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2分)下列有关①②③④四个框图中所包括的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框图中的生物都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B.框图中的生物不都含叶绿素,但都有细胞膜 

C.框图中的生物都具有细胞壁,但不都是真核生物 

D.框图中的生物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2.(2分)海南地处热带地区,盛产桂圆。新鲜桂圆易变质,烘成干果后即成为中药中的桂圆干,能长期保存。桂圆含天然的胶原蛋白、维生素E、铁、钾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新鲜桂圆在烘干过程中损失的主要是自由水 

B.桂圆中的有机物都能够为细胞代谢提供能量 

C.桂圆中的各种元素在自然界中也存在 

D.适量食用桂圆有助于缓解缺铁性贫血

3.(2分)油菜种子在发育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肪所占质量分数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可溶性糖和脂质的化学元素组成相同 

B.种子发育过程中,由于可溶性糖更多的转变为脂肪,种子需要的O元素增加 

C.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更多的转变为脂肪,有利于能量的储存 

D.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说明可溶性糖是油菜种子主要的储能物质

4.(2分)紫外线能直接损伤皮肤的表皮层和真皮层,使其中的胶原蛋白结构被破坏,导致皮肤老化。口服胶原蛋白经过酶水解形成分子量较小的胶原蛋白肽(CP)可以改善皮肤的健康状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紫外线和高温可破坏胶原蛋白的肽键 

BCP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显色反应 

C.胶原蛋白经过酶水解后空间结构改变 

D.胶原蛋白与CP的氨基酸种类不同

5.(2分)生命观念中的“结构与功能观”,内涵是指一定结构必然有其对应的功能,而一定功能需要对应的结构来完成。下列有关“结构与功能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细胞膜的磷脂分子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密切关系 

B.心肌细胞含有丰富的线粒体,有利与其节律性收缩 

C.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与细胞运动、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等活动有关 

D.在分泌旺盛的细胞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比较发达

6.(2分)如图中甲、乙、丙是构成核酸的两种核苷酸及它们形成的核苷酸单链(N表示某种碱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中含氮碱基种类有AUGC 

B.若丙中NT,则丙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乙,若丙中NU,则不可储存遗传信息 

C.新冠病毒的核酸初步水解和彻底水解获得的产物都有8 

D.将洋葱根尖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后,可得到6种产物

7.(2分)绿叶海蜗牛是一种软体动物,从享用完第一顿绿藻大餐起,这种软体动物体内便充满了叶绿体,从此便可终生禁食。如果长时间不见阳光,它会枯萎,由绿变棕、发黄,最后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绿叶海蜗牛的细胞质与细胞核进行信息交流可以通过核孔实现 

B.叶绿体进入绿叶海蜗牛的细胞内依据的是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C.长期不见光时绿叶海蜗牛由绿变棕、发黄与叶绿素含量下降有关 

D.绿叶海蜗牛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光能和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

8.(2分)真核细胞细胞质和细胞核之间有一个双向通道,组成这个通道的生物大分子是核孔复合物(NPC)。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NPC的数量与细胞代谢强度有关,通常代谢越旺盛的细胞NPC越多 

B.附着有NPC的核膜为双层膜结构,且与内质网膜和细胞膜直接相连 

C.大分子物质如DNA进出细胞核需要消耗能量 

D.原核细胞的NPC数量少于真核细胞

9.(2分)图1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一时刻的细胞图像。图2表示一种渗透作用装置。图3是另一种渗透装置,一段时间后液面上升的高度为h。这两个装置所用的半透膜都不能让蔗糖分子通过,但可以让葡萄糖分子和水分子通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图1是某同学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时拍下的显微照片,则此时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B.图2中,若A0.3g/mL葡萄糖溶液,B为清水,则平衡后A侧液面与B侧液面一样高

C.图3中,若A为清水a为蔗糖溶液,每次平衡后都将产生的水柱h移走,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h将会越来越小

D.图3中,如果Aa均为蔗糖溶液,则开始时浓度大小关系为MaMA,达到平衡后MaMA

10.(2分)胃酸由胃壁细胞分泌。已知胃液中H+的浓度大约为150mmol/L,远高于胃壁细胞中H+浓度,胃液中Cl的浓度是胃壁细胞中的10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胃壁细胞分泌Cl的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B.食用较多的陈醋后,胃壁细胞分泌的H+量将减少 

C.唾液淀粉酶会随唾液流入胃,在胃中催化淀粉的水解 

D.在弥漫性胃黏膜萎缩时,胃壁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推测此时胃蛋白酶的活性将降低

11.(2分)用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1的乙二醇溶液和2molL1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泡某种植物细胞,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体积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水进出大液泡要经过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 

B.图中AB段,该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C.图中AC段,120s时开始有乙二醇进入细胞内使细胞液的浓度增大 

D.该植物细胞在2molL1的乙二醇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后能自动复原

12.(2分)图甲、乙分别表示由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介导的物质跨膜运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乙所示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都是协助扩散 

B.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通道蛋白不具有特异性 

C.通道蛋白在起转运作用时,不需要消耗能量 

D.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13.(2分)广州华南国家植物园,每年5月是萤火虫的最佳观赏期,黑夜中看荧光点点,宛若置身星空。萤火虫发光的直接能量来源是ATP。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TP通过断裂AP之间的化学键来提供能量 

BATP水解的过程总是与细胞内的放能反应相联系 

CATP是直接能源物质,生命活动旺盛时会大量合成 

DATP断裂两个磷酸基团后,可作为合成RNA的原料

14.(2分)某科研小组将新鲜的黄瓜磨碎、过滤制得提取液,为研究提取液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以等体积等浓度的H2O2作为底物分别做了两个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一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两种催化剂起作用的原理不同 

B.实验一黄瓜提取液中过氧化氢酶的浓度必须与Fe3+的浓度相等 

C.实验二A曲线对应的是黄瓜提取液,B曲线对应的是Fe3+叶溶液 

D.将实验二中pH3的实验组与pH11的实验组溶液混合,酶的活性不会恢复

15.(2分)广东徐闻县被网友称为“菠萝的海”。喜吃菠萝的人也对口腔黏膜被损坏产生的刺痛感印象深刻,实质上这是由菠萝蛋白酶分解口腔黏膜上的蛋白质导致黏膜损伤而引发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菠萝蛋白酶的分子是由四种核糖核苷酸组成的 

B.用淡盐水浸泡菠萝使得菠萝蛋白酶失活从而减弱不适 

C.菠萝细胞合成的菠萝蛋白酶分泌到细胞外后才能发挥作用 

D.食用经过高温烹制的广东美食菠萝咕噜肉不会产生刺痛感

16.(2分)“宣州板栗”是安徽著名特产,以其甜、香、糯3大特点驰名中外。板栗加工的难点之一是加工过程中,在多酚氧化酶催化下栗仁的褐变。为防止栗仁褐变,某科研单位以探究温度对板栗多酚氧化酶活性影响为课题进行了实验,实验中每隔5℃测定多酚氧化酶的活性,由于栗仁中存在多酚氧化酶的同功酶(能催化相同反应而分子结构不同的酶),实验检测结果呈现双峰曲线特点。下列与图示相关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图示曲线说明,结构不同的板栗多酚氧化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可能不同 

B.实验结果说明,板栗在45℃条件下处理较长时间就可以避免栗仁褐变 

C.若进行pH对板栗多酚氧化酶活性影响的实验,结果也可能呈双峰曲线 

D.进行实验时,应先将板栗多酚氧化酶和底物用相应温度处理适宜时间后再混合

17.(2分)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基本过程,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离心,分离得到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装入15号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如下实验。下列叙述错误(  )

试管编号加入物质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

酵母菌

1

2

3

4

5

葡萄糖

+

+

+

+

丙酮酸

+

氧气

+

注:“+”代表加入了适量的相关物质,“﹣”代表未加入

A.能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为CO2H2O的试管是5 

B.不能产生ATP的试管是2 

C.能产生酒精的试管是1号和4 

D.不能产生CO2的试管是3

18.(2分)如图表示某种生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该生物为绿色植物,用18O标记C6H12O6,则短时间内在产生的水中能检测到18O

B.图中H2O,该种生物不可能是乳酸菌 

C.若该生物为人,则肌肉细胞中产生CO2的场所只有线粒体基质 

D.若该生物为酵母菌且在图示过程中释放12molCO2,则理论上吸收的12mol

19.(2分)不同距离的跑步过程中,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供能的百分比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运动员跑100米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ATP的场所相同 

B.运动员跑1500米时,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C.运动员跑5000米时,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ATP 

D.运动员跑马拉松时,血液中成熟红细胞主要进行有氧呼吸

20.(2分)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呼吸底物均为葡萄糖)。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该植物非绿色器官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B.氧浓度为d时,该植物非绿色器官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C.在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1.5 

D.图中abcd四个氧浓度下,b是适合储藏水果的最适氧浓度

21.(2分)光合作用的发现历时较长。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发现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鲁宾和卡门利用荧光标记法证实了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B.恩格尔曼以水绵为实验材料,证明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的受光部位 

C.卡尔文用14C标记14CO2供给小球藻,探明了光合作用中碳原子的转移途径 

D.希尔发现离体叶绿体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发生水的光解并产生氧气

22.(2分)如图表示光合作用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当光照强度较大时,物质可提供给线粒体利用和释放到细胞外 

B.物质中可储存活跃的化学能 

C.物质可作为活泼的还原剂,同时也储存部分能量供暗反应阶段利用 

D.在物质供应充足时,突然停止光照,C3的含量将迅速下降

23.(2分)如图所示,图表示高等植物细胞代谢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⑤⑥过程不可能在同一生物体内发生,例如马铃薯 

B.若叶肉细胞中过程O2产生量大于过程O2消耗量,则该植物体不一定积累有机物

C.能产生ATP的过程有②④⑦⑧ 

D.图中水参与的过程只有②⑧

24.(2分)龙血树在《本草纲目》中被誉为“活血圣药”有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的功效,图甲、乙分别为龙血树在不同条件下相关指标的变化曲线[单位:mmol/cm2h]。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据图甲分析,温度为30℃和40℃时,叶绿体消耗CO2的速率相等 

B40℃条件下,若黑夜和白天时间相等,龙血树能正常生长 

C.补充适量的Mg元素可能导致图乙中D点左移 

D.图乙中影响CDE三点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

25.(2分)研究小组用图甲密闭装置进行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探究实验。在环境温度为25℃条件下先黑暗处理15min,再转移至最适光照强度下继续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已知25℃是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30℃是该植物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点前,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 

BM点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 

CMN段光合速率逐渐减小 

DN点时,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

二、非选择题(4个小题,共50分)

26.(13分)图1为某细胞的亚显微结构部分示意图,17表示细胞结构;图2表示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和分泌的过程,abcd代表参与该过程的细胞器,据图回答。

1)图1所示细胞为动物细胞,判断依据是              。用台盼蓝对细胞进行染色,发现死细胞被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着色,这一现象说明细胞膜具有的功能          

2)分离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       ,图1中具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标号是     ,不含磷脂的细胞器标号是     ,与乳酸菌共有的细胞器标号是  ,标号7代表    ,功能是             ,锚定并支持细胞器的结构是      

3)图2中物质Q是参与合成分泌蛋白的单体,其结构通式是                 ,图中abc三种细胞器分别对应于图1中的标号是       。在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中,bc之间,c与细胞膜之间进行物质运输的结构是    

4)溶酶体内还有多种水解酶,但溶酶体膜不会被水解,原因是                 

27.(13分)图1为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膜结构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图2为猪红细胞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体积和初始体积之比的变化曲线(0点对应的浓度为红细胞吸水涨破时的NaCl浓度),图3为人工膜构成的模拟细胞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结构称为        ,其基本支架是        ,功能特性是       

2)图1所示的物质转运方式中,可代表氧气转运方式的是  。葡萄糖逆浓度梯度从肠腔进入细胞的方式是  ,与性激素的运输方式相比,此方式的最大特点是                 

3)据图2可知,猪的红细胞在浓度为     mmolL1NaCl溶液中能保持正常形态。将相同的猪的红细胞甲、乙分别放置在A点和B点对应浓度的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吸水能力较大的细胞是  ,原因是                 

4)将猪的红细胞置于蒸馏水中,发现吸水涨破时间明显短于图3所示的模拟细胞,从细胞膜组成角度分析,原因可能是                 

28.(10分)萌发的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和β﹣淀粉酶(耐酸、不耐热)含量都会显著增高。某实验小组提取α﹣淀粉酶后进行了“测定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最适温度”的相关实验。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选用萌发的小麦种子提取酶液,70℃水浴15min

步骤二:取6支干净的、体积相同并具刻度的试管依次编号,按下表要求加入试剂,再观察各试管内的颜色变化。

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加入5%的可溶性淀粉溶液(mL

8

8

8

8

8

8

恒温水浴5min

0

20

40

60

80

100

加入处理后的酶液(mL

1

1

1

1

1

1

溶液混合,振荡后恒温水浴5min

0

20

40

60

80

100

加入碘液,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

+++

++

+

++

(注:“+”表示溶液变蓝色,“+”越多代表颜色越深;“﹣”表示溶液不变蓝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对照组是  (填试管编号或填“无”)。

2)步骤一中70℃水浴15min的目的是              的“处理”是什么操作                 

3α﹣淀粉酶能够催化淀粉水解的原理是              

4)该实验结果中?处应填     

29.(14分)为了确定小豆作为林果行间套种作物的适宜性,实验小组通过田间试验和盆栽试验,测定了全光和弱光(全光的48%)条件下两个小豆品种的光合作用特性,结果如表所示(光补偿点是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达到平衡时的光照强度;气孔导度表示气孔张开的程度)。回答下列问题:

品种

处理

最大净光合速率(μmolCO2m2s1

光补偿点(μmolm2s1

叶绿素含量(mgg1

气孔导度(molH2Om2s1

A

全光

14.99

45.9

2.29

0.22

弱光

9.59

30.7

4.36

0.12

B

全光

16.16

43.8

2.88

0.16

弱光

8.85

41.7

3.21

0.09

1)小豆叶肉细胞中的叶绿素分布在           上,光反应的能量变化是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2)分离叶绿体中色素常用的方法是      ,其中扩散速度最慢的色素主要吸收        。据表中数据可知,在弱光条件下,两种小豆叶肉细胞中叶绿素的含量均增加,其意义是                 

3)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弱光会降低小豆的最大净光合速率,从暗反应原料的角度分析,主要由                引起的,并直接影响暗反应的        过程,从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

4)若弱光条件下品种B小豆的净光合速率为0,则在相同条件下,品种A小豆的干重会    (填“增加”“不变”或“降低”)。

关联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