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九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2分)古埃及墓室壁画描绘了法老狩猎的情形,其中最为高大的男性是法老王,紧随其后的王妃相较于法老王形象较小,但又比身旁的奴隶更高大。这反映了古埃及( )
A.法老王权衰落 B.等级观念森严
C.农业生产状况 D.社会风俗多样
2.(2分)在两河流域的考古挖掘中,出土了大量属于古巴比伦时期的借贷契约。研究认为,当时可能已经出现债券人员专门从事放贷行业,赚取利息。这反映古巴比伦( )
A.法学体系完善 B.耕种方式多样
C.商品经济活跃 D.民主政治发达
3.(2分)20世纪50年代,印度电影《流浪者》中有句著名台词:“法官的儿子还是法官,小偷的儿子还是小偷”。此观念折射出印度( )
A.注重法制规范 B.世袭制度仍然存在
C.社会分工明确 D.种姓制度影响深远
4.(2分)古代雅典重视公共设施的建设,如修建市政广场、议事大厅等,为公民相互交往、发表言论和议论公共事务提供公共空间。这一举措( )
A.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B.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C.赋予了妇女政治权力 D.促使城邦国家的形成
5.(2分)亚历山大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模仿东方人,他不仅不穿马其顿的传统服装而穿米地亚服装,还把长期以来作为胜利者标志的马其顿帽,换成被征服的波斯人的头巾。亚历山大此举意在( )
A.消灭波斯帝国 B.巩固帝国统治
C.学习罗马法治 D.传播希腊文化
6.(2分)案例法在古罗马法中就已经存在,当今美国的兰代尔方法、日本的要件事实论分析法等,虽形式有别,但实质都是对古罗马案例法的传承创新。材料旨在( )
A.说明罗马法应用时间长
B.批判当代法律缺乏创新
C.强调罗马法的影响深远
D.分析各国法律的合理性
7.(2分)女芭蕾舞演员立足尖的舞姿,是古希腊数理哲学家提出的美学原理——黄金分割比例在舞蹈艺术中的生动展现,凸显了身体的和谐与美感。这反映了( )
A.古希腊文化对舞蹈艺术的影响
B.古希腊神话题材形式丰富多彩
C.古希腊哲学决定舞蹈审美标准
D.古希腊在艺术方面的成果丰硕
8.(2分)为了保证新王国的稳固,克洛维与近臣确立了权利与义务的相互关系,日耳曼人原有的亲属关系和以军事目的建立的扈从关系,被另一种关系所取代。据此可知,“另一种关系”指的是( )
A.罗马元首制 B.封君封臣制度
C.资本主义制度 D.君主专制制度
9.(2分)如表是13世纪英国庄园案件的类型和数量占比。从中可以看出庄园法庭( )
时间 | 庄园 | 受理案件总数(件) | 涉及领主利益案件数(件) | 占比 | 涉及佃户利益案件数(件) | 占比 |
1246﹣1249年 | 贝克修道院庄园 | 122 | 92 | 75.4% | 30 | 24.6% |
1259﹣1261年 | 阿尔里瓦庄园 | 169 | 104 | 61.5% | 65 | 38.5% |
A.维护了庄园公共秩序 B.损害了佃户的利益
C.限制了庄园领主特权 D.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10.(2分)1158年腓特烈一世授予博洛尼亚大学特许状,赋予了学生司法自治、不受地方政府拘留逮捕、不受歧视等特权,后来这些特权扩大至意大利所有大学。这说明中世纪的大学( )
A.有自给自足的特点 B.摆脱了教会控制
C.是完全独立的单位 D.享有较大自治权
11.(2分)公元6世纪,由查士丁尼主持编纂的《罗马民法大全》历经千余年而影响犹存。该法律诞生于( )
A.
B.
C.
D.
12.(2分)以源氏为代表的贵族的发展瓦解了大化改新后的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家”制度,并逐渐形成新的军事贵族。这反映了日本( )
A.逐渐形成幕府统治 B.实行了大化改新
C.转变成为官僚政治 D.确立了天皇制度
13.(2分)如表是《一千零一夜》中部分故事梗概。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 )
故事名称 | 梗概 |
睡着的国王的故事 | 商人之子哈桑与国王哈里发之间发生的有趣故事 |
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 | 古波斯一对靠打柴为生的贫穷兄弟遭遇强盗的故事 |
辛伯达航海历险记 | 辛伯达和叙拉古国(今意大利境内)王子普罗士的航海故事 |
A.成为世界文化的中心 B.深受伊斯兰教的影响
C.随帝国扩张走向世界 D.兼具东西方文化元素
14.(2分)在小生产者与市场之间起到桥梁作用的商人被称作包买商。中世纪晚期,西欧的包买商通过夺走小生产者的销售能力和生产工具,实现对手工业生产的全面管控。该现象( )
A.促进了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B.推动租地农场兴起与繁荣
C.催生了新的政治体制的诞生
D.促进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化
15.(2分)佛罗伦萨学派“面向世俗,面向人间,把开始摆脱宗教桎梏的有自我意志的人,视为创造历史的力量”。该学派最早可能出现于( )
A.文艺复兴时期 B.启蒙运动时期
C.罗马帝国时期 D.独立战争时期
16.(2分)哥伦布在航海日记中写道:“由于我未能迅速派回载满黄金的船只,各种诽谤以及对此航海事业的反对声便铺天盖地而来。”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是( )
A.哥伦布航海的路线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探寻新航路的目的 D.殖民掠夺的影响
17.(2分)“磷酸盐之国”瑙鲁在澳大利亚、英国和新西兰的殖民统治时期,磷酸盐矿遭到了大量破坏性开采,从早期绿意盎然如伊甸园,变成一片片的石质沙漠。材料旨在说明( )
A.殖民掠夺造成的恶劣后果
B.理性主义的广泛传播
C.英国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
D.环球航行的重要意义
18.(2分)如表是九年级(1)班同学总结的知识点,从中可知学习的主题是( )
从“庄园瓦解”到“租地农场的发展” |
从“以神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 |
从“地中海世界”到“大西洋世界” |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封建时代的欧洲
C.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 D.资本主义的曙光
19.(2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笛福在《鲁滨逊漂流记》里描绘了当时的清朝:人们被教唆得言听计从,从不思考,官员在许多案件中自己说了算。该书旨在( )
A.宣传君权神授思想 B.支持君主立宪制度
C.肯定中国儒家学说 D.推动英国文学发展
20.(2分)漫画中坐在椅子上、跷着二郎腿的是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他和贵族们正兴致勃勃地观看一场精彩的大戏——宰杀下金蛋的鹅,这只鹅指的就是北美殖民地。漫画体现了( )
A.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B.英国国王与贵族的矛盾重重
C.北美殖民地南北经济的差异
D.英国阻碍北美资本主义发展
21.(2分)1790年伦敦革命协会和宪章会明确表达了想以法国革命为榜样,对英国政治和社会进行改革的愿望。19世纪中后期,中国知识分子将法国大革命视为具有民主意蕴的政治变革。这说明法国大革命( )
A.推翻了君主专制 B.推动英国制度的变革
C.具有世界性影响 D.影响辛亥革命的进程
22.(2分)一份文献声明:“在人类事务的发展过程中,当一群人必须解除他们和另一群人之间的政治联系,取得独立平等的地位时,出于对人类舆论应有的尊重,必须把迫使他们独立的原因予以宣布。”这份文献是(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法国民法典》
23.(2分)1838年,商业汽船“天狼星”号从英国伦敦出发到达纽约,历时18天又14小时22分,从而创造了当时东西方向横跨大西洋最快船的记录。“天狼星”号的航行( )
A.有赖于手工工场的兴起
B.标志着英国城市化的开始
C.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
D.推动了铁路运输业的发展
24.(2分)九年级(1)班开展“世界历史名人”读书会,如图是小明分享的某个历史人物传记的部分篇章。该历史人物是 ( )
第一章 为人类服务才是最幸福的人 第二章 以“批判的热情”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第四章 致力于无产阶级的组织与联合 第九章 工人阶级的圣经《资本论》 |
A.华盛顿 B.马克思 C.拿破仑 D.恩格斯
25.(2分)1867年,巴黎铜业工人举行罢工,在巴黎铜业工会的斗争和第一国际的援助下,雇主们很快被迫作出让步,此后,工会在法国迅速发展起来。由此可知第一国际( )
A.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导致里昂工人运动的爆发
C.促成巴黎公社运动的胜利
D.推动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
26.(12分)博物馆是我们研究学习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某校九年级举办文物展览活动,一组同学收集整理了各个博物馆的部分文物信息,请你参与布展。
材料一 各国家博物馆的部分文物信息
展板主题 | 展板1:法老遗韵 | 展板2:两河文明 | 展板3:民主之源 | 展板4:华夏瑰宝 | |
历史文物 | A埃及罗塞塔碑 | B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 C雅典帕特农神庙的大理石雕刻 |
D中国司母戊鼎 | |
文物信息 | 罗塞塔石碑上分别用古埃及象形文字圣书体、世俗体、希腊文镌刻了3段文字。18世纪法国语言学家商博良据此碑文,破解了象形文字。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 《汉谟拉比法典》是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律。法典雕刻在黑色石柱上,内容广泛。现藏于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 帕特农神庙是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宏伟建筑计划的重要部分,是古希腊文明的瑰宝。神庙的大理石雕刻现藏于英国国家博物馆。 | 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之一,也有学者认为应称为“后母戊鼎”。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 |
入选理由 |
|
| 雅典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文明象征之一,展现了雅典鼎盛时期的辉煌,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对研究古希腊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 司母戊鼎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杰出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科技和审美价值,对考古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 |
补充史料 |
|
|
| ②③ | |
材料二 学生收集的备选史料
①金字塔
②何尊
③甲骨文
④《荷马史诗》
⑤苏格拉底
⑥60进制
⑦太阳历
⑧楔形文字泥板
(1)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相关知识,分别为A、B文物写出入选理由。
(2)请将材料二备选史料的序号填入对应的展板中(每个展板选择两项史料)。
(3)请为该展览设计一个主题。
27.(14分)城市建筑是历史的缩影,见证了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初期,西欧笼罩在罗马天主教神权统治下,阴沉的罗曼建筑风格是那个时代全部思想的体现。中世纪中期,十字军远征把拜占庭拱式建筑带回西欧,欧洲的哥特式建筑受此影响颇深,出现了无数天主教堂。中世纪晚期,建筑艺术的干涸、贫乏是从印刷术的发明开始的。米开朗琪罗主持设计的圣彼得教堂是建筑艺术最后的杰作。
——摘编自赵敦华《中世纪建筑与柏拉图几何学》
材料二 如图所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1和图2建筑的史料类型,并概括中世纪建筑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伦敦广场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伦敦广场变化的原因。
28.(14分)世界地图承载着人类想象世界,认识世界的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托勒密的世界地图
| 公元2世纪,托勒密抛弃了宗教性的世界地图,率先在地图上描绘出“人居区”(有人居住的土地),划时代地将人类生活圈主要部分描绘出来。15世纪初,“托勒密的世界地图”得到“复活”,后来被欧洲人看作绝对标准,在世界各地建设“海上航线”的时候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摘编自宫崎正胜《从航海图到世界史》 |
材料二 瓦德泽穆勒的《世界全图》
| 1507年,德国制图家马丁•瓦德泽穆勒在《世界全图》地图上首次将美洲表现为一片(与亚洲分离的)独立大陆,并首次用航海家亚美利加•韦斯普奇之名为美洲命名,该地图因此得名“美洲的出生证”。 ——摘编自包慧怡《图绘丝国》 |
材料三 基于现代测绘的数字地图
| 21世纪,随着计算机、智能手机及互联网的普及,数字地图和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除此以外,数字地图还在城市管理、资源调查、灾害监测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摘编自人教版《地理》 |
(1)根据材料一,指出托勒密的世界地图“复活”的时代背景与意义。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地图发展变化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写出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世界地图应包含的要素,并说明理由。
示例:
要素:世界煤炭资源分布和储量
原因: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社会生产所需的煤炭资源大幅度增长,在地图上标注世界煤炭资源的分布及储量,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合理规划工业布局,优化交通网络,从而推动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