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床里的温暖与成长:圣诞稻草的魔力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文章围绕美国单亲家庭母亲玛莉和四个孩子展开,在圣诞节前夕,母亲想出让孩子们通过做好事得稻草以迎接圣子耶稣降临的点子。起初杰克和安妮关系恶劣,然而随着为家人做善事的过程,他们的关系发生了奇妙变化,文章展现了家庭温情与孩子内心的成长。

作文正文:

这是一个美国的单亲家庭。家里只有一位母亲和四个孩子。母亲玛莉非常关心自己的四个儿女,因为这是她唯一的希望。大儿子杰克已经14岁了,正在上初中,二妹安妮12岁,在读小学。也许是家庭的缘故,杰克和安妮非常厌恶对方,甚至产生了某种意义上的嫉妒。为了一个布娃娃,他们会争到撕破为止。

再过一个星期就是圣诞节了。为了让一家人快快乐乐的迎接圣子耶酥的降临,母亲想了一个好办法。这天晚上,妈妈召来了四个孩子说:“圣子就要降临了,你们希望他降到我们家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想。“如果想,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开始做一个摇床,你们必须每天都给家里的其他人做好事,这样你们就会得到一根稻草,铺在摇床里,等到圣诞来临,摇床里的稻草如果够柔软的话,圣子耶酥一定会降临的。

第二天杰克做好了摇床,妈妈准备好了稻草。晚上,妈妈写了五张纸条,上面写的是家里五个人的名字,谁抓到纸上的名字,第二天就得为他做好事,妈妈先抓,看后切切地笑了,由于小弟罗伯太小,不认识字,妈妈看了他的字条偷偷地对他的耳朵说出了纸上的人名。杰克翻开纸条过后,没有任何表示,默默地走开了。一切都变了!早上,妈妈准备起来做早饭,但早饭已经整整齐齐地放在桌子上了;杰克的书包坏了,准备去告诉妈妈,谁知已被人缝好;安妮晚上睡觉时准备找睡衣,已经有人替她放好了;三妹珍妮的一道数学题目不会做,回来后已经被人给写好了;小弟罗伯起床过后就去刷牙,转身床铺已经被人整理得干干净净了。所有的变化只是因为一根稻草。

明天就是圣诞节了。摇床里的稻草已经堆得像小山了。妈妈鼓励孩子们说:“你们要坚持,等到圣子看到以后一定会到我们家的。中午,杰克没有吃饭,他跑出去了,妈妈发现后,就去找他,他躲在草垛后哭泣,说:“妈妈,为什么每次纸上的名字都是安妮,每次在她睡前我都为她准备好睡衣,早上我都会为她叠好被子,布娃娃我都让给她玩,妈妈我已经受够了!母亲默默地对杰克说:“杰克,如果你觉得委屈,妈妈不强求你,最后一天,你可以放弃!然后就悄悄地走了。终于到了晚上,妈妈在静等一个人的到来,终于他来了,悄悄地放下了一根稻草走开拉。最后一根稻草是杰克的!

详细点评:

(一)优点

1. 主题深刻且富有情感

· 文章以单亲家庭为背景,通过圣诞节这个特殊时期,巧妙地展现了家庭中的爱、矛盾与和解。母亲玛莉对孩子们的关心,以及孩子们从相互厌恶到学会关爱他人的转变,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亲情的力量和人性的美好。例如,杰克从一开始和安妮争抢布娃娃,到最后默默为家人做好事,这种转变体现了他在家庭氛围影响下内心的成长,使文章主题富有深度和感染力。

· 文中对母亲玛莉的形象刻画细腻,她作为家庭的核心,想尽办法引导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她的爱与智慧在字里行间得以体现,如她想出用做善事得稻草来吸引圣子耶稣降临的点子,这一创意不仅增添了故事的趣味性,更突出了母亲对家庭的用心。

2. 情节设置巧妙且有起伏

· 故事情节围绕着做摇床、抓纸条做好事、杰克内心的挣扎以及最终的转变展开,层层递进,富有悬念。从一开始杰克毫无表示地抓到安妮的名字,到第二天家里各种变化带来的惊喜,再到杰克的爆发与母亲的安抚,最后杰克偷偷放下稻草,情节一波三折,吸引读者不断往下阅读。例如,杰克躲在草垛后哭泣诉说自己的委屈,将故事推向高潮,让读者急切想知道他是否会坚持下去,增加了故事的紧张感和吸引力。

3. 细节描写生动

· 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细致入微,使人物形象鲜活。如“妈妈召来了四个孩子说:‘圣子就要降临了,你们希望他降到我们家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想。’”这段对话描写,生动地展现出孩子们对圣子降临的期待,以及母亲引导孩子们的巧妙方式。再如“杰克翻开纸条过后,没有任何表示,默默地走开了”,通过“没有任何表示”“默默地走开”这些动作和神态描写,细腻地表现出杰克当时复杂的内心情绪,为后文他的情绪爆发埋下伏笔。

(二)不足

1. 语言表达稍显平淡

· 整体语言风格较为平实,部分表述缺乏文采。例如“为了让一家人快快乐乐的迎接圣子耶酥的降临”,“快快乐乐”这样的词汇比较口语化,可改为“为了能让一家人欢欢喜喜地迎接圣子耶稣的降临”,使表达更具文学性。

2. 场景描写可更丰富

· 对于故事发生的环境描写较少,主要集中在人物对话和行动上,适当增加一些场景描写可以更好地烘托氛围。比如在描写杰克躲在草垛后哭泣时,可以增加一些周围环境的描写,如“冬日的寒风呼啸而过,草垛后的杰克缩成一团,泪水在冰冷的空气中闪烁,他的肩膀微微颤抖着,压抑的抽泣声在寂静中回荡”,这样能使读者更好地感受到杰克当时的心境。

3. 人物心理描写可深入挖掘

· 对杰克在转变过程中的心理描写不够深入。例如,在杰克决定坚持为家人做事后,只是简单地提到他悄悄放下稻草,没有进一步阐述他内心的思考过程和情感变化。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杰克内心的独白或心理活动描写,如“杰克在黑暗中望着摇床里的稻草,心中五味杂陈。他想起母亲那充满期待的眼神,想起自己这段时间对家人的付出,虽然曾经满心委屈,但此刻,一种温暖的责任感在他心底蔓延开来……”这样可以更好地展现人物的性格转变和内心世界。

(三)具体建议

1. 语言提升

· 多运用一些优美的词汇和修辞手法来润色语句。比如描写母亲的笑容可以用“母亲的脸上绽开了如春花般温柔的笑容”,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 增加一些成语或俗语的运用,如“杰克和安妮总是针尖对麦芒,互不相让”,增添文章的文化底蕴。

2. 场景补充

· 在不同情节处添加适当的环境描写。如在圣诞节前夕的夜晚,可以描写一下家中温馨的氛围,“夜幕笼罩着小屋,屋内炉火熊熊燃烧,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暖黄色的灯光洒在摇床上那堆得像小山似的稻草上,仿佛给它们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奇迹”。

3. 心理描写细化

· 深入挖掘人物心理,在关键情节处加入更多的心理描写。比如在杰克决定继续为家人做事时,可以详细描写他的犹豫、挣扎和最后的决心,“杰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安妮开心的笑容,母亲期待的目光,还有家中那未完成的摇床。他的内心犹如一团乱麻,纠结万分。一方是曾经的委屈,另一方是对家人的爱与责任,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他终于咬咬牙,暗暗下定决心,要在最后一天为家人再做一件事”。

关联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