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过马路:亲情的温暖与感悟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回忆小时候母亲牵自己手过马路的温馨场景,十几年后角色互换,自己牵起母亲的手,心中满是感慨。由此引发对亲情的思考,以及对尊老爱幼这一传统美德在亲情中体现的感悟,强调亲情是心中最温柔的角落,如水般纯净绵延。

作文正文:

记得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担心我的安慰,总是要送我过马路才折身去上班。横穿马路时,马琴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握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牵着走过马路,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叮嘱:“有车就别过。”

这天又要过马路了,妈妈又向我伸出右手,我顿悟了:一样的时间,一样的地点,一样的我和妈妈,唯一不变的是——亲情!

十几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大手,昔日年轻母亲的细嫩软手,已成为一双枯干节深的粗手,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年轻时吃了许多苦,受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一一掠开,但对女儿的关爱情肠却怎样也掠不去。

我没有把手伸过去,而是伸出我的手轻轻地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多是您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您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

牵着母亲的.手过马路,心里有几许感激,几许心疼,几许爱意,还有几许感叹!

我们能够爱幼,但我们却时常忘了像爱幼一样尊老。在大街上,许多父母牵着儿女的小手,但是,当你紧紧握住你儿女的小手时,也别忘了,父母的老手更盼望着我们去牵啊!

亲情是最朴素最美丽的情,它不像爱情那样浓郁热烈,也不像友情那样清新芬芳,却是那么的缠绵不断,余韵悠长。爱情也许会流散死亡,友情也许会反目成仇,只有亲情永远是我们心中最温柔的角落!

亲情如水,纯净透明;水如亲情,绵延不绝。

详细点评:

(一)优点

1. 情感真挚,以小见大:文章通过“牵手过马路”这一细微且日常的行为,展现了亲情的深沉与持久。从儿时母亲对自己的呵护,到长大后自己主动牵起母亲的手,将亲情具象化,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亲情在不同阶段的温暖与力量,以小情节反映大主题,即亲情的永恒与重要性。

2. 对比手法运用巧妙:文中既有不同时期母亲手的变化对比,年轻时“细嫩软手”与现在“枯干节深的粗手”形成鲜明反差,突出岁月对母亲的影响以及母爱不变的珍贵;又有人们对儿女和父母不同态度的对比,“许多父母牵着儿女的小手”却“忘了父母的老手更盼望着我们去牵”,引发读者对现实中亲情关系失衡的思考,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 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文字表达流畅自然,如“我没有把手伸过去,而是伸出我的手轻轻地握住她的手”“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等语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情感互动的瞬间。同时,结尾处对亲情的抒情议论,如“亲情是最朴素最美丽的情……只有亲情永远是我们心中最温柔的角落!”富有哲理,升华了文章主题,让读者对亲情有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二)不足

1. 描写稍显单薄:整体描写相对简洁,对于母亲的形象和情感世界的刻画可以更加丰富立体。例如在描述母亲年轻时吃很多苦时,只是一笔带过,可以适当展开,讲述一两个具体事例,让母亲的经历更加真实可感,使读者更能体会到母亲的伟大与不易,从而加深对亲情的理解。

2. 行文逻辑可优化:文章在叙述过程中,从儿时的回忆直接过渡到十几年后的情节,中间缺乏一些过渡性的表述,使情节的发展略显突兀。可以在两段之间增加一些连接词或过渡句,如“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使文章的逻辑更加连贯流畅。

3. 主题深度挖掘有限:虽然文章提及了亲情的重要性和尊老爱幼的内涵,但对于如何在社会层面倡导和践行这种观念,没有进一步深入探讨。仅停留在个人情感和感悟层面,使得文章的社会价值和教育意义没有得到充分拓展。

具体建议

1. 强化描写细节:在描述母亲形象和经历时,增加具体事例和细节描写。比如回忆母亲年轻时劳动的艰辛场景,或者讲述母亲为家庭做出的具体牺牲,使母亲的形象更加丰满鲜活,让读者更能感同身受。例如:“我仍清晰地记得,那年冬天,寒风刺骨,母亲在冰冷的河水里洗衣服,双手冻得通红,却依然面带微笑,为我们准备着过年的新衣。”

2. 完善行文逻辑:在段落过渡处添加恰当的连接词或过渡句,使文章情节发展更加自然。如在从儿时回忆转到十几年后的内容时,可以这样写:“岁月的车轮悄然驶过十几个春秋,曾经那个依偎在母亲身旁的孩童已渐渐长大,而那份亲情的羁绊却愈发深厚。这天,又要过马路……”

3. 深化主题内涵:在文章结尾部分,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亲情与尊老爱幼的美德。比如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老年人的情感需求,鼓励年轻人多陪伴父母等,从而使文章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能引起社会层面的共鸣和思考,提升文章的思想高度和社会价值。

关联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