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第一实验学校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年•忆】

1.(8分)根据课文默写。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行路难(其一)》)

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新春佳节,往昔的陈旧年俗形式因时代进步而渐趋式微,新的年味元素正蓬勃兴起,正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所吟诵的那般。

我们有志少年沉浸在过年小家团圆的欢乐氛围时,也应葆有“                  ”的高尚情怀。(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句子作答)

2.(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甲】年味,恰似一座承载着千年华夏记忆、汇聚多元文化魅力、融通古今情感力量的精神富矿,源源不断地为人们的心灵注入养分。醇厚的年味犹如摇yè(  )的烛光,驱散着冬日的寒意,温暖着游子的心房;【乙】醇厚的年味犹如恪(  )守的家训,延续着先辈的习俗,传承着民族的根脉;醇厚的年味犹如rú(  )养的春雨,滋润着干涸的心田,激发着生活的热情。【丙】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抹年味,它或许是当下团圆的喜悦,或许是儿时守岁的期待,亦或许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随着岁月流逝,我们对年味的眷恋如同陈酿的美酒,愈发香醇,          。【丁】衷心祈愿,你我皆能在年味里寻得心灵的慰藉,与之相融,彼此成就,共赴一场温暖而美好的新春之约

1)给加点字注音。

    

2)根据拼音写汉字。

yè  

rú  

3)下列词语填入语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与日俱增

B.间不容发

C.不由分说

D.言不及义

4)以上语段画线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甲】句

B.【乙】句

C.【丙】句

D.【丁】句

3.(3分)在“年•记忆”探究活动中,学生以文为舟、思为楫,跨越千年聆听古人的年俗情思,下列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有的则质朴天然,仿若粗陶素瓷,以最本真的笔触描绘过年时牵挂家人、灯火可亲的深情画面。

古之雅士每逢岁末新春,总会以如椽的生花妙笔,书就无数传唱千古的传世诗词。

如“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将元宵佳节灯火辉煌、游人如织的盛大场景淋漓尽致地展现眼前。

观那诗海词林,有的诗句辞藻绮丽精工,用华丽的文字细细雕琢出年节的繁华与喜庆。

像“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直白地道出漂泊游子在除夕夜对故乡的深切眷恋。

这些诗作深刻而细腻地抒发了诗人各自内心深处的幽情雅韵与家国之思。

A④③①⑤②⑥ B②①③④⑤⑥ C②④⑤①③⑥ D②④③①⑤⑥

4.(7分)综合性学习。学校开展以“年俗”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为了解学生对年俗的认知与感受,请设计两个采访问题。

小贴士:采访的问题须有针对性、开放性、逻辑性。

示例:

在您的记忆深处,最具特色且难以忘怀的年俗活动是什么?

您能分享下,这些年俗活动带给您的影响吗?

2)学校举办年俗文化展览,请完成展览板块设计。

板块一:年俗知识长廊

板块二:         

板块三:        

板块四:年俗精神内涵

3)小吴同学念及如今年味不浓的现实,决定撰写一份简短的倡议书,呼吁人们行动起来,找回年味。请你帮他起草。

“让年味回来”倡议书

亲爱的家人们、朋友们:

                 

小吴

2025113

二、【年•情】

5.(23分)阅读回答问题。

【甲】

蝶恋花•密州上元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时苏轼在密州。上元:即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也叫上元节、因有观灯之风俗,亦称“灯节”。

【乙】

书上元夜游

苏轼

己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吾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注】儋州:唐设儋州于海南岛。苏轼于绍圣四年(1097年)被贬至儋县。三鼓,即三更、丙夜,相当于现在讲的夜十一时至一时。过:苏过,字叔党。苏轼幼子。

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老书生数人来过(经过)

B.步城西(走)

C.良月嘉夜(美好的)

D.盖自笑也(大概)

2)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

3)翻译下列句子。

放杖而笑,孰为得失?

然吾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4)班级以“上元节的情思”为主题展开交流讨论,请你补全对话。

小锡:我对乙文中韩愈的典故很感兴趣,我查到韩愈在被贬官时说:“君欲钓鱼须远去,大鱼岂肯居沮洳。”看似讨论钓鱼,实则抒发                 

小新:基于此,我重点解读了乙文蕴含的情感。乙文中的“关”意蕴丰富,笑自己的境遇,也笑韩愈的态度。自笑中蕴含的情感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异曲同工,蕴含          的情感,笑韩愈则是因为领悟到了         的人生道理。

小吴:你们说得对,苏轼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过上元节,心境不同。甲文中“寂寞山城人老也!”一句就很值得玩味:                

小乐:是啊,统观苏轼一生,几度被贬,却因此写就不朽诗文,人生境界也得以升华。苏轼在困境中沉思,在沉思中领悟,真是一个      的人。

三、【年•新】

6.(13分)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可以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大力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将蕴含其中的民俗文化、民族精神以现代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传播开来,使之更好融入日常、贴近生活,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

日前,“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申遗成功,再一次向世界彰显了中华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念和文明理念。新时代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赓续传承。实践中,不少地方和部门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为人民群众带来既熟悉亲切又具有新鲜感的节日氛围。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民俗的形式虽然在变,过年的心理需求却始终如一。所以我说春节是真正融入中国人血液里的一个节日,它与我们每个人都密切相关。

那我们能够为春节做点什么呢?

可以多做一点知识的普及。前些年,“福”字倒贴的风气流传开来,我赶紧写了好几篇文章,告诉大家“福”字为什么不能倒贴,什么特殊情况下“福”字可以倒贴,有什么样的寓意。这是我们学者应该讲明白的。我也一直想写一本给孩子们的节日读本,用文学的笔法传达节日蕴含的文化之美,丰富他们的节日体验。再有,便是推进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更好的衔接。比如,过去的大门是两扇,现在大都为单扇门了,春联怎么贴?什么材质的窗花更便于清理?春节那么多吉祥图案,怎么转化才能更适合现代家庭的装修风格等等。我们还需要更多出色的文创产品,还需要吸引更多年轻设计师的参与。近年来,年轻人越来越关注和喜爱传统文化,从事非遗保护的年轻志愿者越来越多。这是特别让人欣慰的事。

——冯骥才

【材料三】

无锡成为总台春晚分会场中第一个江南城市。1225日晚,无锡各处地标大阧亮起“2025年总台春晚分会场花落无锡”的视频海报。

本届春晚,肯定很甜、肯定很“无锡”,因为咱们无锡就是甜都。说到甜,无锡小笼包榜上有名,汤汁包裹小笼包,封住美味;浓油赤酱的酱排骨,十斤肉一斤糖,一口就征服你的味蕾。无锡有多甜,问问西伯利亚的红嘴鸥吧,毕竟它每年都来,“鼋头渚看红嘴鸥”,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留念。最近新增的一座“小蛮腰”,就在长江江阴段,古运河旁的南长街也成为市民猜测春晚无锡分会场具体地点的热门答案。今年国庆期间,老人在惠山古镇游玩时不慎将拐杖掉进鱼塘,工作人员热心帮忙打捞。75年一遇的最强台风席卷无锡,一对父子冒着危险救下被困在水中的女子。无锡小甜妹还是个细节控,处处都是爱你的形状。蠡湖大桥宛如一条灵动的巨龙横跨蠡湖,主桥采用独特的“人”字形结构,流畅的线条向两端延展,与水中的倒影相映成趣。太湖鼋头渚灯塔伫立在鼋头渚半岛尽头,灯塔呈圆柱形,周边的礁石形态各异,灯塔的简洁形状在浩渺太湖的映衬下,愈发显得孤寂而壮美。

(摘编自《无锡日报》公众号)

1)小新阅读了冯骥才先生的文章,决定以“如何普及年俗”为主题整理一份表格,请你结合材料二,帮他完成。

举措构想

具体方法

      

解释“福”字的贴法和寓意:写一本给孩子们的节日读本。

             

           ;探索更便于清理的窗花材质;让春节经典吉祥图案适合现代家庭装修风格。

吸引年轻人助力传统文化传承

                 

2)请结合材料三,完成一首小诗,向大家诠释“甜都”无锡。

无锡甜韵

无锡的“甜”,

             

          

          

勾勒于城市的形状中。

山水人文皆流彩,

岁月悠悠韵万重。

3)人民日报:“要让沉淀于历史的传统节日文化‘活’起来。”结合三则材料,概括如何让传统节日文化“活”起来。

4)“不少地方和部门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为人民群众带来既熟悉亲切又具有新鲜感的节日氛围”,下面不属于这种做法的一项是  

A.某城市开发春节主题的小程序,可线上放电子鞭炮、写福字、拜年等,增添过年氛围。

B.某城市通过电商直播、连线的形式,邀请民间艺人线上教学,将端午相关的民俗技艺带入寻常百姓家。

C.某城市在筹备中秋线上文化活动时,着力打造华丽的活动界面、高端的宣传方式以提高城市格调。

D.某城市文化部门搭建云展览平台,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春节庙会的精彩瞬间。

四、【年•传】

7.(18分)阅读回答问题。

拴在年上的记忆

胡学文

年是最具仪式感的节日,不同地域,年俗或许有别,但就传承之久,影响之深,仪式之繁,不会有太大差异。酒肉穿肠,并非简单的消化分解,还关涉众生的活法和讲究。年也是关于时间的杰作,勾连着人们的过去与未来,既有集体想象又不乏个人印记。

二十六扫除最为忙累,过程就是用自挖的白土刷两遍,再给有炕的屋顶棚糊一层报纸。为“搞”这些报纸,父亲要费许多心思,那过程之难,甚过采撷黄花。累却有乐,糊了新报,常可仰观,我对村庄以外世界的认知,是从读顶棚这些报纸开始的。许多字我不认识,但并不影响读,跳过去,也能明白大致意思;相反,有些话,每个字都不陌生,可组合在一起却摸不着头脑。正是这奇妙和深玄,让我的目光时时在顶棚搜寻、这算是年的余味吧。

除夕至,年就迈到门口了,一抬脚就可跨进来。所谓的忙到头,以此为终。乞丐都不出门的。仪式,禁忌也越发多了,如影随形。新置衣裤的颜色年年变,但袜子永远是红的。我成家后,母亲不再操心我穿什么样的新年衣装,唯有红袜子,早早就买好了,而且盯着我穿上。

守岁无甚情趣,比通常睡得晚,待被父母推醒,生肖已换了主角。父亲已把头天备好的木棒或胡麻柴点燃,曰“笼旺火”。围火烘烤,一年的运气由此生发。

在正宴开始前,先要给亲戚们拜年。拜完,亲戚会赏赐糖块、黑枣、红枣、花生、核桃、柿饼、烟卷之类的东西。我挺发怵拜年,好些姑姑叔叔姨姨舅舅比我年龄小许多,平时不屑与他们玩的,此时小长辈高高在上,作揖问好,甚觉羞怯。但怵也要去,这是大礼,父母严加督促,绝不可免。

第一要去的是四爷爷家。因为被请回的祖宗们“住”在他家。礼规入心,谨守敬从,任务完成,腹亦半空,那一刻真是很享受。尝一尝,便放下筷子,留着更多的肚子吃饺子。饺子里包着硬币,吃得多,自然吃出来的概率大。它不过是一场食之游戏,却是年俗的部分,劈枝砍叶,仪式散乱,年就不完整了。准确与否,有无应验,并没那么重要,至少不是第一重要。

每年都有吃撑的孩娃,甭说跑跳着玩了,走路都困难。某个春节,我和弟弟比赛吃饺子,事先并无商量,弟弟突然宣战。往年多半是我第一个吃出硬币,那一年他先吃出来。A.他将硬币抿舔干净,拍于桌角。硬币不是极新的,但在红漆的映衬下,如同明镜。弟弟毫不掩饰自己的得意,盯着我,双颊因兴奋而晕红。我自是不甘落后,加快吞咽。虽然他第一个吃出硬币,但未必吃出的硬币数超过我。没几分钟,我就吃到了,置于红桌的另一角,形成对阵。弟弟再咬一枚。虽然他占了上风,可这优势也让他紧张,一边咬一边扫着我的双腮。没有时间限制,我尽可敞开肚皮吃,就饭量我肯定是大于他的。他自然明白这一点,担心也与此有关。我表面泰然,心里却是急的,动作更快了些,几乎是囫囵吞咽。饺子里包有硬币,可我竟没咬到,至喉咙才觉出硬度,但回吐已来不及。我叫了一声,说把硬币吃进去了。弟弟自是不信,父母也没在意。弟弟明显吃饱了,见我没有认输的意思,也不放筷。若不是母亲板了脸,收了盘子,弟弟还要叫阵。肚里的硬币是不能算数的,我不可能剖开。B.胜负既定,弟弟以胜者的姿态下炕,自去玩耍。我又一次说把硬币吃肚里了,父母这才相信,安慰我说不碍事。收拾停当,母亲还去祖母处询问。但硬币在腹,我终究不踏实,直到它重见天日,心才落定。

初五送穷土,须在日出之前。揭起炕席的四边,将席下的尘土扫至簸箕。年前刚打扫过,所以初五扫土是象征性的。然后由父亲端至十字路口倒掉,燃放一个二踢脚,穷土就杳无足迹了。父母虔诚,我亦深信不疑,日子的油水一天天多起来,也许真是有些关系呢。即便现在,我也不认为那是愚昧或可笑的。而是看作往前拱的善念,春风熏染,芽苞肆意生长。

初五至元宵,村里会唱二人台。临时拼凑,也不化妆、曲目倒是不少。闹过元宵,年就耳过完了,另一个年已悄然上路。岁月不会因繁杂的仪式而驻停,但因为仪式中传统元素的浸润,时间便有了盘旋缠绕的可能。

如今,过年的形式变了,其实一直在变,或简或繁。心之所愿,永无更改。金鸡报晓,喜鹊登枝,如种扎根。

(《北京文学》2022年第11期有删改)

1)【介绍】“年是最具仪式感的节日”,请结合原文,向同学们介绍过年有哪些仪式。

二十六扫除→                     →元宵看戏、赏灯。

2)【品味】文中第小节有两处画线句,请任选一句,对加点字词进行赏析。

3)【论辩】小吴同学对年俗提出了质疑,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反驳。

小吴:“拴”在字典上有“绑紧”的意思,绑紧就是束缚。文中的“二十六扫除”的仪式让作者感到劳累;拜年让作者感到羞怯、犯怵;送穷土则是封建迷信活动,是象征性的、无意义的活动。

你:“拴”虽然有“绑紧”的意思,但也有“连结”的意思。                 。因此,年俗不仅意味着束缚,更意味着一种牵绊与念想,关涉众生的“活法和讲究”。

4)【思考】202412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请结合本文,谈谈春节申遗的积极意义。

8.(9分)班里开展“名著中的‘虎’”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加。

1)《水浒传》中武松、李逵都打过虎,为什么武松的名声远比李逵大?请结合名著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水浒传》中带“虎”的绰号可不少:插翅虎雷横、锦毛虎燕顺、笑面虎朱富……仔细揣摩,作者选择“虎”作好汉的绰号有哪些用意。

3)请选择下列一本书,结合作品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虎”的认识。

A.《骆驼祥子》

B.《水浒传》

C.《西游记》

五、【年•事】

9.(60分)作文。

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总在追寻那份让心灵得以栖息的满满幸福感。它或许藏匿于一杯清晨的咖啡里,或许闪耀在家人欢聚的笑语中,又或许悄然绽放在实现梦想的那一刻。让我们翻开这一页页充满温情的故事,捕捉那些让生活变得柔软而灿烂的幸福瞬间,触摸那份属于我们每个人的,满满的幸福感。

请以《满满的幸福感》为题写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关联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