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师来首页学科首页语文资源语文学科知识拓展家长在小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只是旁观都吗?

家长在小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只是旁观都吗?

来源:网络整理

孩子终于上一年级了,家长终于可松一口气了,不是有专业的老师在教育,就不需要家长过多的参与了。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首先,孩子学习动力的维持,需要家长

孩子要想搞好学习,起码先得“想学”。

相信每个孩子一开始都是愿意学习的,因为觉得好玩。那为什么有的孩子后来就讨厌学习了呢?因为没有成就感,要么是努力了,却没有得到想要的收获;要么是有收获,却比不上身边的同学,久而久之,就觉得学习没劲。

学校和老师也有努力在帮助孩子,比如减少对成绩和排名的公布,增加奖励的覆盖面,加强师生之间的谈话沟通等等。可是,学校在办学绩效上有自己的压力,有时很难做到平衡;老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而且事务繁忙,再加上教的学生又多,很难全面兼顾。这时,家长的参与,能让孩子找到前进的力量。

其次,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家长

孩子要想搞好学习,光靠“想学”还不够,还得“会学”。

会学,意味着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而且形成习惯,推动自己持续地进步。这一过程的实现,需要目标的引导、反复的练习和有效的反馈,无论是哪一项,都离不开足够的陪伴。

问题是,学校里的老师很难做到这一点。就拿写字习惯来说,面向全班同学,老师可以讲解正确的姿势和相关要求,多安排一点时间给大家练习,还可以选出部分作品进行点评。可是,具体到每一个学生,老师就很难陪伴到位,特别是有时教学进度紧张起来,能把课讲完就不错了。这时,家长的参与,能让孩子保持前进的脚步。

当然,如果孩子的学习动力和习惯已经搞定,家长可以大胆地放手;如果没有,还是建议家长参与一下孩子的学习。

另外,为帮助家长朋友更好地帮助孩子学习小学语文,本站对小学语文要学习什么作了一下简单的总结:



课程标准主要有四大部分,分别是前言、课程目标与内容、实施建议、以及附录。

“前言”部分告诉我们,语文课程的身上有两大任务:

A、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打下基础。

B、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为了落实这两大任务,“课程目标与内容”部分提供了一份“总体目标与内容”清单。这份清单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

其中,“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方面的描述比较抽象,可能是蕴含的内容太多了;不过,“知识与能力”这方面的描述倒是很具体,可以从五个维度展开:

1、识字与写字

①学会汉语拼音。

②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③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④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

2、阅读

①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②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③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④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⑤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

⑥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3、写作

①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②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4、口语交际

①能说普通话。

②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5、综合性学习

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为了进一步细化,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与内容”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我在这里把前三个学段的内容,从五个维度进行汇总。

以上就是好师来教育整理的有关家长如何在小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过程中提供帮助的一些建议,如需要专业的小学语文教师帮助,请访问小学语文家教网,里面有大量的专业小学语文老师,随时可为您排忧解难。


更多语文学科拓展知识...
关联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