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平凡中的深刻与智慧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一双筷子,平凡无奇,却承载着生活的点滴、文化的传承和人生的哲理。本文以筷子为线索,讲述了自己从孩童时期学习使用筷子,到成年后感悟筷子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表达了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智慧的思考。
作文正文:
一双筷子,静静地横在碗上,平常得不能引起人的注意,但筷子,无疑是我心头的印,深深地嵌在其中,平凡却深刻。
小时候,我不识得用筷子。拙手笨脚的我将菜挑起来,但夹不稳当,每当要顺带到自己碗里的时候,又呲溜地掉下来,眼见父母手熟地夹起一些又一些,心里自当不好受。母亲知道我手生还不会用,就手把手教我:“来,捏住这里,然后松开,再使力夹住它……”。那时,筷子第一次出现,仅作为工具罢,也承载了母亲的教导。
现在,筷子不再不单是一种工具,又是一种载具,它承载着中华文化,也承载着种种道理。筷子,一头圆,一头方,象征着天圆地方;由粗及细,七寸六分,象征着中国人对数字的理解;浅色的外衣下更显出筷子的本味:质朴而实用。我取来一根筷子,思来想去,只觉得能作一根更漂亮的棍子用。可一双筷子又作何用?不只是做夹菜工具罢,母亲做的一手家常菜,简单的番茄炒蛋,需将蛋液给打散。但见母亲手执筷,伸碗里,腕轻摇,筷搅蛋,化作开。蛋黄和蛋清霎时浑为一体,不作分离。和面时,为了不沾手,面粉带上适量温水,以筷子搅动,尘状的粉即与清水化作翩翩的面絮,此时再揉起来,宛若武艺人练拳一般,任凭自己发挥了……
这就是一根筷子和一双筷子的区别,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一加一大于二。在校的学校生活也不过如此有规律可循。校园内,处处都是无声的竞争,不免让人心头像压了铅块一般沉重。一次考试下来,总自我感觉良好,静候佳音,可现实是骨感的,二话不说狠狠地打了脸。眼见这零零散散的冰冷的数字,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回到家的饭桌上,总摆着热气腾腾的饭菜,碗上总是横着那直直的筷子。
母亲见我迟迟不能下筷,就能得知我心里想些什么。“咋了,考差了?”
我轻轻点点头表示默许。
“别想那么多了,先吃饭。”
我拿起筷子,夹菜吃,卜饭恰。这筷子就在我手上,任由我掌控,全看我自己如何去使用,如何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来。吃过饭后,母亲将碗筷收起来清洗,说道:“筷子你天天用,你该想想怎么去解决而不是拘在那分数上面……”
我霎时茅塞顿开,待母亲洗好碗筷,望了望那依旧横在碗上的筷子,一切都是那么平凡,却是这般深刻。
详细点评:
优点: 1.主题鲜明,立意深刻。 文章以“筷子”为切入点,表达了对其平凡而又深刻的感悟,主题鲜明,立意深刻。筷子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和人生的隐喻,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2.情感真挚,真实动人。 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情感真挚,真实动人。例如,描写小时候笨拙地使用筷子,母亲耐心教导的场景,充满了温馨和感动;描写考试失利后,母亲用筷子开导自己的场景,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和理解。 3.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开篇点题,引出“筷子”这一主题,接着分别从“使用筷子的经历”“筷子承载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最后总结升华主题,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4.语言质朴,富有生活气息。 文章语言质朴,富有生活气息,例如,“拙手笨脚的我将菜挑起来,但夹不稳当”“母亲做的一手家常菜,简单的番茄炒蛋”,这些描写充满了生活气息,使文章更加真实亲切。 5.运用对比,突出主题。 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例如,将小时候使用筷子的笨拙与长大后对筷子文化内涵的感悟进行对比,突出了“筷子”这一主题的深刻性。 6.细节描写生动,增添了文章的画面感。 文章对使用筷子的场景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例如,“母亲手执筷,伸碗里,腕轻摇,筷搅蛋,化作开”,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增添了文章的画面感。 7.结尾点题,升华主题。 文章结尾“筷子你天天用,你该想想怎么去解决而不是拘在那分数上面……”,点明主题,表达了对人生智慧的思考,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不足: 1.部分段落内容略显单薄。 例如,描写母亲教自己使用筷子的段落,虽然情感真挚,但内容相对单薄,可以增加一些对母亲教自己使用筷子细节的描写,例如,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等,使文章更加生动。 2.个别语句表达不够准确。 例如,“筷子不再不单是一种工具,又是一种载具”这句话表达不够简洁,可以改为“筷子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文化载体”。 3.对筷子文化内涵的阐述可以更加深入。 文章虽然提到了筷子承载着“天圆地方”“数字理解”等文化内涵,但阐述相对简略,可以引用一些具体的文化典故或文献资料,使阐述更加深入。 4.结尾略显仓促,缺乏总结。 文章结尾虽然点明了主题,但略显仓促,缺乏对全文的总结和回顾,可以增加一些对筷子主题的总结性评价,使结尾更加完整。 建议: 1.丰富对母亲教自己使用筷子场景的描写。 例如,可以增加一些对母亲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例如,“母亲微笑着,轻轻握住我的手,教我如何正确地使用筷子”。 2.修改不准确的语句。 例如,将“筷子不再不单是一种工具,又是一种载具”改为“筷子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文化载体”。 3.深入阐述筷子文化内涵。 例如,可以引用一些具体的文化典故或文献资料,例如,“《礼记》中记载:‘羹之有菜者用梜’,说明筷子在中国古代就已经被广泛使用,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4.增加对筷子文化内涵的总结。 例如,可以在阐述完筷子文化内涵之后,增加这样的句子:“筷子,不仅仅是夹菜的餐具,更是中华文化的象征,蕴含着中国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5.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例如,可以在结尾增加这样的句子:“筷子,平凡而深刻,它不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更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智慧和人生的哲理。愿我们都能从筷子中汲取力量,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精彩的人生。” 总体评价: 文章主题鲜明,情感真挚,结构清晰,语言质朴,但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丰富细节、修改语句、深入阐述和总结升华,可以使文章更加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