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烟台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该遗址因为地处东南沿海,地下水位较高,保存了丰富的有机质遗存,如干栏式建筑。在遗址下层,还普遍发现有稻类和其他禾本科植物混在一起的堆积层。据此判断“该遗址”是(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
2. 殷墟考古发掘出大量刻有文字的甲骨,还有玉石料、陶范、原始瓷器、王墓和贵族墓葬等丰富的文化遗物,这些考古发现( )
A. 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历史 B. 确立了商朝的信史地位
C. 对研究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有宝贵价值 D. 体现出高超的青铜工艺
3. 里耶秦简绝大多数写于秦统一以后,其中8—461号木方记载了秦统一文字形体和统一官府文书、法律文本的格式,程序、文体、称谓等内容。“8—461号木方”记载内容中的“统一”( )
A. 推动思想文化发展到高峰 B. 结束了长期以来争战混乱的局面
C. 促使国家财政有很大改善 D. 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
4. 汉武帝即位后,随着社会经济实力的增强,国策由“无为”转为“有为”。下列能体现其政治“有为”的是( )
A. 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 实施了“推恩令”
C.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 统一铸造五铢钱
5. 魏晋南北朝时期,小麦进一步扩种,加之面粉发酵技术的成熟以及石转磨的普及,麦食地位不断提升,胡汉融合的丰富饮食文化进一步显现。下列文献中最早记录该时期麦类作物栽培和麦食生产加工的是( )
A. 《兰亭集序》 B. 《齐民要术》 C. 《天工开物》 D. 《农政全书》
6. 观察下面的历史思维导图,与之最相符的主题是( )
A.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B. 宋代经济与科技文化
C. 宋元科技与中外交通 D. 明清科技与对外关系
7. 蓬莱戚继光纪念馆现有戚家刀、倭寇盔甲、太平抗倭图等文物50多件,珍贵文献影印图80多份,原比例仿制战车、狼筅等各类展品200多件。其所承载的反侵略战争( )
A. 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伟大贡献 B. 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C. 从荷兰殖民者的手中收复台湾 D. 促使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
8. 就西藏地区而言,清朝政府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治理手段,以下能为其提供实证的是( )
A.兵马俑军阵 | B宣政院印 | C.锦衣卫印 | D.金奔巴瓶 |
A. A B. B C. C D. D
9. 条约规定,“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而且为保证该通道“无断绝之虞”,确定北京、天津、山海关沿线12处由各国“留兵驻守”。这些规定与使馆区驻军特权结合在一起,将中国的心脏部位直接置于列强集体军事控制之下,该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10. 维恩图是一种关系型图表,可以很好地用其比较历史事件。如下图所示,重叠部分是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点,应填写( )
A. 救亡图存 B. 自强求富 C. 扶清灭洋 D. 三民主义
11. 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此举激起张謇极大的愤慨和忧虑,他认为只有发展民族工业才能抵制帝国主义的侵略,并且士大夫有不容推卸的责任。可见,他主张( )
A. 变法图强 B. 实业救国 C. 民主共和 D. 民主科学
12. 红军长征共转战14个省份,通过数十个少数民族居住区,攻占县城一百余座,沿途宣传革命真理,建立各级苏维埃政府,进行土地革命,为后来开展革命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材料旨在强调红军长征( )
A冲破了四道封锁线 B. 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C. 播下了革命种子 D. 改变了中国革命的性质
13. 这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到1949年1月31日结束,历时四个月零十九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这三大战役( )
A. 粉碎了国民党重点进攻 B. 揭开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 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D.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14. 一首歌一座城。与下面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直接相关的是( )
歌曲《老司机》 转一转这黑黝黝的方啊方向盘那…… 看一看仪表上中国字啊, 按一按小喇叭也清澈的又嘹亮啊, 这声音啊叫的我眼发温啊心发慌啊。 ……也不知国产汽车有股啥力量。
| 这首欢快的歌曲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第一辆国产汽车作为创作背景,既表达了司机马国范即将开上国产车的激动之情,又展现了长春人的骄傲和幸福。
|
A. “一五”计划的实施 B. 中共八大成功召开
C.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5. “……方略在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应用,为世界各国和平解决相互之间的冲突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为处理历史上遗留下来仍未了结的国际争端,找到了一条崭新的解决道路。”材料评价的是(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B.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 D. “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
16. 下面示意图旨在说明,改革开放后中国( )
A. 民族意识的觉醒 B.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C. 推进全方位外交 D. 统一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17. 下面年代尺梳理的是某文明古国的发展历程。其代表性文明成果是( )
A. 司母戊鼎 B. 金字塔 C. 楔形文字 D. 种姓制度
18. 如下资料卡解释的是( )
A. 封君封臣制 B. 西欧庄园 C. 城市自治 D. 大学兴起
19. 英文单词Renaissance Man通常指全才人。达·芬奇是Renaissance Man的典型代表,他兼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发明家于一身,他身上所展现的人的力量、潜能、创造能力,体现了( )
A. 人文主义 B. 三权分立 C. 理性主义 D. 君权神授
20. 欧洲商人的贸易范围不断扩大,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贸易中心也由原来的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资本主义也得到更快发展。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租地农场促进经营方式的改变 B. 新航路开辟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C. 殖民扩张给亚非地区带来灾难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最终形成
21. 下图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的时空坐标,其中“口”处应是( )
A. 《独立宣言》 B. 《人权宣言》 C. 《共产党宣言》 D. 《联合国家宣言》
22. 由英法美操纵的会议在凡尔赛宫召开,列强为了实现各自目的尔虞我诈、矛盾重重几经讨价还价,终于在1919年6月28日签署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随后协约国同其他战败国也相继签订了一系列条约,解决了欧洲、非洲和西亚战后秩序问题。由此可见,该会议( )
A. 确立的国际秩序由大国主导 B. 保障了战后永久和平
C. 消除了参战各国之间的矛盾 D. 体现了平等协商原则
23. 这场由扎格鲁尔等人领导的、持续了近30年的爱国民族主义运动,迫使英国废除了殖民保护制度,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材料反映的是( )
A.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 华夫脱运动
C. 卡德纳斯改革 D. 纳米比亚独立
24. 下图是某战役图解,该战役( )
A. 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 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C.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D. 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25. 无论从区域经济整合到全球影响力提升,还是从本国独立外交到未来发展预期,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一个时期像21世纪第三个10年初始阶段这样,非西方国家呈现出群体性独立自主式崛起,展现了蓬勃发展的生机与自主成长的活力。材料突出反映了当今世界( )
A.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确立 B. 霸权主义造成地区冲突不断
C. 政治军事集团的不断涌现 D. 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不断加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 变革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它是历史前进的动力,是社会演进的重要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重大改革(部分)
事件 | 措施 | 影响 |
① | 在战争中杀敌一人赐爵一级,或授予50石俸禄的官职;杀敌军官一人,赏爵一级,田一顷,宅地9亩 |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
北魏 孝文帝改革 | 在朝廷禁止穿胡服,改穿汉服;禁止说鲜卑语,改说汉语;改繁复的鲜卑姓为汉姓;提倡鲜卑贵族和汉人士族联姻 | ② |
王安石变法 |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 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 |
——整理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上表。
材料二
——整理自刘松柏 何成刚 梁晓东《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根据材料二,判断这是我国古代哪一制度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其创立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日本通过大化改新、明治维新、战后改革三次“开国”,成功实现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由封建社会向天皇制资本主义社会、由天皇制资本主义社会向民主制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转型。而其每次社会转型的结果,一方面跨越式前移了本国的国际“站位”,另一方面也潜伏下祸国殃邻之隐患。
——孙立祥《日本三次社会转型及其历史启示》
(3)材料三中作者认为日本三次社会转型都产生了两方面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以明治维新为例加以佐证。
材料四 光荣革命留下的最深刻遗产是: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从此后,英国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和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历史发展的特色,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也就从一个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并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
——钱乘旦 许洁明《英国通史》
(4)根据材料四,概括推动英国从“文明边缘的小国走向了世界的中心”的因素。
27. 党报党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忠实书写者,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读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日益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除了上海、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之外,长沙、武汉、广州、济南等地也相继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共产国际又派人来华开展工作,成立全国性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的工作遂正式启动。从此,在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
——摘自《一大首聚 开天辟地》,载《中国组织人事报》2021年3月8日
(1)概括材料一中“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成立的条件。
材料二
党指挥枪是保持人民军队本质和宗旨的根本保障,这是我们党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得出的颠扑不破的真理。 |
——整理自《追寻党指挥枪的三个历史节点》,载《解放军报》2021年6月4日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党指挥枪”发端于南昌起义、定型于古田会议的依据。
材料三 在一九四九年,中国人民取得了中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这个政府不但受到全国人民的普遍拥护,而且受到了全世界反帝国主义阵营的普遍欢迎。中国人民知道自己的胜利具有世界历更的伟大意义,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人已经团结起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世界反帝国主义阵营的协助下,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主义统治和一百多年的帝国主义统治,按照自己的愿望,建设自由幸福的生活。
——摘自《人民日报》1950年元旦社论《完成胜利 巩固胜利 迎接一九五零年元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所述事件“空前”和“伟大”的理由。
材料四 美帝国主义者在九月间纠合其可能纠合的最大兵力在仁川登陆,占领平壤,并向我国东北边境汹涌前进,直至鸭绿江边。美国空军连续侵入我国东北领空轰炸扫射,这种对于中国领土的放肆的霸占和对于中国安全的放肆的威胁,迫使中国人民不能不积极加强我们的国防力量,并且不能不以志愿行动援助朝鲜人民驱逐美国侵略军,以便保障我国的大陆的安全……那么,我们能否战胜帝国主义的侵略呢?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答复道:完全能够!
——摘自《人民日报》1951年元旦社论《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
(4)根据材料四,概括“志愿行动”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
28. 经济政策是国家治理的核心内容之一,灵活的经济政策调整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视角一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初期经济政策探微】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间接过渡”代表的经济政策的名称,并分析其“两允许”的成效。
【视角二 大萧条时期美国反危机实践探析】
材料二
危机表现 | 反危机实践 |
证券市场的崩溃,引发了连镇反应,从此以后,开始了资本主义国家长达4年的大萧条时期……银行、工厂、企业和投资者接二连三的破产使美国陷入了大萧条的深渊之中,这次经济危机很快从美国蔓延到其他工业国家。对千百万人而言,吃、穿,住等基本生活条件无法得到满足。 ——杨林《中外经济史》 | 实施《紧急银行法》,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实施《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用行政手段调节农业生产。实施《联邦紧急救济法》;举办公共工程以解决就业问题。实施《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保护劳工权利。实施《社会保险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魏绪乐《全面认识“罗斯福新政”》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危机表现”和“反危机实践”二者的特点。
【视角三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调整探寻】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经济政策调整要符合国情”这一论题,展开论述。(要求:选择其中两次“调整”,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叙述完整)
参考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务必用0.5毫米黑色的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4.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城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5.写在试卷上或答题卡指定区城外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题答案】
【答案】C
【2题答案】
【答案】B
【3题答案】
【答案】D
【4题答案】
【答案】B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B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D
【10题答案】
【答案】A
【11题答案】
【答案】B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A
【15题答案】
【答案】D
【16题答案】
【答案】C
【17题答案】
【答案】B
【18题答案】
【答案】B
【19题答案】
【答案】A
【20题答案】
【答案】B
【21题答案】
【答案】C
【22题答案】
【答案】A
【23题答案】
【答案】B
【24题答案】
【答案】D
【25题答案】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题答案】
【答案】(1)补充:①:商鞅变法;②: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2)制度:科举制度;意义: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3)佐证: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但是,明治维新保留的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4)因素: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工业革命。
【27题答案】
【答案】(1)条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2)依据: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组建了自己的军队,古田会议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3)理由: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4)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意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尊敬;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28题答案】
【答案】(1)名称:新经济政策;成效: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2)特点:“危机表现”:时间长;领域广泛;范围广;破坏性强。“反危机实践”:颁布相应法令;国家干预等。
(3)示例:论题:我国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政策调整立足于本国国情
阐述:新中国成立时,我国还有占全国人口一多半的新解放区尚未完成土地改革,为满足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的需要,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2年底,除了部分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废除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建设的开展,为适应我国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现实需求,1953年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成,至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也适应了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
总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了几次经济政策的调整,这些政策都立足于我国国情,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巩固政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