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之韵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冬天,在呼啸的寒风中悄然来临。它虽没有春天的歌舞、夏天的荷叶、秋天的瓜果,却有着独特的银装素裹的白雪世界,是春天的摇篮。作文正文:
冬天,伴随着呼啸的寒风,悄然而至。
冬天总是阴沉沉的,灰蒙蒙的,太阳好像怕冷。它从东向西滑落。
人里面穿三层,外面穿三层,走路很重。
田野里,曾经生机勃勃的小草经不起风霜的蹂躏,颤抖着低头。田野乍一看是黄色的,只有几只稻草人在风中摇摆。
冬天太冷了,河水和人心都变成了冰,但他并没有离开地球的意思,好像他想呆很久。
树上的叶子都没了,只剩下枯枝。
寒风如利剑在夜空中飞舞,拍打着树枝,发出尖利的叫声,给人带来一种寒意。
快看!下雪了!洁白无暇的雪花,像柳絮一样,纷纷扬扬,为我们挂上洁白的雪幕。透过晃动的`雪帘望去,远处的树屋隐隐约约,仿佛在雾中,又仿佛在云中,分外美丽。
当雪停了,地面被雪覆盖的时候,孩子们下楼打雪仗,堆雪人,笑声充满了小区的每一个角落,让人乐于倾听。
冬天,虽然春天没有歌舞,夏天没有荷叶,秋天到处都是瓜果,但那是一个银装素裹的白雪世界,是春天的摇篮。
详细点评:
(一)优点
1. 描写生动:
· 文章对冬天的景象描写较为细致生动。如“人里面穿三层,外面穿三层,走路很重”,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人们冬天穿着厚重的状态,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冬天的寒冷。
· “寒风如利剑在夜空中飞舞,拍打着树枝,发出尖利的叫声,给人带来一种寒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寒风比作利剑,“飞舞”“拍打”“尖利的叫声”等词语的运用,使寒风的形象更加具体可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 “洁白无暇的雪花,像柳絮一样,纷纷扬扬,为我们挂上洁白的雪幕。透过晃动的`雪帘望去,远处的树屋隐隐约约,仿佛在雾中,又仿佛在云中,分外美丽”,这段对雪景的描写十分优美,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相结合,如“挂上洁白的雪幕”“晃动的雪帘”,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雪花飘落和雪后的美丽景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2. 结构清晰:
· 文章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描写,先写冬天的整体氛围,如阴沉、寒冷,接着分别描写田野、河水、树木等在冬天里的状态,然后描写下雪时的情景以及雪后孩子们的活动,最后总结冬天虽没有其他季节的特色,但有其独特的魅力,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3. 主题明确:
· 作者通过对冬天各种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冬天的喜爱之情,尽管冬天寒冷且没有其他季节的某些特色,但它银装素裹的白雪世界和作为春天摇篮的意义,使文章主题得以凸显。
(二)不足
1. 语言表达不够精炼:
· 部分语句表述稍显啰嗦,例如“冬天总是阴沉沉的,灰蒙蒙的,太阳好像怕冷。它从东向西滑落”,“阴沉沉”“灰蒙蒙”语义有一定重复,可适当精简。
· “人里面穿三层,外面穿三层,走路很重”,“走路很重”表意不太清晰,可改为“走路显得格外笨拙”等更恰当的表述。
2. 描写手法略显单一:
· 文章主要以视觉描写为主,对冬天的其他感官体验描写较少,如冬天的声音除了寒风声,还可描写踩在雪上的嘎吱声等;对冬天的气味,如寒冷空气中独特的清新味道等也可适当涉及,这样能使文章更加丰富立体。
3. 情感深度可挖掘:
· 虽然文章表达了对冬天的喜爱,但在情感表达上相对较为表面,可通过回忆在冬天里的温暖故事或独特的经历等方式,进一步加深对冬天情感的抒发,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和深度。
具体建议
1. 语言优化:
· 对一些表述啰嗦或不精准的语句进行修改,使语言更加简洁明了。例如:“冬天的天空总是阴沉沉、灰蒙蒙的,太阳似乎也惧了这寒冷,缓缓西坠。”
· 多运用一些优美的词汇和句式来提升文章的语言美感,如用“凛冽”替换“呼啸”,用“翩然而至”替换“悄然而至”等。
2. 丰富描写手法:
· 增加对冬天其他感官体验的描写,如听觉方面:“寒风凛冽,吹过光秃秃的树枝,发出‘呜呜’的哀鸣声;脚下的积雪在踩踏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仿佛在演奏着冬天的交响曲。”嗅觉方面:“寒冷的空气带着一丝清冽的气息,混合着远处篝火燃烧淡淡的木香,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3. 深化情感表达:
· 可以在文章中穿插一些自己在冬天的亲身经历或感受,如:“记得小时候,每到下雪天,我总会迫不及待地冲出家门,和小伙伴们在雪地里追逐嬉戏,那欢声笑语至今仍回荡在耳边。冬天,于我而言,不仅是一个季节,更是一段段温暖而美好的回忆。”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情感表达更加真挚深沉,让读者更能体会到作者对冬天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