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的考场精神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在鸦雀无声的考场上,竟然出现了李芳的身影,这让大家觉得不可思议,又觉得她真不容易呀!

作文正文:

在鸦雀无声的考场上,竟然出现了李芳的身影,这让大家觉得不可思议,又觉得她真不容易呀!

在两个月前,我来到学校看见一向不迟到的李芳座位是空的,这时老师走进教室对我们说:“李芳昨天出了车祸,现在在医院,所以来不了,你们周末可以去看看她。”

到了周末,我去医院看望李芳,到了病房门口我都能听见李芳琅琅的'读书声,我惭愧地想:“我在学校里学习不认真,李芳却在病房里学习,还比我认真。”我推开病房门,李芳看见我欣喜若狂,说:“赶紧过来,这道题我不太懂,你帮我讲解一下吧。”我走了过去,看见她书本上记得密密麻麻的字,我又一次惭愧的低下了头。外面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李芳的书本上,上面的字显得格外明亮。我坐下来,仔细地给她讲解了起来。我从她的表情上看出她非常痛苦,但她还是认认真真地听我讲。过了一会儿,她懂了,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我也准备回家。走之前,李芳感激地对我说:“谢谢你,梅若涵。”我转过头看着她笑了笑说:“不客气,以后不会的问我。”

这次考试对我们非常重要,李芳竟然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来到考场。大家都感到不可思议,有的同学对李芳刚才做的行为目瞪口呆,有的张大了嘴,有的眼珠子都快掉了下来。同学们都在议论,有的人说:“她真不容易呀。”同学们讨论时,考试铃声响了起来。考场上只有笔在试卷上写字的沙沙声,我看向李芳,只见她镇定自如地奋笔疾书,我敬佩得五体投地。

夕阳西下,我扶着李芳走在被晚霞铺满的路上,我在心里暗暗佩服她,佩服她坚持不懈精神。

详细点评:

详细点评:

文章开头直接描述考场上李芳的出现引发大家的反应,简洁地引出故事主人公和核心事件,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一段中“一向不迟到的李芳座位是空的”这句话,简单而有效地交代了李芳平时的优秀习惯,与后文她出车祸形成对比,突出了事件的意外性。“老师走进教室……你们周末可以去看看她”这部分情节,自然地过渡到同学去看望李芳的情节,叙事连贯。但整体语言较为平实,在描述老师说话时,可以增加一些人物神态或语气的描写,使场景更生动。

第二段去看望李芳的部分,“到了病房门口我都能听见李芳琅琅的读书声”这一细节描写很好,通过尚未进门就能听到读书声,侧面烘托出李芳的好学。“我惭愧地想……”这种内心独白的写法,生动地表现出“我”的心理变化,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她书本上记得密密麻麻的字”这一细节,进一步体现出李芳学习的认真。不过,在描述“我”的心理活动时,用词较为单一,可使用一些更丰富的词汇来表达惭愧和对她的赞赏。

第三段中,“李芳看见我欣喜若狂”表现出她对同学来看望的喜悦,但“欣喜若狂”一词表意稍显夸张,可换成“十分高兴”等更合适的词语。“外面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李芳的书本上,上面的字显得格外明亮”这句环境描写很巧妙,既渲染了氛围,又突出了李芳在困境中坚持学习的精神,但对阳光照射下书本字明亮的描写稍显生硬,可以描述得更细腻些,如“阳光轻柔地洒在书本上,那密密麻麻的字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金色,格外醒目”。在讲解题目部分,“我从她的表情上看出她非常痛苦,但她还是认认真真地听我讲”体现了李芳的坚韧,但叙述较平淡,可以增加一些对她表情和动作的细节描写。

第四段考场上李芳的表现,“大家都感到不可思议,有的同学对李芳刚才做的行为目瞪口呆,有的张大了嘴,有的眼珠子都快掉了下来”这段描写生动地展现出同学们的惊讶,但“对李芳刚才做的行为”表述不清,可改为“对李芳拄着拐杖来考试的行为”。“我敬佩得五体投地”表达了“我”对李芳的敬佩之情,但整体描述较简单,可以详细描写一下李芳答题时的神态、动作等,以及“我”内心的感受。

最后一段“夕阳西下,我扶着李芳走在被晚霞铺满的路上,我在心里暗暗佩服她,佩服她坚持不懈精神”结尾营造出一种温馨且充满力量的氛围,但语言不够精炼,“被晚霞铺满的路”可改为“沐浴在晚霞中的路”,使表达更有意境。

建议:

· 在描写人物心理、神态和动作时,使用更丰富、精准的词汇和更细腻的描写手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 对环境描写进行细致刻画,使其更好地烘托气氛和人物形象。

· 优化一些表述不清的句子,使文章逻辑更清晰,语言更流畅。

关联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