符合学生的身份和语言习惯。 不足: 情节相对单一:文章主要集中在植树的过程描述,缺乏更多的情节变化或故事性。例如,可以增加一些植树过程中的小插曲,如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鸟或者遇到了奇怪的植物等,这样可以使文章更加丰富有趣。 · 部分用词不够准确:在描述挖坑的过程时,“用力一挖,呀!锄头卡在泥土地了”,“呀”字在这里略显突兀,可以使用更恰当的语气词或者去掉。另外,“风水宝地”一词虽然有趣,但在这种语境下可能稍显夸张,可以考虑用更贴切的词语来表达这是一个适合植树的地方。 · 结尾仓促:结尾部分“我和小琳与未来的‘绿色卫士’握手、合影,然后带着一份期待回家了”略显简单和仓促,没有更好地升华主题。可以在结尾处进一步强调植树的意义和对环境保护的思考,使文章更有深度。 建议: 丰富情节内容:可以在植树过程中穿插一些小故事或意外情况,比如在挖坑时不小心挖到了一只小田鼠,大家小心翼翼地为它搬了新家;或者在浇水时发现附近有一个被废弃的小鸟窝,于是决定把小鸟窝移到树上,给小鸟一个新的家园等。这样既能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又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 优化用词:将“呀”字去掉,改为“用力一挖,锄头却卡在了泥土里”。“风水宝地”可以改为“理想之地”。在描述挖坑困难时,可以这样写:“我双手紧紧握住锄头把,用力向下挖去,然而,坚硬的土地仿佛在与我作对,锄头深深陷入泥土,动弹不得。我深吸一口气,调整姿势,再次发力,才好不容易将锄头从泥土中拔了出来。”这样的描写更加具体生动,能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挖坑的不易。 · 完善结尾:可以在结尾处增加一些对植树意义的阐述和个人感悟,比如:“看着那株嫩绿的树苗在微风中摇曳,我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期待。这不仅仅是一棵小小的树苗,更是我们对大自然的承诺,对未来环境的美好憧憬。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片田野将会绿树成荫,成为众多生命的乐园。而今天种下的这棵树,将见证我们的成长,也见证我们对地球家园的守护。”通过这样的结尾,使文章的主题得到进一步深化,让读者对植树节的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