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上帝的公平:得失之间的感悟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本文围绕“上帝的公平”这一主题展开论述,通过讲述落水者的故事以及列举诸多事例,传达出上帝给予每个人的都不会太多,要想有所得必先学会舍,强调了人们应正确看待得失,珍惜所拥有的而非一味抱怨的理念。

作文正文:

上帝,很公平,他不会给你太多。当他为你打开一扇窗户的时候,必定会为你关上一扇窗户。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十全十美的选择。你不能同时得到鲜花和硕果;不能同时拥有太阳和月亮;不能同时获得冬梅和夏荷……你不可能把所有的好处都占光,为什么呢?因为上帝是公平的,你既然想拥有就必须先学会放弃!如果你埋怨上帝给得太少或认为上帝不公平的话,那,只是你没能成功的借口。

譬如,有个人落水了,一个路人见了连忙拿出竹竿向落水人伸去,可没想到却被落水人推了回来。此时,落水人想:上帝一定会给我一个泳圈的!可是在他仅存一线生机时,都没有期待到上帝的泳圈。待他灵魂升到天堂后,问上帝:“您为什么不给我一个泳圈?就算不给也要去救救我啊。”“那个路人就是我派去的天使变的。”上帝是公平的,抱怨上帝一种无能或者软弱的表现。上帝给的不少,关键在你把握多少。

上帝给了牛顿一个苹果,牛顿就发现了地球引力,上帝给了迪斯尼一只老鼠,迪斯尼就创造了人见人爱的米老鼠……

我也向上帝索要过。

我想要得到春天的鲜花,但必须经过一个严冬。

我想要得到绚丽多彩的彩虹,但必须要经过狂风暴雨。

我想让上帝把时间永远停留在美好中,上帝给了我美好的回忆。

……

我得到了。我失去了。我发现,上帝不会给得太多,但我们得到的却比失去的要多得多。

详细点评:

优点

· 主题明确且富有哲理:文章紧扣“上帝的公平”这一中心思想,通过各种事例和阐述,清晰地表达了在人生当中,得与失是相伴相随的,人们不应只盯着未曾得到的,而应珍惜已经拥有的观点,使读者能从中领悟到对待生活的正确态度,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教育意义。

· 结构较为清晰:整体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头提出上帝很公平,不会给人太多的观点;中间通过落水者的故事以及牛顿、迪斯尼等事例进行论证,还穿插了自己向上帝索要的经历来进一步说明;结尾总结得出人们虽失去了一些,但得到的更多的结论,逻辑连贯,层次分明,让读者能够较好地理解文章的脉络。

· 论据丰富多样:运用了多种类型的论据来支撑论点,既有落水者面对救援却寄希望于不切实际的“泳圈”而导致丧命的反面故事,又有牛顿因苹果发现地球引力、迪斯尼因老鼠创造米老鼠等正面事例,还结合自身的索求经历,使文章内容充实,更具说服力。

不足

语言表达略显平淡:整体语言风格较为平实、直白,在词汇运用上不够丰富和生动。例如,“你既然想拥有就必须先学会放弃”“如果你埋怨上帝给得太少或认为上帝不公平的话,那,只是你没能成功的借口”等语句,表述相对较为简单直接,缺乏文采和感染力,难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逻辑推理稍显生硬:在阐述观点时,部分地方的逻辑推导有些不够自然流畅。比如由落水者的故事直接得出“上帝给的不少,关键在你把握多少”,这个过程过渡得略显仓促,没有更深入地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得逻辑的连贯性受到一定影响。

具体建议

提升语言美感:

在不改变文章原意的基础上,对一些表述进行优化。例如,将“你既然想拥有就必须先学会放弃”改为“若你渴望拥有,便需先懂得放弃的艺术”;“如果你埋怨上帝给得太少或认为上帝不公平的话,那,只是你没能成功的借口”可以改为“倘若你只会埋怨上帝赐予的太少,抑或觉得上帝不公,那不过是你为自身的无能或软弱所找寻的借口罢了”。

增加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排比等。比如在描述得失的关系时,可以说“得失就像天平的两端,有失才有得,如同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这是世间不变的规律”。

优化逻辑推导:

在落水者故事与“上帝给的不少,关键在你把握多少”之间,可以增加一些分析性的句子。比如“落水者本有机会借助路人递来的竹竿获救,这是他眼前实实在在的生机,然而他却没有珍惜和把握,反而将希望寄托于虚幻的泳圈,这正反映出他在面对现实时的盲目和不知珍惜,也由此可以看出,很多时候我们并非真的没有得到足够多,而是没有用心去把握身边的机会”。

关联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