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书同行,奔赴成长之路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在成长的漫漫长路中,书籍是始终相伴的挚友。从儿时开启童话之门,到不同学习阶段涉猎各类书籍,作者以亲身经历诉说着与书的不解之缘,一起走进这段充满书香的成长故事。

作文正文:

读书,是一种享受。捧起书,它是圣洁的;翻开书,它是万能的;阅读书,它是美妙的。

从小时候开始,我就开始接触书了。我最早读的书是《格林童话》。里面的几个童话人物,让我至今难忘:美丽善良的灰姑娘,心肠狠毒的继母,贪得无厌的`渔夫妻子以及聪明的小裁缝等等这些人物让我了解了人世的”真善恶“。

等到我上小学了,我对优美的散文有了浓厚的兴趣。那优美流畅的语言,那如诗如画的意境,赋予了我对生活无限的遐想。我还喜欢读简短的古诗,那悲壮的词句,常常会把我带到诗人所生活的年代,去领略历史的沧桑。

四年级时,我懂得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于是我开始让孤陋寡闻的自己读科普书了。我阅读了《十万个为什么》、《百科全书》等等科普书籍,它们无一不令我受益匪浅。

转眼,我上五年级了。我又开始把读书目标转向了四大名著。在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的是《西游记》。《西游记》的内容精彩充实,语言虽然比较质朴,但是却满带着真情实感,令我回味无穷。

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就像一盏指路灯随着我健康、快乐地成长,为我照亮前方的道路,书让我收获了宝贵的知识,也让我收获了快乐,我喜欢读书!

详细点评:

· 优点:

· 结构清晰:按照时间顺序,从儿时读《格林童话》,到小学时对散文、古诗感兴趣,四年级读科普书,五年级读四大名著,清晰展现了阅读成长历程。如 “从小时候开始”“等到我上小学了”“四年级时”“转眼,我上五年级了” ,时间节点明确。

· 内容丰富:涵盖了多种类型的书籍,体现了阅读的多样性,使文章内容充实。

· 主题明确:结尾 “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我喜欢读书” ,直接点明文章主题,强调了书在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读书的热爱。

· 不足:

· 语言平淡:用词普通,语句缺乏文采。比如 “我最早读的书是《格林童话》” ,表述直白简单,没有感染力。

· 感悟浅显:对于阅读每类书籍的感悟,只是简单提及,没有深入阐述。如读科普书,只说 “它们无一不令我受益匪浅” ,没有具体说明哪些知识让自己受益。

· 段落过渡生硬:从一个阅读阶段过渡到下一个阶段时,缺乏自然的衔接语,显得很突兀。比如从读散文、古诗过渡到读科普书,直接说 “四年级时” 。

建议

· 语言润色: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提升语言的生动性。如 “我最早读的书是《格林童话》” 可改为 “儿时,我最早邂逅的书籍是如梦幻花园般的《格林童话》,它为我打开了想象的大门” 。

· 深化感悟:结合具体书籍内容,详细阐述阅读收获。例如写读科普书的收获,可以列举具体的科学知识,如从《十万个为什么》中了解到地球自转的原理等。

· 优化过渡:使用过渡语或过渡句,使文章更连贯。从读散文、古诗过渡到读科普书时,可加上 “随着知识的增长,我不再仅仅满足于优美的文字和深远的意境,四年级时,我将目光投向了充满奥秘的科普世界” 。

关联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