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年后,我与故乡的重逢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27 岁身为电影明星的 “我”,在阔别故乡 20 年后踏上归乡之路。从凌晨抵达,到清晨漫步山间,一路见证曾经熟悉的故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坑洼小路、破旧房屋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马路、绚丽的花朵与崭新的红瓦房,20 年后的故乡以全新的面貌惊艳归来 。作文正文:
时间如流水。一眨眼,20年过去了。我已27岁了,在一家电影院拍电影,做了个明星。
我已经20年没有回故乡了,所以我在今天——7月7日回乡探亲。
在当天晚上,我踏上了回家的路程。列车员一个一个地报着每个地方的名字。我知道离故乡不远了。在7月8日凌晨我终于到达家乡了。
一早,我特地去故乡的一座小山,去的路上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坑坑洼洼的小路已经变成了石油马路,一直伸向了远方。路边的杂草不知什么时候被拔光了,种上了鲜艳的花朵,蔷薇,月季……不断地吐露着芬芳。向远处看,油油的稻田上飞着白鹭,真可谓是“漠漠水田飞白鹭”啊!走着走着,终于抵达了山底下抬头往上看,在山腰上长着一种小花,花朵很小,呈白色,中间有7根淡紫色的花芯。因为它是兰花的形壮,所以我把它命名为白兰花。山下的小湖已经从浑浊变得清澈见底了。我又向房子望去,只见以前矮矮的小房子已经拆掉了,代之而起的是一懂懂红瓦房,显得那么富丽堂皇……
20年后的故乡犹如插上了一双翅膀,飞黄腾达……
详细点评 :
·优点
· 主题明确:文章围绕 “20 年后故乡的变化” 这一核心主题展开,清晰地呈现出故乡在不同方面的巨大转变,让读者能快速抓住文章主旨。
· 结构清晰:采用先总述阔别 20 年回乡探亲,再分述故乡各个场景变化,最后总结故乡飞黄腾达的结构,条理分明,使文章内容层次清晰,易于阅读 。
· 情景描写较生动:在描写故乡景色变化时,如 “坑坑洼洼的小路已经变成了石油马路,一直伸向了远方。路边的杂草不知什么时候被拔光了,种上了鲜艳的花朵,蔷薇,月季…… 不断地吐露着芬芳” ,通过对道路、花草的描写,给读者营造出一种直观的画面感,让读者仿佛能跟随作者的脚步一同感受故乡的新貌。
· 不足
· 时间表述混乱:开篇提到 “2025 年 04 月 30 日”,但后文又说 “我已 20 年过去了。我已 27 岁了”“在今天 ——7 月 7 日回乡探亲”,前文时间与后文回乡时间在逻辑上没有关联,且没有交代清楚这 20 年的起始时间,容易让读者产生困惑。
· 语言表达较平淡:整体语言较为平实,缺乏文学性和感染力。例如 “我已经 20 年没有回故乡了,所以我在今天 ——7 月 7 日回乡探亲” 表述过于直白;在描写白兰花时 “因为它是兰花的形壮,所以我把它命名为白兰花” ,语言简单随意,未能充分展现出白兰花的独特魅力 。
· 细节描写不足:对故乡变化的描写不够细致深入,多是概括性描述。如描写房屋 “只见以前矮矮的小房子已经拆掉了,代之而起的是一懂懂红瓦房,显得那么富丽堂皇”,对于红瓦房的具体样式、与周围环境的融合等细节缺乏刻画,难以让读者产生深刻印象。
· 逻辑不合理:“在一家电影院拍电影,做了个明星” 表述不准确,通常明星是在影视行业拍戏等,而不是在电影院拍电影;且作为明星回乡,没有对回乡的情感、与家乡人的互动等内容进行描写,使得文章内容不够丰富完整 。
具体建议
1. 统一时间表述:明确 20 年时间的起始点,合理安排文章中各个时间节点,使时间逻辑清晰连贯。比如可以设定一个具体的起始年份,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叙述。
2. 提升语言文采:多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例如描写白兰花时,可以写 “山腰上那白色的小花,宛如繁星点缀在翠绿的幕布上,七根淡紫色的花芯恰似仙女舞动的裙摆,散发着若有若无的幽香,我为它取名白兰花” 。
3. 丰富细节描写:在描写故乡变化时,增加更多细节。以房屋为例,可以详细描写红瓦房的外观,“红瓦在阳光下闪烁着温暖的光泽,房檐微微上翘,如同展翅欲飞的鸟儿,墙面洁白如雪,窗户明亮通透,整齐排列的红瓦房与周围的青山绿水相映成趣” 。
4. 完善文章内容:补充作为明星回乡的相关情节,如家乡人对自己的欢迎,与亲人朋友的重逢场景,自己对故乡变化的感慨等,使文章更具情感深度和故事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