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生动的科学实验课

来源:网络作者:一帆 整理

导语:

这是一个P标签在这篇生动的记叙文里,作者通过描述一节语文课上进行的科学实验,展示了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文章详细描绘了实验过程及其引发的学生好奇心,同时表达了对生活中细节的关注和理解。

正文:

今天上课铃声还没响,语文陈老师端着一个蓝色的盆,走进教室,同学们都好奇的围了过去。只见,里面装了:半袋盐、一个鸡蛋、一根筷子和盛有半杯水的玻璃杯。

开始上课了,陈老师清了清嗓音,神秘地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

实验开始了,陈老师小心翼翼地把鸡蛋放进了玻璃杯里,“扑咚”鸡蛋就像吃了增大药丸似的,一下子“变成”鹅蛋,稳稳地沉到了杯底,像是在呼呼大睡一动也不动。这时,“小问号”李诗叫到:“陈老师,鸡蛋怎么变成鹅蛋了?”陈老师笑而不语。她一边倒盐,一边用筷子不住的搅动。旁边的“智多星”常青腾坐不住了,站起来问道:“陈老师,您的筷子怎么像是折断了?”陈老师仍然笑而不答,继续加盐、搅拌、加盐。突然,鸡蛋就像一个淘气包一样,一下子蹿上去,蹿到了水面。这时陈老师说道:“李诗同学的问题答案是凸透镜的原理;常青藤的问题答案是光的反射;第三个,鸡蛋上升的答案是:盐水密度大于鸡蛋,所以它会浮到水面上。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明白什么道理了吗?”马上,一个个小手举到了半空中,陈老师喊“机灵鬼”刘希玲回答,刘希玲说道:“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明白了:要善于观察思考,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没错!刘希玲说地很对,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只是有些人不会去利用它来发现美好。同学们,你们要用这双眼睛发现美好未来!”

“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通过这次,我明白了要善于观察思考,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作文点评:

1. 文章开头直接引入课堂情境,迅速吸引读者注意力,背景设定清晰,为后续情节发展奠定基础。

2. 通过对陈老师神秘举动的描述,成功营造了一种期待氛围,使读者对即将发生的实验产生好奇。

3. 实验过程中的细节描写生动有趣,尤其是对鸡蛋在不同状态下的形象比喻(如“变成鹅蛋”、“像一个淘气包一样”),增强了文本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4. 通过对话形式展现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老师的引导方式,既体现了师生互动,又突出了观察与思考的主题。

5. 结尾部分通过学生的回答和总结,明确传达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即鼓励读者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发现美好。

亮点:

- 文章结构紧凑,情节发展流畅自然。

- 语言表达简洁明了,富有感染力。

- 利用具体事例有效传达了抽象的道理。

不足:

- 文章中部分表述可能略显简单直接,缺乏更深层次的情感或哲理探讨。

- 对于科学原理的解释虽然浅显易懂,但可以进一步细化,增加科普性。

- 文章未能充分展开对“善于观察思考”这一主题的深入讨论,可以考虑加入更多实例或反思。

总体而言,这篇文章是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它以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为载体,传递了积极的信息和价值观。通过细微调整和补充,可以使文章更加完善,更具启发性。

关联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