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冬雪中的别样风景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以去年冬天校园被大雪装扮的美丽景象开篇,引出下文对同学们在雪后不同活动以及展现出的精神风貌的描写,总领全文,为后续内容奠定基调。
作文正文:
去年冬天,一场大雪把我们的校园装扮得十分美丽,整个校园披上了银装,铺满了厚厚一层棉被。
雪给冬天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也使我们的课余生活更加有意思。下课后,同学们冲教室,奔向操场,他们一人手里捏着一个雪团,你掷我,我扔你,打起雪仗来,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啊!还有几个同学,他们在操场的另一边堆雪人,你看,他们已经堆了2米多高,现在正在给雪人“化装”呢,看样子,他们堆的是一只可爱的`熊吧!
再看操场的东面,一个身影吸引了同学们的眼球,那不正是六·三班的王萌吗?只见她先用铲子把雪铲成一堆,再用扫帚清扫干净,她已经清理了好宽一块地呢。
同学们见后,被王萌同学的这种精神感染,他们停止了打雪仗、堆雪人,都跑回教室,带上劳动工具,来到操场,与王萌一起清扫地上的积雪,不一会儿,地上厚厚的棉被变成了一堆堆“银山”,多好看啊。年近半百的王校长看到这场景,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冬天的雪很美丽,它给我们的校园增加了漂亮的风景,但是,同学们热爱劳动、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的精神,更是给我们美丽的校园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详细点评:
(一)优点 1. 场景描写生动: · 对雪后校园整体风貌的描写较为形象,如“整个校园披上了银装,铺满了厚厚一层棉被”,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积雪比作银装和棉被,生动地勾勒出校园被雪覆盖后的洁白与厚实,让读者能快速想象出当时的场景。 · 在描写同学们的活动时,细节较为丰富。例如写打雪仗时“一人手里捏着一个雪团,你掷我,我扔你”,堆雪人时“已经堆了2米多高,现在正在给雪人‘化装’”,这些细节使活动场景跃然纸上,增强了文章的画面感。 2. 人物刻画有特点:对王萌同学的描写抓住了她的动作,“先用铲子把雪铲成一堆,再用扫帚清扫干净”,通过这些具体的行为,展现出她热爱劳动、积极奉献的品质,人物形象较为鲜明。 3. 主题突出明确:文章不仅描绘了校园冬雪的美丽,更着重强调了同学们在雪后展现出的热爱劳动、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的精神,最后一段点明这种精神是校园独特的风景线,升华了主题,使文章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 (二)不足 1. 语言表达稍显平淡:整体语言较为直白、平实,在词汇运用和句式选择上缺乏更多的变化与文采。例如“年近半百的王校长看到这场景,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表述较为常规,可改为“年近半百的王校长目睹此番情景,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绽放出欣慰且自豪的笑容”,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2. 段落衔接不够自然流畅:从同学们玩耍的场景转换到王萌独自清扫的场景时,过渡略显生硬。可以添加一些过渡性的语句,比如“在同学们尽情嬉戏的同时,操场的另一边却有着另一番景象”,使文章的连贯性更强。 3. 情节挖掘深度不够:对于同学们从玩耍到参与劳动的转变过程描写过于简单仓促,缺乏对这种转变的内在情感驱动和心理变化的深入挖掘,使情节发展略显突兀。 具体建议 1. 提升语言文采: · 在描写景物和人物时,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拟人、排比等。例如描写雪景时可以说“雪花轻盈地飘落,宛如灵动的舞者,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翩翩起舞,它们或是优雅地停在枝头,或是调皮地钻进草丛,为整个校园编织出一个银装素裹的梦幻世界”。 · 丰富词汇储备,避免用词重复和俗套。比如用“欢闹”替换“开心”,用“精心雕琢”替换“化装”等,使表达更加精准且富有感染力。 2. 优化段落衔接:在不同段落之间巧妙地运用过渡句或过渡段,使文章的情节发展更加自然流畅。比如在第二段和第三段之间可以添加“然而,在这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中,还有一道别样的风景悄然浮现”,这样既能承上启下,又能引起读者对下文的好奇与期待。 3. 深化情节内涵:在描述同学们从玩耍到参与劳动的转变过程中,增加一些对他们内心想法和情感变化的描写。比如可以写同学们看到王萌独自清扫时的最初反应,是犹豫还是有所触动,以及他们决定加入劳动时内心的那种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觉醒,从而使情节更加丰富饱满,更能打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