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福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发现,二里头的宫城遗址中,二号宫庙与一号宫殿呈东西分布,二者各有一条南北向的轴线;偃师商城的宫城遗址也有“左庙右宫”及“双轴线”。这可以说明我国早期国家(   

A.血缘关系与权力中心相互维系 B.祭祀制度日趋完备

C.内服王畿与外服方国相互对立 D.都城布局已成定式

2.魏晋时期,地方撰写的有关名士和豪强的人物传记,是州郡长官了解地方社会的重要信息来源,也是中正评定士人资品的主要依据之一。这反映了该时期(   

A.士人社会地位的提高 B.历史书写对象的转移

C.地方豪强势力的兴起 D.国家治理方式的调适

3.唐代河朔地区藩镇割据的节度使,一度热衷于阅读《春秋》《左传》,并以春秋时期的诸侯自比。据此可知,当时(   

A.中央朝廷丧失权威 B.儒家理念深入人心

C.崇文抑武风气渐显 D.一统秩序受到挑战

4.“河西甸子”本用于指称产自中亚,经由西夏贩卖而来的绿松石,但在元人文献中,它也被用来指称直接从西亚商人处购得,名为“乞里马泥”(意为产自波斯起儿漫)的绿松石。这反映了元代(   

A.统治版图广大 B.奢侈品需求旺盛

C.丝绸之路畅通 D.地理学成就突出

5.明嘉靖(1522—1566)后期,官方调查了沿海卫所的军户情况。有学者据此统计出当时沿海各地卫所军队实际人数占应有员额的比例,如图所示。该图反映的现象主要缘于(   

A.倭寇问题严重 B.户籍制度缺乏弹性

C.卫所管理混乱 D.沿海经济发展不均

6.自1851年起,消政府不间断的按年代纂辑《筹办夷务始末》,内容涵盖自1836年中外交涉相关的各类官私资料,以“详往事之是非”“资异时之考证”,这可用于说明晚清政府(   

A.强调以史为鉴 B.注重外国信息

C.陷入内忧外患 D.改变统治方式

7.某同学意欲探究“民国初年民族主义盛行”这一观点。下列史实能论证该观点的是(   

A.创办于上海的《青年杂志》迁往北京

B.孙中山在民国时期同他人的谈话中,频繁提及民族主义

C.各军阀若攻击他人,则常称其出卖国家利益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纺织、面粉等轻工业迅速发展

8.1937年5月,中央银行向南京国民政府报告称,截至该年4月30日,该行存于香港、纽约和伦敦等地的白银和资金,合计达到了约1.69亿美元。这种白银和资金外存的做法(   

A.避免了侵华日军的掠夺 B.支持了中国的对日抗战

C.满足了外债偿付的需求 D.赢得了英美的战时支持

9.下图是某博物馆馆藏的1957年山东工学院附属工农速成中学颁发的毕业证书。它为研究新中国的教育发展提供了(   

A.历史解释 B.时空背景 C.历史线索 D.文本记述

10.下表为2017—2019年我国体育产业总产出及部分门类产出统计表。下表反映了我国(   

单位:亿元

 

年份

类别

体育产业总产出

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产出

体育教育培训产出

2017

21987.7

581.3

341.2

2018

26579.0

1028.0

1722.0

2019

29483.4

1796.6

1909.4

A.跻身世界体育强国之列 B.体育产业中心发生转移

C.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健全 D.人民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11.前王朝时期,埃及出现了刻有国王名字的印章;古王国时期,出现了王室编年记;新王国时期,出现了按年代顺序罗列众多国王名字的王表(如图所示)。上述变化体现了古埃及(   

A.记史传统的形成 B.统治权力合法性的强化

C.文字体系的改进 D.王位传承延续性的稳定

12.马达加斯加岛靠近非洲大陆东岸,岛上居民现在使用的马达加斯加语的词汇来自梵语、班图语等;该岛还发现了9至10世纪伊斯兰教徒的坟墓和波斯风格的陶器。这些现象反映了(   

A.环印度洋贸易的影响 B.古代语言的融合发展

C.非洲本土文化的演变 D.阿拉伯人的优势地位

13.英法百年战争期间,法兰西国王管辖下的行会织工通常会选择向国王缴纳一笔费用,以免除警戒义务,但随着负担的加重,织工纷纷将作坊迁至教会地产上以逃避义务。1372年,国王规定凡他管辖下的织工,均须出资或承担义务。这表明,当时的法兰西(   

A.军事力量亟待发展 B.疫病影响日渐消散

C.骑士为雇佣兵替代 D.教会特权受到削弱

14.17世纪下半叶,莫斯科发行了大量语言文法、算术、拉丁语、哲学及医学等书籍,甚至出现两千余套识字课本一天售罄的情况。这反映了当时(   

A.启蒙运动的延伸 B.印刷技术的进步

C.西欧文化的扩展 D.国民教育的普及

15.下表呈现了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不同时段内,西方国家政治军事类同盟和协定的数量。这一数量变化表明该时期(   

  单位:个

时段

同盟和协定数量

1870—1879

20

1880—1889

31

1890—1899

61

1900—1904

108

A.世界性国际组织涌现 B.旧有国际秩序崩溃

C.区域一体化进程加速 D.西方各国矛盾激化

16.1968年,加勒比自由贸易协会成立,该组织在成立初期规定,“发达”和“不发达”成员国分别在5年和10年内取消其他成员国的进口税。这说明该组织(   

A.具有反殖民主义性质 B.打破两极格局的束缚

C.主张成员国公平合作 D.提倡资本全球化流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代国家财政可区分为政府财政和皇室财政,分别由治票内史(汉代称大司农)和少府两个机构掌管;汉武帝时,因“外事四夷,内兴功利”遂将原本属于少府掌管的盐铁收入和酒税划拨给大司农;东汉光武帝时,少府掌管的山泽陂池等租税都交由大司农管辖,大司农成为最重要的国家财政管理机构。

——据林甘泉主编《中国经济通史·秦汉经济卷》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时期国家财政管理体制转变的历史背景,并指出秦汉时期国家财政管理体制演变的趋势。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开幕来自各根据地、红军部队以及国民党统治区的共610名代表出席,大会于当日发布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对外宣言》。大会在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等法律文件,选出了由毛泽东等63人组成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后,于20日闭幕。11月27日,中央执行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并按照宪法大纲规定,在中央执行委员会下组织人民委员会,负责处理日常政务,选举毛泽东为人民委员会主席,产生了人民委员会各人民委员。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等

关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具体时间,党史学界有不同的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说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具体时间。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都城东京通过汴河与江淮相连,水运优势明显,但东京地势平坦,不易防守,且时刻面临着黄河决溢的威胁。为此,北宋政府一方面采取各种措施维持汴河等河道畅通,确保漕运顺利至京,并将东京城内的诸运河与护城河连接起来,形成水道纵横的交通网;另一方面,运用引黄淤灌、修造遥堤、束埽护岸等技术治理河患,并按照边城战斗式样修筑外城,同时深挖外城濠河,达到“高城深池”的效果,确保都城安全。

——据周宝珠:《宋代东京研究》等

材料二  抗战时期,中共将便于开展游击战的山地作为创建和发展根据地的首选,但也不放弃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更为丰富的平原地区。在山地根据地政权利用地形优势,充分发挥灵活性,降低敌军武器效力;在平原,则以挖道沟、平毁敌方封锁沟和开展地道战等方式,限制敌人的大规模进攻。根据地政权一方面通过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植树造林等措施,改善自然条件,提高农业产量;另一方面,挖掘和利用土产原料,创办日用品替代工业,开发矿藏和发展重工业,并自制弹药等,保证军需民用。

——摘编自李金铮:《中共抗战的生态环境解释》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政府为保障都城安全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都城营建与中共抗日根据地建设在利用改造生态环境上的共通之处,并分析利用改造生态环境对抗日根据地政权的作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对待生态环境应有的态度。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国家版本馆的建立,是国家从文化安全和文化复兴的战略考量出发,作出的重大部署。中国国家版本馆将承载中华文明、关乎民族文脉传承的各类版本规划保藏。中华版本是指古今中外载有中华文明印记、文化符号和文脉信息的各类载体,包括但不限于陶石兽骨、金属竹木、实物纸张、虚拟数字。例如,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以“中国古代哲学”为主题,选取《老子道德经》《庄子南华真经》《孟子》《法苑珠林》等为版本资源,具体展现了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繁荣。

参照中国国家版本馆关于中华版本的定义和做法,就世界历史上的任一文明,聚焦于某一主题,列出至少三种版本资源并阐明理由。(要求:文明与主题明确,版本资源与主题相符;观点正确、史实准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早期国家时期(中国)。二里头和偃师商城的宫城遗址都有宫庙与宫殿,且二者的分布(东西分布、“左庙右宫”)体现了其地位并重。宫庙主要用于祭祀和纪念祖先,体现了夏商统治者利用血缘关系来强化自身的统治。宫殿是处理政务的地点,体现的是世俗政治权力,宫庙与宫殿东西(左右)分布,说明我国早期国家“血缘关系与权力中心相互维系”,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祭祀制度本身的相关内容,不能推断出祭祀制度日趋完备,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宫城遗址的布局,无法说明内服与外服联系更为紧密,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后世王朝宫城的布局样式,无法确定都城布局是否已成定式,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中国)。魏晋时期,地方主导撰写的人物传记不仅是地方郡守了解地方情况的凭借,也是团结和笼络本地士人的工具。随着九品中正制的确立,人物传记也成为政府认证士族的凭证,由于州中正裁定乡品的权力集中于中央,中央政府开始干预和限制这种文本的书写,与此同时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互动过程中调整国家治理方式,适应地方势力上升的现实,力图强化中央权力,D项正确;士人社会地位的提高只反映了材料部分信息,材料主旨强调的是国家治理政策的调整,排除A项;虽然人物传记是历史书写的形式之一,但其书写对象并没有脱离中国传统史书记述的主体——统治阶层和士人群体,历史书写对象转移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地方豪强势力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兴起,排除C项。故选D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据材料“热衷于阅读《春秋》《左传》,并以春秋时期的诸侯自比”可知,当时藩镇割据的节度使有称霸的野心,说明当时一统秩序受到挑战,D项正确;材料中节度使“以春秋时期的诸侯自比”,说明中央集权遭受冲击,不是丧失权威,排除A项;节度使“热衷于阅读《春秋》《左传》”不是因为儒家理念深入人心,是为了称霸的野心,排除B项;崇文抑武是宋朝的社会风气,唐朝节度使本身就是武将,排除C项。故选D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代(中国)。材料中提到“河西甸子”绿松石既从中亚经西夏贩卖而来,又能从西亚商人处购得,这表明在元代,与中亚、西亚的贸易交流较为频繁,能够实现这样的贸易往来,主要得益于丝绸之路的畅通,C项正 确;材料中并未直接提及元代统治版图扩大与“河西甸子”绿松石贸易之间的关联,排除A项;材料虽然提到了绿松石的贸易,但仅从这一物品的贸易不能充分说明整个元代奢侈品需求旺盛,证据不够充分, 排除B项;材料重点在于绿松石的贸易来源,而非关于地理学方面的成就,该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明代继承元朝按职业定户籍的做法,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统治形势的变化,明代人口流动现象愈发凸显,户籍世代相袭不变的做法越来越难以维持。尤其是军籍内的民众,社会地位较低,他们普遍想方设法改变身份,但因户籍制度缺乏弹性,他们往往选择出逃,进而导致逃兵现象严重,B项正确;嘉靖年间,长达21年的倭患给明代海疆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官方为此相继出台了各项政策,但效果并不明显,且这一时期倭患集中于东南海疆,图示与此不符,排除A项;明代卫所分内陆与沿海防御,主要功能在于捍卫海陆疆域,整套体制设计完备,自东往西设置了都司、卫、所;由北往南设置了卫、所、寨等机构,题干仅涉及沿海区域,而卫所管理涵盖内陆与沿海,排除C项;明代沿海经济发展与官方海外贸易管理政策密切相关,自北往南,东南沿海经济最为发达。辽东并非经济发达区域,但逃兵现象却很严重;福建民间贸易十分发达,但服役人员比例占比接近一半,故沿海经济发展不均并非逃兵根源,排除D项。故选B项。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据材料可知,自1851年起,晚清政府开始不间断地按年代纂辑《筹办夷务始末》,内容涵盖自1836年中外交涉相关的各类官私资料。编纂的目的是“详往事之是非”和“资异时之考证”,即详细记录过去的事件以明辨是非,并为未来的研究和考证提供资料,A项正确;编纂的主要目的并非为了获取外国信息,而是以此为鉴,明辨是非,排除B项;编纂《筹办夷务始末》只是反映出清政府在面对外部压力时的一种应对措施,排除C项;清政府在这一时期仍然以传统的封建统治方式为主,排除D项。故选A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指以维护本民族利益和尊严为出发点的思想与行为,它强调民族的共同经历、未来 憧憬和前途,并寻求民族特性和民族尊严的实现。虽然“出卖国家利益”时常被军阀用来作为攻击对手的借口,但也从侧面反映了民族主义的深入人心,C项正确;《新青年》杂志从上海迁往北京,不能体现民族主义相关内容,排除A项;20世纪初孙中山与他人谈话中多次提及“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此时的主要任务是反满,还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民族主义,因为清政府被推翻后, 满族也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排除B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纺织面粉等轻工业迅速发展”反映的是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主要属于经济领域的范畴,不能直接体现民族主义的内涵,排除D项。故选C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7年(中国)。将大量资金存放在国外,可能是为了保障战时财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以便在需要时能够迅速调用,支持抗战,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为抗战提供了经济上的后盾,B项正确;白银和资金存放在国外可以减少在国内被日军直接掠夺的风险,但并不能完全避免,排除A项;将资金存放在国外主要是为了安全和战时调用的考虑,而非为了偿付外债,排除C项;英美对中国的支持是出自其国家利益的需要,而不是将白银和资金外存,英美就支持中国,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7年(中国)。这张毕业证书中包含了诸多信息,如学校名称“山东工学院附属工农速成中学”,学生姓名“王新民”、籍贯“山东省掖县”、年龄“十六岁”、所在班级“二级一班”、毕业时间“1957年6月15 日“以及校长 姓名”刘仲瑞“等。这些具体的个人信息和学校、班级等细节为研究教育发展提供了“历史线索”,C项正确; 这些具体的个人信息和学校、班级等细节更多地是在描述特定个体和具体情境,需要提取和解读,并非直接构成历史解释,排除A项;毕业证上除了时间,其它的信息并不能反映出当时的时代背景,材料也不仅仅反映时空背景,排除B项,文档记述是指 通过书面形式详细记录信息的过程,它涉及对事实、数据、过程、结果等的系统性描述,旨在传达、存储或作为参考。这与毕业证提供的信息不太符合,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17—2019年(中国)。从2017年到2019年,我国体育产业总产出以及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和体育教育培训的产出都在不断增长。这表明我国在体育领域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反映了人民在体育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投入,意味着人民能够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D项正确;仅从这些数据不能得出我国已跻身世界体育强国之列,因为成为体育强国需要综合考量多个方面,排除A项;表中数据没有体现体育产业中心发生转移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体育产业中部分门类产出的增长不能直接说明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健全,选项的这一说法也明显太过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据材料可知,前王朝时期出现刻有国王名字的印章,古王国时期有王室编年记,新王国时期出现按年代顺序罗列众多国王名字的王表。这些变化反映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埃及对国王统治的记录方式不断丰富和完善。 从刻有国王名字的印章到王室编年记再到王表,这一系列的变化体现了古埃及统治者对自身统治权力合法性的不断强化,B项正确;记史传统的形成只是表面现象,其背后的目的是为了强化统治权力的合法性,排除A项;文字体系的改进在题干中并无明确体现,排除C项;材料中强调对国王记载的稳定,而不是说明王位传承延续性的稳定,排除D项。故选B项。

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马达加斯加岛)。据材料可知,马达加斯加岛靠近非洲大陆东岸,而岛上居民使用的马达加斯加语词汇来自梵语、班图语等,同时还发现了伊斯兰教徒的坟墓和波斯风格的陶器。这一系列现象表明该岛与环印度洋地区有着广泛的交流和联系,受到环印度洋贸易带来的文化交流和影响,A项正确;古代语言的融合发展只是题干现象的一个方面,不能全面涵盖有伊斯兰教徒坟墓和波斯风格陶器等内容所体现的贸易交流影响,排除B项;非洲本土文化的演变不能准确解释来自梵语、波斯风格陶器等外部文化元素的出现,排除C项;题干中并没有体现出阿拉伯人的优势地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英法百年战争期间(法兰西)。材料描述了英法百年战争期间法兰西国王管辖下的织工行会的情况。织工原本向国王缴纳费用以免 除警戒义务,后来因负担加重迁至教会地产逃避义务,而国王又规定其管辖下的织工均需出资或承担义务。 从材料中织工需要承担警戒义务可以推断出,国王需要更多人力来增强军事力量,这表明当时法兰西的军事力量亟待发展,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疫病相关的内容,无法得出此结论,排除B项;材料中也没有 关于骑士和雇佣兵的相关表述,不能得出这一结论,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教会特权受到削弱,排除D项。故选A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下半叶莫斯科。莫斯科发行了大量包含语言文法、算术、拉丁语、哲学及医学等来自西欧的知识内容的书籍, 这表明西欧文化在向莫斯科扩展,C项正确;启蒙运动主要在18世纪达到高潮,17世纪下半叶还未大规模展开,排除A项;印刷技术的进步确实能增加书籍的出版量,但不一定能增加图书的销量,且题干重点强调的是书籍的内容,而非印刷技术本身,排除B项;“两千余套识字课本一天售罄”只是一定 程度上反映了对教育的需求,不能直接得出国民教育已经普及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西方)。从 1870年到1904年,西方国家政治军事同盟和协定的数量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反映出西方国 家之间为了自身利益,相互竞争、对抗,矛盾不断加剧,D项正确;材料中主要说的是西方国家政治军事同盟和协定,并非“世界性国际组织”,排除A项;材料中的数据主要体现的是新的同盟和协定的增加,不能 直接得出“旧有国际秩序崩溃”的结论,排除B项;区域一体化是一个复杂的过 程,涉及多个层面的合作与协调,旨在通过消除障碍、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加强区域内的经济联系和整合,最终实现共同的经济繁荣和发展,材料中并未体现区域一体化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1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8年(加勒比地区)。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加勒比自由贸易协会是20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主张成员平等合作的国际商贸组织,加勒比自由贸易协会对发展情况不同的成员国采取不同的规定或要求,反映了该组织在实现其宗旨的过程中没有“一刀切”,而是考虑并尊重成员国之间的差异,体现公平合作的精神,C项正确;题干中“成员国”这一信息提示该组织成员国已非英国殖民地,且其运作机制不具反殖民主义倾向,排除A项;该组织于1968年成立,第三世界在此前后的兴起的确是多极力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但题干无法体现该组织的成立与两极格局有关,也无法反映该组织冲破了两极格局的束缚,排除B项;第三世界的地区性自由贸易区主要推动商品流通而非资本流动,且“资本全球化流动”趋势的兴起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D项。故选C项。

17.背景:政府财政开支巨大;中央集权的强化。

趋势:掌管政府财政的机构权限不断扩大;国家财政管理机构从分散走向集中。

【详解】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秦汉时期的中国。背景:根据材料“汉武帝时,因‘外事四夷,内兴功利’遂将原本属于少府掌管的盐铁收入和酒税划拨给大司农”结合所学得出政府财政开支巨大;中央集权的强化。

趋势:根据材料“秦代国家财政可区分为政府财政和皇室财政,分别由治票内史(汉代称大司农)和少府两个机构掌管”“汉武帝时,……遂将原本属于少府掌管的盐铁收入和酒税划拨给大司农”“东汉光武帝时,少府掌管的山泽陂池等租税都交由大司农管辖,大司农成为最重要的国家财政管理机构”得出掌管政府财政的机构权限不断扩大;国家财政管理机构从分散走向集中。

18.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职,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以下三个具体时间,任答其一即可。)

时间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的名义发表对外宣言,等同宣告成立,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具体时间为1931年11月7日。

时间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举行会议,选举产生了主席在中央执行委员会下组织人民委员会并产生了主席和各人民委员。至此,负责处理日常政务的中央机构组建完成,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具体时间为1931年11月27日

时间三: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等法律文件,选举产生了中央执行委员会,完成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创建任务,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具体时间为1931年11月20日。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首先材料呈现的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开幕的具体情况。题目要求关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具体时间,党史学界有不同的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说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具体时间。其次,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可知,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职,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以下三个重要的标志。

第一,政权对外宣告成立。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被认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于1931年11月7日发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对外宣言》,参照该标志,可认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于该日(1931年11月7日)宣告成立。    

第二,中央政府机构组建完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并产生了主席和委员。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此类推,1931年11月2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主席,在中央执行委员会下组织人民委员会并产生了各委员人选。至此,负责处理日常政务的中央机构组建完成,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具体时间可认定为1931年11月27日。    

第三,会议建国,法理意义上的政权创建任务完成。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并产生了主席和委员,政权创建任务完成。以此标志而言,1931年11月7-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等法律文件,选举产生了中央执行委员会,完成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创建任务,故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具体时间可认定为1931年11月20日。

19.(1)畅通河道,保障供应;串连河道;治理河患;修城开濠,加强防御。

(2)共通之处:扬长补短;因地制宜;服务于政权建设。

作用:促进根据地形成;自给自足;发展壮大。

(3)保护与发展相结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北宋时期的中国。措施:根据材料“北宋政府一方面采取各种措施维持汴河等河道畅通,确保漕运顺利至京,并将东京城内的诸运河与护城河连接起来,形成水道纵横的交通网;另一方面,运用引黄淤灌、修造遥堤、束埽护岸等技术治理河患,并按照边城战斗式样修筑外城,同时深挖外城濠河”得出畅通河道,保障供应;串连河道;治理河患;修城开濠,加强防御。

(2)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北宋与近代中国。共通之处:通过材料一、二可知,北宋都城、中共抗日根据地在生态环境方面均有客观存在的优势与劣势。北宋政府和中共抗日根据地政权既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发挥生态环境的优势,又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弥补生态环境的劣势,通过扬长补短,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的价值。在利用改造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北宋政府充分发挥水运优势、弥补不易防守的地形劣势,中共抗日根据地政权则针对山地、平原等不同地形采取不同的作战方式,这说明二者均能根据所处地理环境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体现出因地制宜的思路。北宋政府和中共抗日根据地政权对生态环境的利用改造,最终都服务于各自的政权建设这一大局。

作用:根据材料“在山地根据地政权利用地形优势,充分发挥灵活性,降低敌军武器效力;在平原,则以挖道沟、平毁敌方封锁沟和开展地道战等方式,限制敌人的大规模进攻。根据地政权一方面……改善自然条件,提高农业产量;另一方面,……开发矿藏和发展重工业,并自制弹药等,保证军需民用。”结合所学得出促进根据地形成;自给自足;发展壮大。

(3)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近代中国。通过材料提供的北宋政府维持河道畅通、串连水路交通网、治理河患时采取的引黄淤灌等技术,以及中共抗日根据地政权采取的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植树造林等措施,提示我们对待生态环境要采取保护与发展相结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态度。

20.文明与主题:古希腊文明的哲学思想

版本资源: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苏格拉底的对话录

理由:《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代表作之一,集中展现了他关于理想社会、正义、知识与教育的思考。这部作品不仅是了解柏拉图哲学思想的核心文本,也对后世西方哲学和政治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体现了古希腊文明在哲学上的深刻思考。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是研究存在、实体和本质的经典之作,系统地奠定了形而上学这一支学科的基础。亚里士多德通过对“事物为何存在”这一基本问题的探讨,丰富了哲学的内涵,成为西方哲学史上影响深远的理论基础。苏格拉底虽无著作留世,但通过柏拉图的对话录,如《斐多篇》,我们可以学习到苏格拉底以对话方式探讨哲学问题的风格。这些文本记录了苏格拉底关于灵魂不朽与哲学追问的思想核心,为理解古希腊哲学的奠基阶段提供了重要资料。这三种版本资源集中表达了古希腊文明在哲学领域的成就和影响力,通过共同探讨人性、知识和社会理想,展现了该文明的思想高度。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及近现代世界。首先解读材料,材料以2022年建立的中国国家版本馆及其做法为情境,本题的材料交代了中国国家版本馆建立的背景、目的,指明了中华版本的定义。材料还提示了“斯文在兹——中华古代文明版本展”的“中国古代哲学”展览中的具体做法及其意义。材料给出的是古代中华文明中的哲学这一主题,其中的版本资源包括儒、释、道的著作,以及其在繁荣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延续中国历史文脉上的重要作用。本题的设问要求考生“参照中国国家版本馆关于中华版本的定义和做法”,结合所学世界历史知识,从四个方面进行作答:文明、主题、版本资源及其重要性。考生须在充分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熟悉或感兴趣的世界历史知识,自拟主题,选择可依托的版本资源,并清晰阐述版本资源的内容及其在世界文明史形成、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参照中华版本的定义,这里的版本资源不限于古籍,还包括书写在兽骨、纸莎草上,刻在山壁、陶器上,记录在羊皮卷上,刻印、印刷、书写在纸上,承载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的各类资源。其次,可以选择文明与主题:古希腊文明的哲学思想。版本资源: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苏格拉底的对话录。理由:《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代表作之一,集中展现了他关于理想社会、正义、知识与教育的思考。这部作品不仅是了解柏拉图哲学思想的核心文本,也对后世西方哲学和政治学产生了重大影响,体现了古希腊文明在哲学上的深刻思考。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是研究存在、实体和本质的经典之作,系统地奠定了形而上学这一支学科的基础。亚里士多德通过对“事物为何存在”这一基本问题的探讨,丰富了哲学的内涵,成为西方哲学史上影响深远的理论基础。苏格拉底虽无著作留世,但通过柏拉图的对话录,如《斐多篇》,我们可以学习到苏格拉底以对话方式探讨哲学问题的风格。这些文本记录了苏格拉底关于灵魂不朽与哲学追问的思想核心,为理解古希腊哲学的奠基阶段提供了重要资料。

最后总结,这三种版本资源集中表达了古希腊文明在哲学领域的成就和影响力,通过共同探讨人性、知识和社会理想,展现了该文明的思想高度。

更多高中历史试卷

关联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