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会启示录:正确打开 “开卷有益” 的方式

来源:网络作者:格子

提要:

“开卷有益” 这一古训是否全然正确?一场班级辩论会中,正反双方围绕此话题展开激烈交锋。正方引经据典强调阅读的价值,反方则指出不良书籍的危害。最终,在老师的引导下,大家得出 “择卷而读方有益” 的深刻结论,这场辩论不仅是语言的较量,更是对阅读本质的深度思考。

作文正文:

古人云:开卷有益。但是有人却不认同,为了这个话题,我们班举行了一次辩论会,题目是“开卷是否有益?”

老师把我们分为两组,分别是正方和反方。首先是正方发言,正方代表说:“开卷有益的意思是读书就有好处,是鼓励读书的话;刘开渠先生说过书报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又有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又有人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理想是书籍的智慧。’所以我们认为开卷是有益的,多读书,多看报对提高我们知识面是有帮助的。”这时,老师说:“正方发言到此为止,到反方开始发言。”反方代表说:“开卷未必有益。因为有些书是不健康的,有些书是不文明的,有些书是黄色的,会教坏人的。”老师点了点头。反方代表继续说:“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我们小学生看的。所以我们认为开卷未必有益。”正方的代表马上反驳,反方的人不甘示弱;大家互相反驳。这时,老师叫大家安静下来,分析正、反两方所讲的理由,老师说:“正、反两方都各有自己的理由。正所谓‘开卷有益’是要选择适合我们阅读的书,而不是盲目地看书,只要多读对我们有帮助的书,才能够增加知识面,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拓宽我们的视野,这才是真正的开卷有益。”

通过这次的辩论会,使我们真正了解什么是开卷有益。以后,我们要看对我们有益的书,更好地运用书本的知识。

点评:通过一场辩论会不仅让人了解何谓“开卷有益”,也探讨了什么“卷”才适合学生看,而运用这种相互讨论的方式更能让人记住。“开卷有益”是要选择适合我们阅读的书,而不是盲目地看书。这是辩论的结果,更是思考的结晶。

详细点评 :

优点:

· 主题明确,结构完整:文章围绕 “开卷是否有益” 的辩论会展开,以 “辩论会背景 — 正反方观点陈述 — 老师总结 — 总结感悟” 的顺序行文,清晰呈现辩论全过程,逻辑连贯,紧扣核心主题。

· 观点清晰,对比鲜明:正方通过引用名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和强调阅读对知识积累的作用,鲜明地表达 “开卷有益” 的观点;反方则从书籍内容的健康性角度切入,提出 “开卷未必有益”,双方观点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辩论的冲突性 。

· 结尾点明主旨:结尾部分明确总结出 “开卷有益是要选择适合我们阅读的书,而不是盲目地看书” 的结论,呼应前文辩论内容,使文章主旨得到升华,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不足:

· 语言表达问题:

· 表述过于口语化和简略,如 “又有人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理想是书籍的智慧。’” 语句不通顺,且名言引用存在错误(应为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有些书是不健康的,有些书是不文明的,有些书是黄色的” 表述重复啰嗦。

· 语句存在语病,如 “通过这次的辩论会,使我们真正了解什么是开卷有益”,“通过…… 使……” 句式导致句子缺少主语。

· 辩论过程单薄:正反方发言内容较为简略,缺乏具体案例、数据支撑,辩论过程中也未展现双方激烈反驳的细节。例如,正方仅罗列名言,未对名言与论点的关联进行阐释;反方只是笼统指出不健康书籍的存在,没有具体说明其危害。

· 人物刻画缺失:文中对参与辩论的学生和老师,仅以 “正方代表”“反方代表”“老师” 称呼,未通过语言风格、神态动作等细节展现人物特点,导致人物形象模糊,难以让读者感受到辩论现场的真实氛围。

· 深度挖掘不足:文章更多停留在辩论过程的叙述,对于 “如何选择适合的书籍”“不同年龄段的阅读选择标准” 等延伸问题缺乏探讨,主题深度有限。

具体建议:

· 优化语言表达:

· 修正语病,删除 “通过这次的辩论会,使我们真正了解什么是开卷有益” 中的 “通过” 或 “使”;规范名言引用,将错误表述改为正确内容。

· 精简重复语句,如将 “有些书是不健康的,有些书是不文明的,有些书是黄色的” 改为 “一些包含不良内容、宣扬低俗文化的书籍,会对读者产生负面影响” 。

· 丰富辩论内容:

· 补充具体案例,正方可以举例 “鲁迅通过广泛阅读中外书籍,形成了深刻的思想,创作出众多经典作品”;反方可以举例 “某学生沉迷网络言情小说,成绩下滑” 。

· 引用数据,如 “相关调查显示,青少年接触不良书籍后,出现行为偏差的比例上升 XX%”,增强观点的说服力。

· 刻画人物形象:给辩论学生赋予具体姓名,通过细节描写展现辩论状态,如 “正方的李明自信地站起来,眼神坚定:‘……’”“反方的王芳皱着眉头,语气急切地反驳道:‘……’” 。

· 深化文章主题:在结尾处进一步探讨阅读选择的方法,如 “我们可以通过请教老师、参考权威书单、了解书籍口碑等方式筛选书籍,同时结合自身兴趣和知识需求,让每一次开卷都成为滋养心灵的旅程”,提升文章思想深度。

关联导航