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的艰辛与喜悦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本文讲述了作者一家在植树节去山上植树的经历,描述了一路上的风景、植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最终收获的喜悦和对植树意义的理解。作文正文:
3月12日植树节到了,我们一家起了个大早,爸爸带着我们买来一些树苗,然后开着车带着我们去山上植树。
一路上,春风轻轻地吹拂到脸上,暖洋洋的;田地里的油菜花散发着甜甜的香味,沁人心脾;路两边的小花小草随风摇动,象是在不停地向我招手,好象说:“欢迎你!”,我的心随着风儿早就飞到了山上。
到了山上,我迫不及待地拿着我提前准备好的小镢头就开始刨坑,我刨了一下,两下,三下……咦?怎么这么难刨?坚硬的土地、还有大大小小的石头,我的小手都被镢头磨红了,但是还是没刨出多少土。爸爸说:“这里是山上,山石多,泥土少,很难刨呢!也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要在这里种上许多树,这样可以绿化山林,保持水土不流失,大大地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哦,原来是这样啊,我明白了!于是我让爸爸用他的大镢头开始刨坑,我呢则负责扶树苗,妈妈负责浇水、填土……我们一家人忙的不亦乐乎。
还真不容易,我们用了几个小时的时间才把小树苗种好。虽然我很累,衣服和鞋子也弄脏了,脸上还弄的象小花猫一样,但是想到小树苗会长成一棵棵参天大树,想到我居然也能为人类环境做出贡献,我心里美滋滋的……
详细点评:
· 优点: § 情感真挚:文章充满了作者的真实情感,从一开始对植树的期待,到遇到困难时的坚持,再到种完树后的喜悦与自豪,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变化,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例如,“我的心随着风儿早就飞到了山上”一句,生动地表现出作者对植树活动的渴望。 § 描写细腻:对沿途风景的描写细腻生动,如“春风轻轻地吹拂到脸上,暖洋洋的;田地里的油菜花散发着甜甜的香味,沁人心脾;路两边的小花小草随风摇动,象是在不停地向我招手”,通过视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描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对植树过程中人物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也比较细致,如“我迫不及待地拿着我提前准备好的小镢头就开始刨坑”“我的小手都被镢头磨红了”等,让读者能想象出当时的场景。 § 主题明确:通过讲述植树的经历,引出了植树对绿化山林、保持水土、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的重要意义,使文章不仅仅是一次活动记录,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深度。 · 不足: § 语言稍显平淡:整体语言较为平实,部分表述比较口语化,缺乏文采。例如,“我刨了一下,两下,三下……”这种表述虽然简单直接,但略显单调。可以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或成语来增添语言的美感,如“我小心翼翼地挥舞着小镢头,一下又一下,好似在与坚硬的土地进行一场持久战”。 § 结构稍松散:文章段落之间的过渡不够自然流畅,比如从描述路上的风景到开始植树的过程,衔接不够紧密。可以在段落开头或结尾使用一些过渡性词语或句子,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例如,在描述完路上风景后,可以加入“终于,我们抵达了目的地——山上,准备开始今天的植树行动。”这样的句子来引出下文。 § 细节刻画可深入:在描述困难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深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细节。比如,当作者发现土地坚硬难刨时,除了描述手上磨红的情况,还可以写一写当时内心的挫折感以及是如何一步步坚持下来的,这样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建议: 在语言上,平时多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写作时适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润色文章,提升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在结构方面,注意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使用过渡词和过渡句使文章层次分明。对于细节描写,要深入挖掘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将细节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使读者更能深入理解文章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