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高考历史:全球史观下的文明互鉴
来源:好师来学科网一帆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全球史观下的文明互鉴成为高考历史的重要命题方向。2024 年高考历史试卷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为我们展现了全球史观下不同文明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的壮丽画卷。这不仅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基础,更需要他们拥有广阔的全球视野和敏锐的洞察力。在距离 2025 年高考仅剩几个月的时间里,深入剖析 2024 年高考历史试卷中关于全球史观下的文明互鉴的题目,探寻其解答特点和要点,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让我们以轻松且专业的态度,开启这场跨越时空的文明之旅,为 2025 年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一、2024 年高考历史试卷中全球史观下的文明互鉴体现
(一)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 案例分析:2024 年新课标卷第 8 题
- 本题考查的是 16 至 17 世纪的航海活动。题目中提到 16 世纪上半叶,航海家在太平洋开发了连接美洲和亚洲的东风带海上走廊;中后期利用日本洋流从菲律宾群岛航行至美洲西海岸;17 世纪初,荷兰人利用西风带环球航行。
- 文明互鉴逻辑分析:16 至 17 世纪的航海活动是全球史上的重要事件,它打破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的孤立状态,开启了全球化的进程。从文明互鉴的角度来看,航海活动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例如,欧洲的航海家们将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带回欧洲,同时也把欧洲的牲畜、工具等带到美洲,促进了美洲和欧洲的农业发展。此外,航海活动还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如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欧洲,而欧洲的宗教、科技、艺术等也传入中国。
- 备考启示:考生在备考时,要关注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的途径和方式,如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要分析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与融合的内容,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同时,要思考文明交流与融合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如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等。
- 案例分析:2024 年新课标卷第 13 题(2)问
- 本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和西欧古代农业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 文明互鉴逻辑分析:中国和西欧古代农业的发展都对各自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看,中国和西欧古代农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的交流与借鉴。例如,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文化传播和知识积累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欧洲的农业技术,如重犁的使用等,也对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备考启示:考生要认识到不同文明之间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分析古代文明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时,要注重对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与借鉴的考察。同时,要关注古代文明在农业、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成就,以及它们对世界历史发展的贡献。
(二)近代以来的全球化进程与文明冲突
- 案例分析:2024 年新课标卷第 10 题
- 本题考查的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相关内容。题目中提到西非黄金海岸成立“土著居民权利保护协会”,以及类似团体在非洲其他殖民地相继成立。
- 文明互鉴逻辑分析: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全球化进程加速发展。然而,这种全球化是以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为基础的,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在反抗西方殖民统治的过程中,非洲人民开始觉醒,他们积极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和技术,同时也保留和弘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这种文明之间的冲突与融合,推动了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
- 备考启示:考生要认识到近代以来的全球化进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矛盾和冲突。在分析全球化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时,要关注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以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同时,要思考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实现不同文明的和谐共处,以及如何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
- 案例分析:2024 年新课标卷第 14 题
- 本题以 1932 年中国重要新闻标题摘编为材料,要求考生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择取材料中的有关时事,拟定一个主题,写一篇短评。
- 文明互鉴逻辑分析:1932 年的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不仅面临着军事上的压力,还面临着文化上的侵略。日本侵略者试图通过推行奴化教育等手段,消灭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传统文化。然而,中国人民在抵抗日本侵略的过程中,也积极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和技术,如马克思主义、民主科学等。这种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借鉴,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 备考启示:考生要关注近代以来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在分析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时,要注重对文明互鉴的考察,例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事件中,都体现了中国对西方文明的借鉴和学习。同时,要思考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当代世界的文明对话与合作
- 案例分析:2024 年新课标卷第 15 题(2)问
- 本题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代推动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其意义。
- 文明互鉴逻辑分析:新时代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全球化的背景和文明互鉴的推动。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同时,中国也积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如德国的工业 4.0 战略、美国的工业互联网等。这种文明之间的对话与合作,促进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 备考启示:考生要关注当代世界的文明对话与合作,以及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在分析当代世界的重大事件和现象时,要注重对文明互鉴的考察,例如,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都体现了中国对文明互鉴的重视和推动。同时,要思考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合作,以及如何推动构建更加和谐美好的世界。
二、2025 年高考历史备考策略
(一)树立全球史观,拓展历史视野
- 理解全球史观的核心概念
- 全球史观是一种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的史学观念。考生要理解全球史观的核心概念,如全球化、跨文化交流、全球联系等。同时,要认识到全球史观并不是对传统史学的否定,而是对传统史学的继承和发展。
- 关注全球史研究的新成果
- 全球史研究是近年来史学界的一个新兴领域。考生要关注全球史研究的新成果,例如,关于全球化的起源、发展、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关于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与融合的研究成果等。通过关注全球史研究的新成果,可以拓宽历史视野,更新历史知识体系。
(二)加强文明互鉴的分析与理解
- 分析文明互鉴的途径和方式
- 考生要分析文明互鉴的途径和方式,包括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科技传播、战争冲突等。例如,古代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途径,而近代以来的殖民扩张则是西方文明传播的主要方式。
- 探讨文明互鉴的影响和意义
- 考生要探讨文明互鉴的影响和意义,包括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影响。例如,文明互鉴可以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也可以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推动全球化的进程。
(三)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 关注当代世界的热点问题
- 考生要关注当代世界的热点问题,例如,全球性的公共卫生事件、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等。同时,要思考这些热点问题与历史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
- 分析历史对现实的影响
- 考生要分析历史对现实的影响,例如,历史上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影响;历史上重大战争和冲突对当今国际关系的影响等。通过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以及历史对现实的启示。
(四)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 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分析问题
- 考生要学会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分析历史问题,例如,运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分析历史事件和现象。例如,在分析全球化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时,可以运用经济学的知识分析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促进作用;可以运用社会学的知识分析全球化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社会结构的影响。
- 结合材料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 考生要结合材料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分析过程中,要注重对材料的解读和运用,以及对问题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同时,要注重逻辑推理,做到论证严密、条理清晰。
结语
全球史观下的文明互鉴是高考历史的重要命题方向,也是我们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一把钥匙。通过对 2024 年高考历史试卷中相关题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 2025 年高考备考中,考生要树立全球史观,拓展历史视野;加强文明互鉴的分析与理解;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相信自己,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备考方法,你一定能够在高考历史考试中展现出卓越的才能,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