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人类进步的阶梯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文章从人类的起源说起,阐述了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经历的多次关键告别,如告别树栖、黑暗、石质工具等,这些告别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通过对比类人猿和人类的不同命运,强调了敢于创新、打破陈腐的重要性。最后联系生活实际,指出在生活、学习和交往中都应学会有选择地告别,以走向成功,点明“告别”的重要意义。

作文正文:

人类历史上有许多告别,有的告别带来的是负面影响,有的告别却带来步步腾飞。

我们最古老的祖先是1000多万年前的古猿。他们本来住在树上,为了便捷地寻找食物,扩大生存范围,他们开始下地,从此告别树栖。为了更好地行动,他们告别爬行,开始直立行走。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手越来越发达,大脑也越来越发达,他们不但会使用天然工具,还会制造工具。几百万年过去了,我们的祖先无意中学会了用火,从此告别黑暗。又过了几十万年,我们的祖先在无意中学会了种植农作物,从此不再冒着生命危险去猎食凶猛的野兽。几千年过去了,我们的祖先告别石质工具,开始使用铜制工具,不久又告别铜质工具,使用铁制工具。又过了几千年,伴随着众多发明发现,我们的祖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现在,我们处于互联网时代,强大到改变生物圈的面貌,关系到地球的命运,或许再过几千年,我们会强大的关系宇宙的命运!

仔细想想,我们人类能走到今天最关键的一步还是告别树栖,这种告别是意味着要敢于创新,打破陈腐。1000多万年前,并不是所有古猿想下地,部分古猿害怕地面上未知的危险,因此留在了树上,它们的后代就是现在类人猿。不过类人猿比我们人类低等许多,已走向灭绝的边缘,还需要“亲兄弟”人类的保护。

告别树栖这一小小的'改变,带来的效应有多么巨大!我们要学会告别,作有选择的告别。好的地方当然不应该告别,在生活中,我们要告别坏习惯,在学习中,我们要告别无效率的学习方法。在交往中,我们要告别坏的方式,只有把自身的弊病告别了,我们才能走向成功!

详细点评:

· 优点:

§ 立意积极且具有深度:文章围绕“告别”展开,将其置于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进行探讨,揭示出告别在人类进化和发展历程中的关键作用,如推动人类从原始走向文明,从弱小变得强大,使文章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积极的主题意义。

§ 内容丰富且有条理:从远古人类的告别到现代社会的发展,再到个人生活学习中的告别,内容涵盖了多个层面和时间维度,全面而丰富。同时,采用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相结合的方式,条理清晰地阐述了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告别及其影响,使读者能够系统地理解“告别”这一概念在人类发展各方面的体现。

§ 论证方法多样: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例如,列举人类历史上学会用火、种植农作物、使用不同材质工具以及进入互联网时代等事例,有力地证明了告别对进步的推动作用;通过类人猿与人类的对比,凸显了告别树栖、敢于创新的重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 不足:

§ 语言表述较平淡:整体语言风格较为平实,文采性略有不足。在描述人类进化和发展历程时,多是平铺直叙地讲述事实,缺乏生动形象的描写和富有感染力的词汇运用,难以让读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例如在描述祖先学会用火的过程,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如“当第一缕火焰在黑暗中燃起,祖先们惊喜而又敬畏地围绕着那微弱却充满希望的光芒,从此,黑暗不再是他们唯一的归宿”。

§ 论据分析不够深入:虽然列举了众多事例,但在部分论据的分析上停留在表面现象,没有深入挖掘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和机制。比如在阐述类人猿走向灭绝边缘的原因时,只是简单提及害怕地面未知危险而留在树上,没有进一步探讨其生存方式的局限性、环境变化对其的影响以及与人类进化路径差异的深层次原理,使得论据的支撑力度有所欠缺。

§ 结尾升华略显仓促:结尾从人类历史过渡到个人生活中的告别,虽然主题延伸合理,但在阐述如何在生活、学习和交往中进行有选择的告别时,过于简略和笼统,缺乏具体的指导和建议,未能将主题深入到实际操作层面,给人一种草草收尾的感觉,削弱了文章的整体影响力。

建议:

· 在语言方面,可以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成语、俗语等,使文章更具文采。例如:“告别,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人类进步的大门,引领着我们在文明的大道上昂首阔步。”同时,对一些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细腻描写,增强文章的画面感和可读性。

· 对于论据分析,深入挖掘每个事例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价值。比如分析类人猿灭绝边缘的原因时,可以从其生理结构限制、生态位竞争等方面展开,使读者能更透彻地理解为何告别树栖、勇于创新对人类如此关键。

· 结尾部分可以进一步拓展,详细阐述在生活、学习和交往中如何具体实施有选择的告别。比如在学习中,告别无效率的学习方法可以具体举例说明哪些方法不可取,以及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从而让读者能更好地将“告别”的理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文章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

关联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